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61.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MV-1)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对禽类危害较大,是世界公认的两大重要禽病之一。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于1926年首次暴发于印尼爪哇121和英国新城,在此之前.中欧亦有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62.
禽流感(H9N2)灭活病毒液经浓缩纯化、离心及超声波处理,分组后加入不同物质如明胶、甘油、蔗糖作为稳定剂,制备HI诊断抗原。通进对不同温度条件(-20℃、4℃和室温)、不同存放时间诊断抗原HA效价的比较,筛选出了-20℃和室温保存6个月,4℃保存至少12个月抗原HA效价不发生改变的稳定剂——甘油。经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用该组抗原检测的禽流感H9亚型抗体与国家流感中心活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3.
新城疫病毒的流行和毒力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城疫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概况,介绍了新城疫病毒感染宿主不断扩大的趋势,探讨了新城疫毒力演变的分子机制,结合我国不同时期新城疫流行的基因型变化,对新城疫的演变规律做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4.
利用PALL滤器分别对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和禽流感4种病毒进行10倍浓缩,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抗原浓缩液与油佐剂配比,制备了四联油乳剂灭活疫苗。通过了实验室检查,田间试验表明:开产前种鸡免疫后第4周,新城疫和禽流感的HI抗体滴度在10.2log2以上、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征均大于9.5log2,且抗体高峰维持时间长;SPF鸡免疫后4周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免疫攻毒组保护率100%,对照组攻毒发病率10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抗原浓缩技术制备的四联苗抗体水平高,维持时间长,能够有效地保护鸡群。  相似文献   
65.
对经过鉴定的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株,按国家兽医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在隔离器中接种SPF鸡,设标准La Sota疫苗株作对照,进行免疫保护实验。免疫后,每7d采血监测NDV抗体。免疫后3周,利用ND强毒分离毒和F48E。分别进行交叉攻毒实验,同时设SPF鸡对照。每天观察,及时剖检发病鸡,检察鸡群病变,以确定疫苗的保护性,以便对常规生产中的免疫失败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6.
在山东多个疑似新城疫的鸡群中,分离到13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与多种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交叉试验,确定11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病毒。为评价ND分离株的致病特性,对此11株病毒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具体包括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6周龄雏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和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结果表明:这些分离株均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67.
为了建立一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检测的ELISA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山东分离株LC2的N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N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N,转化E. 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ET-32a-N,纯化目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并利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对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BV N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高效地表达。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确定间接ELISA方法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2 μg·孔-1,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临界值为D450值≥0.297,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该方法与进口IDEXX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6.25%,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母源抗体和免疫后抗体的消长变化的检测。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N-ELISA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血清学诊断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IBV N蛋白的免疫原性和抗感染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从抗体水平较高、产蛋下降的种鸡群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特点的病毒,经HI交叉抑制试验证实为H9N2病毒,命名A/Chicken/Shandong/LY/08,病毒对SPF鸡无致病性,IVPI为0。对其H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HA基因氨基酸裂解位点的基序为RSSR↓GL,与弱毒基序一致。A/chicken/Shandong/LY/08分离毒株与GenBank上发表的山东参考株HA基因的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5.2%~99.6%,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5.4%~99.5%。与国外A/ck/Korea/ms96/96、A/Parakeet/chiba/1/97和A/turkey/Wisconsin/1/1966 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6%~91.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9%~92.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H9N2禽流感毒株类似。  相似文献   
69.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分析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流行株S1基因的遗传变异,结合1992-2008年间从山东乃至全国分离鉴定的IBV毒株,在进行抗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17株IBV毒株分别进行了S1基因的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具有代表性的参考株进行同源比较,同时对其高变区HVRⅠ氨基酸基序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发育树,结合病毒发生的年代、地域和临床病理,将58株IBV国内外毒株初步分为6个基因型,其中,国内流行株主要涵盖5种基因型,大部分流行株属于基因Ⅴ型(北方株为主)和基因Ⅳ型(南方株为主),两种类型毒株相互交织,呈现复杂的流行形式.对IBV高变区HVRⅠ氨基酸基序分析表明,多数毒株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突变,尚有4株分离株在33位和34位之间有氨基酸残基的插入.S1基因的遗传变异具有多样性,与常规疫苗株和国外参考株相比,无论是核苷酸还是氨基酸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异.不同IBV毒株S1基因片段与其全长之间遗传变异高度相关(r=0.968),但IBV流行株与疫苗株的遗传距离愈来愈远,彰显出IBV流行株在H120的免疫压力下,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70.
正近年来,国内外有鸡关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s,MS)感染鸡群发病的报道屡见不鲜,危害的品种包括商品肉鸡、肉种鸡,甚至商品蛋鸡屡有发病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MS肆虐鸡群? MS感染率为什么会居高不下?药物防控和疫苗防控出现了哪些问题?本文从MS的流行现状、发病原因、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