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3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以负重游泳的方法制备疲劳模型,观察小鼠力竭性游泳时间和游泳后的血糖、尿素氮及肝糖原水平.结果表明:高能营养液组、葡萄糖氨基酸组、葡萄糖组动物力竭性游泳时间比游泳对照组分别延长142.42%、83.23%和37.37%,高能营养液组和葡葡糖氨基酸组动物力竭性游泳时间与游泳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游泳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糖、肝糖原含量均降低,尿素氮水平升高.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游泳对照组相比,高能营养液组、葡萄糖氨基酸组、葡萄糖组的血糖和肝糖原水平均有所升高,尿素氮水平卜升幅度减小.其中,高能营养液中高剂量组的血糖、血尿素氮、肝糖原与游泳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该宠物用高能营养液能有效维持游泳动物血糖、肝糖原水平,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强体能,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82.
笔者在武威市九墩乡驻点期间,先后遇到耕牛顽固性肠痉挛3例,均用小茴香合阿托品治愈,现录案于后,以飨读者。案例1 1990年8月15日晨,该乡下窝村段××牵—西土一代杂种牛求治。主诉:昨夜将该牛拴于圈外棚下,夜间突降大雨,清晨即骚动不安,后肢频频踏地、踢腹,人不  相似文献   
83.
牦牛卵泡液LDH同工酶及外源性激素对其表达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和不连续缓冲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未孕和怀孕初期牦牛卵泡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促卵泡素3号(LRH-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对其表达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孕和怀孕初期牦牛卵泡液LDH活性分别为200.4±31.1,215.3±86.6μmol·s-1·L-1,同工酶有5条谱带。3种外源性激素均使牦牛卵泡液LDH活性显著升高(P<0.01),LDH同工酶带型分布发生变化,降低了LDH2/LDH1比值,改变了同工酶中A和B亚基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案例教学在兽医专业主体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了探讨提高兽医产科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在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更加广泛的应用,从案例教学的概念入手,结合《兽医产科学》课程的特点,对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我国兽医产科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5.
不同胚胎移植方法对天祝白牦牛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胚胎移植技术在牦牛上的运用效果,选用51头甘肃省天祝县健康黑牦牛作为受体,以纯种天祝白牦牛作为供体生产胚胎,分别对同期发情处理和自然发情的受体牛进行鲜胚和冻胚移植试验。结果,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牛鲜胚移植的受胎率显著高于冻胚移植的受胎率(P0.05),分别为52%和38.5%;在自然发情受体牛的胚胎移植中也得到了相似结果,鲜胚和冻胚的移植受胎率分别为60%和50%,同期发情处理牛的平均妊娠率则低于自然发情受体牛的平均妊娠率(P0.05),二者分别为47.5%和54.5%。结论,牦牛鲜胚移植的受胎率明显高于冻胚移植的受胎率,而且自然发情受体牛的受胎率高于同期发情处理牛。  相似文献   
86.
产后无发情和亚发情母牦牛激素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怀孕母牦牛84头,在生产前后1个月进行补饲,其中40头在产后当年发情季节进行激素诱导发情试验,44头作对照;另选择60头自然生产的产后母牦牛在发情季节进行单纯的激素诱导发情试验,60头作对照.激素诱导发情方法是0 d注射氯前列烯醇0.2 mg,7 d后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25 μg,连续3 d;在0和7 d进行直肠检查和血样采取,血样进行孕酮测定;测定处理时母牦牛卵巢状态,观察母牦牛发情配种受孕情况.结果显示,通过直肠检查和血浆孕酮测定,发现无发情状态的产后母牦牛占产后牦牛的63.33%和65%,亚发情的产后母牦牛占产后牦牛的36.67%和35%.采用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方案进行诱导发情,26.67%的产后母牦牛在处理后出现了发情;对怀孕母牦牛在围产期进行补饲,产后母牦牛在发情季节采用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发情,有45.45%的产后母牦牛恢复了发情,而只补饲不进行激素诱导发情的母牦牛只有20%的母牦牛出现了发情;通过孕酮测定发现2组中激素诱导发情成功的母牦牛中,有68.18%和72%是处于亚发情状态的母牦牛.结果表明,氯前列烯醇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行诱导发情的处理方案适合于产后亚发情状态的母牦牛.  相似文献   
87.
牦牛不同妊娠阶段孕酮的主要来源器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牦牛不同妊娠阶段孕酮的来源,分别对53头不同妊娠阶段牦牛的黄体组织、肾上腺组织和胎盘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同时对44头牦牛的上述组织进行匀浆处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培养液及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孕酮的含量。结果显示,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妊娠前2个月内孕酮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妊娠2-5个月,培养液中孕酮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但在妊娠5个月以后,其浓度又开始显著增加(P〈0.01)。肾上腺组织体外培养时,分泌孕酮的能力随不同个体差别较大,孕酮浓度在整个妊娠期变化不明显(P〉0.05)。胎盘组织体外培养时仅分泌少量孕酮,且在整个妊娠期其浓度变化不明显。黄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孕酮浓度在妊娠前2个月内呈上升趋势(P〈0.05),之后其浓度开始下降,至妊娠第4个月时下降到最低水平,以后又逐渐上升(P〈0.05),妊娠6-7个月时达到峰值,临近分娩时,又下降至较低水平。肾上腺组织匀浆中孕酮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大,且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胎盘组织匀浆中孕酮的含量也很低,甚至检测不到。结果表明,黄体是牦牛整个妊娠期孕酮的主要来源器官。  相似文献   
88.
运用杂交瘤细胞技术,以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免疫Balb/c小鼠,用其超声波裂解液筛选杂交瘤细胞,得到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牛型结核杆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D4和4C3,并对它们的特性作了初步鉴定.经鉴定,2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亚类.腹水经ELISA检测,效价可达1∶1×104~1∶1×105,同时分析了2株单抗的抗原位点,结果表明2株单抗针对不同的抗原位点.单抗的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单抗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没有反应,但都与人型结核分支杆菌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并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制备牛结核杆菌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做应用性鉴定.该试纸条只与结核杆菌发生反应,而不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李氏杆菌等发生交叉反应.该试纸条最低能检测出浓度为1×106个/mL的牛结核杆菌菌液,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89.
本试验对酒泉地区不同品种、年龄、胎次、体况受体牛的胚胎移植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移植妊娠率为:西杂受体牛(52.42%)>土杂受体牛(47.78%)>中国荷斯坦受体牛(46.94%);2~6周岁的受体牛移植妊娠率(51.94%)高于7岁以上的受体牛(40.56%);经产1~3胎受体牛移植妊娠率(51.61%)高于4胎以上牛(51.28%)和育成牛(47.06%);体况上等受体牛的移植妊娠率(52.31%)高于体况中等受体牛(48.87%).其中除2~6周岁与7岁以上受体牛的移植妊娠率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犬子宫积脓的病因,对2007年7月~2008年10月期间,沈阳地区的33例犬子宫积脓病例进行了病史调查及临床检查、血细胞检查、雌孕激素测定和子宫内容物细菌培养,采用注射雌孕激素和丝线埋置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发病年龄平均7.5岁,6岁以上患病占88%,患病犬中有24.2%以上注射过激素,白细胞(WBC)的平均值为45.7×109个·L-1,孕酮的平均值为(0.2263±0.05744)ng·mL-1,雌二醇的平均量为(2.7214±0.03486)pg·mL-1,大肠肝菌(E.coli)为61.9%,是主要感染细菌,动物模型证明孕酮与本病关系密切,雌激素和细菌感染会更快产生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