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旨在阐释奶牛日粮添加淀粉对奶牛乳脂及瘤胃细菌菌群变化的影响。选取4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试验开始前以基础日粮饲喂并作为对照,饲喂7 d;试验期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1.5 kg·d-1玉米淀粉,饲喂15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淀粉后,牛奶乳脂率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细菌研究表明,在门水平上共检测到28个菌门,玉米淀粉导致瘤胃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丰度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383个菌属,其中90个菌属发生显著变化。玉米淀粉导致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小球菌属(Pedi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毛螺旋菌属-1(Lachnoclostridium-1)、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1)、普雷沃氏菌属-7(Prevotella-7)等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等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对瘤胃细菌多样性和种类分布均匀度均无显著影响,但其促进了大部分产酸菌群的增殖。  相似文献   
62.
浅谈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取得重大成果在20世纪50年代。1953年,Green B K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微胶囊并成功运用于无碳复写纸的制备。在随后的20多年里,微胶囊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微胶囊制备方法。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医药、食品、农药、涂料、化妆品、洗涤剂、纺织品、饲料等行业广泛应用。现就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保护地有机质积累特征及与硫酸根、硝酸根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地蔬菜连作时,尽管在低棚龄段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但随后即开始大量积累,并渐趋稳定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有机质含量的这一变化趋势与土壤硫酸根、硝酸根的变化动态是负相关的。推测出随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供氧条件恶化,并向还原态转变,其结果可能引起各种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积累。建议在蔬菜地管理中,加强以有机质管理为中心的有机肥管理。  相似文献   
64.
不同蛋白源日粮对绵羊瘤胃氨基酸和肽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 3只绵羊 ,采用 3× 3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蛋白源 (豆粕、鱼粉 ,玉米蛋白粉 )日粮对绵羊瘤胃肽和氨基酸释放影响 ,结果表明 :采食后 1h是氨基酸和肽释放的高峰。各处理组瘤胃内游离氨基酸组成 (采食后 6h内的平均值 )与饲料蛋白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比 ,组氨酸 ,半胱氨酸 ,丙氨酸具有增加的趋势。鱼粉组、玉米蛋白粉组的肽氨基酸氮平均释放量 (采食后 6h内平均数据 )高于豆粕组 ,分别为 11.7mg氮 L ,9.0 1mg氮 L ,1.80mg氮 L。各处理组释放肽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 ,各组含量相对比例较高的有天冬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和组氨酸  相似文献   
65.
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与微生物区系的演变都呈现一定规律,而且胃肠道发育与微生物定植的关系表现为相辅相成|然而,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不完善,随着日龄增长和外界因素的刺激,逐渐由非反刍阶段向反刍阶段转变|本文概述了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规律与微生物区系演变过程,从饲粮形态及营养水平、添加剂、饲养管理以及微生物移植等方面综述了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及微生物区系的调控进展,旨在为深入开展幼龄反刍动物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胃肠道微生物区系|调控  相似文献   
66.
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健康且体重相近(14.16 kg±0.58 kg)的2月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2只,于4月龄屠宰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膈肌、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尾部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在肌肉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丁酸、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膈肌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肌肉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组滩羊羔羊背最长肌棕榈油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γ-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提高(P<0.01);股二头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α-亚麻酸、EPA、n-3 PUF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膈肌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②在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一碳酸、十五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三碳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葵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丁酸、硬脂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十一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脂肪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γ-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十八碳一烯酸、α-亚麻酸、n-3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二十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影响,舍饲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滩羊羔羊。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稻草替代部分玉米青贮后对奶牛的血浆代谢物的影响,本文利用LC-MS/MS物质分离鉴定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稻草替代部分玉米青贮前后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草替代部分玉米青贮后,两组奶牛血浆中共检测到41种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浆中肾上腺素、β-羟丁酸、烟酰胺、胆酸等22个代谢物上调,谷胱甘肽、皮质醇、皮质酮等19个代谢物下调。由此可见:稻草替代部分玉米青贮后,奶牛脂肪动员增强,抗应激能力下降。研究结果为稻草替代玉米青贮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稻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质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泌乳奶牛对其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圈健康的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头,试验组饲喂新玉米品种制成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奶牛饲喂普通玉米制成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期74 d(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降低了泌乳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P<0.05),但产奶量转换为4%的校正乳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奶量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奶牛饲料转化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率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胆囊收缩素的含量下降(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有升高趋势(0.05相似文献   
69.
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复合微贮稻草发酵对稻草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稻草不添加菌剂进行微贮,植物乳杆菌组、复合菌组Ⅰ、复合菌组Ⅱ和复合菌组Ⅲ微贮稻草的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分别为0、8×105、1×106、1.2×106 CFU/g DM,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均为5×106 CFU/g DM。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发酵第30 d,复合菌组Ⅰ、复合菌组Ⅱ和复合菌组Ⅲ稻草微贮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菌组Ⅲ的隶属函数平均值结果综合表现最优。发酵7 d时稻草微贮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丰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第7 d时最高。溶酶体、鞘脂类代谢、其他多糖降解、糖胺聚糖降解、磷酸盐和磷酸盐代谢等途径在稻草发酵过程具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复合地衣芽孢杆菌微贮稻草发酵优于单独添加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70.
幼龄反刍动物早期管理为未来的生产和健康奠定基础,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具有可塑性,受日龄增长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具有弹性高、恢复力强的微生物群落。了解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幼龄反刍动物为对象,综述了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植过程及其功能、影响定植的因素和调控措施,为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