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67篇
  32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技术推进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手段。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同时,明确定义了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断的渗透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和乡村治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并为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82.
【目的】棱果花是我国特有的野牡丹科棱果花属灌木,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然而,棱果花主要分布于野外,其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大大限制了其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潜力。通过比较不同养分类型、不同施加浓度对棱果花幼苗生长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确定影响棱果花苗期生长的主要养分用量,旨在为棱果花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棱果花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移栽至黄心土为栽培基质的育苗杯中培养 3 个月后,分别施加 6 种 N 素养分(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普通复合肥、尿素、长效控施肥)、3种施用量(0.7、1.4、2.8 mg/ 株),每月测定棱果花的苗高、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束时测定棱果花根系指标。【结果】养分类型与施用量对棱果花幼苗早期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以 2.8 mg/ 株天冬氨酸处理(T9)棱果花幼苗 1 个月后苗高增量最大、达 5.18(±0.13) cm,4~5 个月后增量变小;1.4 mg/ 株丙氨酸处理(T5)的苗木前 2 个月苗高增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第 4、第 5 个月后苗高增量显著高于对照;2.8 mg/ 株长效控释肥处理(T18)的苗高增量在第 4、5 个月后最大;1.4 mg/ 株尿素(T14)、2.8 mg/ 株天冬氨酸(T9)、2.8 mg/ 株尿素(T15)处理的根生物量最大,分别为 0.71(±0.40)、0.65(±0.21)、0.64(±0.24)g;T9 处理下直径≤ 2 mm 的根表面积为 273.63 c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以苗高、直径≤ 2 mm 的根表面积为筛选指标,适合棱果花早期生长的养分类型为天冬氨酸,施用量为 2.8 mg/ 株。  相似文献   
683.
吴恪圆  吴晓华  徐斌 《现代园艺》2023,(11):146-148
木材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因其优越的性能及独特的美感被广泛运用于乡村的景观建设中,并达到自然亲和的景观效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分析了湖州乡村木材应用的种类、应用类型及景观效果,为木材更好地应用于乡村景观建设及提高景观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4.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水仙茶之间的差异,测定了茶多酚、茶氨酸、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总黄酮、总儿茶素、5种儿茶素组分和14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审评得分(等级)与茶叶内含物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等级高的武夷水仙总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对较高,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含量在SA级与其他等级武夷水仙之间差异显著。14种矿物元素中,除Ca、Mg、Mn、Al和B外,不同等级武夷水仙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没有差异。热图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武夷水仙SB、SC、SD 3个等级主要在茶氨酸、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上积累,总黄酮在SA级茶中积累明显;SA级武夷水仙主要在Ca、Mn、K、P和N上有积累。主坐标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对武夷水仙茶等级间差异的解释率为2798%;14种矿质元素对武夷水仙等级间的差异性解释率达到了30.89%,较好地区分了不同等级的武夷水仙。  相似文献   
685.
钱家豪  张亚平  徐斌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55-2460
农业景观作为目前乡村振兴建设的空间基底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却在人地矛盾凸显的当下面临某些发展困境。文章利用ArcGIS技术结合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石门镇农业景观总体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出三方面主要特征:1)以特色农产品种养为主的农业经济;2)以空间利用为主的生态智慧营建;3)强调人地共生模式下的地域性特征文化。未来针对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重点从四个方面展开:1)核心特色产业的优化与复兴;2)传统农业系统保护利用与功能再生;3)空间复合化利用,建立人地良性互动;4)重塑文化容器,强调文化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686.
  目的  具有千年历史的杭州上塘河正遭遇活力不足的困境。探讨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可为激活运河城市滨河景观带空间活力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上塘河一级缓冲区内的8个样地[城北体育公园(A1)、东新门广场(A2)、永丰公园(A3)、望宸公园(A4)、水陆院遗址(A5)、千桃园(A6)、天都公园(A7)、西洋桥公园(A8)]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注记法对上塘河滨河景观带进行了活力特征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核密度估算法(KDE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从人群维度来看,人群多元化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3、A6、A1、A7、A5、A2、A8、A4,行为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A6、A7、A5、A2、A1、A8、A3、A4,主要原因是A3、A6水岸空间多元复合,历史文化遗址、景观性设施等吸引人们开展自发性活动。②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群活动的波动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A6、A7、A2、A5、A3、A1、A8、A4 ,活动时长大于30 min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A6、A1、A8、A2、A3、A7、A5、A4。主要原因为A6、A1内有滨河夜景、文化活动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延长人群驻留时间。③从空间维度来看,活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6、A1、A3、A7、A2、A5、A8、A4,单位时间段的人群聚集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1、A2、A6、A3、A5、A7、A8、A4。主要原因是人群空间分布会受到空间边界、空间活动面积、空间围合感、周边用地性质、周边人口密度等多因素影响。  结论  营建复合滨河景观,促进空间多元功能融合,挖掘山水、人文景源,增设景观装置小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营造活力水岸夜景,举办文化互动活动,是提升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的有效措施。图6表2参18  相似文献   
687.
小麦胚芽的微波在线稳定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麦胚具有快速酸败变质的特性,为提高麦胚稳定性,利用研发的麦胚在线微波稳定化处理工艺和装备,选取不同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条件对麦胚稳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功率2.8 kW、时间4 min处理的麦胚,在30 d加速贮藏后,脂肪酶相对酶活17.63%,过氧化值3.81 mmol/kg,酸价14.65 mg/g,VE损失率5.29%.氮溶解指数51.10%,含水率3.72%,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未产生明显变化.研究表明,该微波装备能与面粉生产线相配套,有效钝化麦胚脂肪酶,保持麦胚营养,延长保质期,且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88.
农创客是三农工作的新生力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创客培育工作,通过建立农创客联合会、安排“大三农”专项资金、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农创客发展。本文通过对衢州市农创客的培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9.
草原分类是草原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为合理开发草原资源和有效保护草原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现有的草原分类体系仅从发生学单一维度确定各类草原的联系和区别,在生产和实践中很难从草原功能、权属、经营方向等维度实现精准管理。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草原工作从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为主、从林草矛盾转向林草融合的需求,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草原分类工作需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多维分类体系。本文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草原分类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借鉴我国林地多元化分类的框架体系,提出了我国草原多维分类体系的原则、方法和指标,构建了基于发生学、功能用途、产权属性、经营程度等四个维度的草原分类系统,不仅考虑了草原发生发展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属性,而且考虑了草原经营程度、功能用途和产权特征等社会经济属性,实现了各个分类系统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为新时期草原研究、保护、修复、利用、建设等分门别类的专项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为新时期草原资源和生态的综合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