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62篇
  27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91.
以54个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其籽粒淀粉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淀粉理化特性在自交系间差异显著,淀粉理化特性与淀粉物质组成含量密切相关.淀粉糊化特性参数之间显著相关.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膨胀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蓝值(蛋白质含量除外)、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碘结合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糊化特性可将54个糯玉米自交系聚为3类,3类自交系的个数分别为29、17、8.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为其黏度值的大小,第Ⅰ类黏度值大,类内变异系数小;第Ⅲ类黏度值小,类内变异系数大;第Ⅱ类介于两者之间.因此,类群Ⅰ中的自交系材料具有黏度高、易糊化等优良特性且表现稳定,可作为骨干亲本用于糯玉米淀粉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492.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苗期耐盐特性,筛选耐盐性快速评价指标并建立耐盐性数学评价模型,本研究以2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沙培法,设置两个NaCl处理水平:0和150 mmol·L-1,胁迫5周后测定各品种的17个形态和生理指标,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法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将17个单项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7.07%;获得各品种综合耐盐评价值(D值),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1个高度耐盐、7个耐盐、4个中度耐盐、6个盐敏感和2个盐高敏感品种。建立紫花苜蓿苗期耐盐性评价数学模型:D'=-0.284+1.342 ADW+0.182 LN (R2=0.967,P=0.001),并筛选出地上部干重和单株叶片数为紫花苜蓿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93.
弄清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对掌握区域内耕地富硒程度、开发特色富硒农产品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采用网格布点、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S+半方差函数模型、克里金插值研究了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揭示了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宜章县耕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64mg/kg,变幅为0.13~2.80mg/kg,变异系数为44.57%,属中等变异程度,耕地土壤富硒面积占比达到97.8%,;(2)土壤硒含量呈聚集性分布,中部有一条自东北向南从玉溪镇经梅田镇、浆水镇、长村乡、一六镇、笆篱镇、天塘乡的中高富硒带,块金效应值为0.505,说明宜章县土壤硒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为中等,土壤硒含量受空间结构因素(自然因素)和随机因素(人为因素)共同影响;(3)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板页岩发育的耕地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硒含量达到0.76mg/kg;(4)不同土壤类型对硒含量有明显影响,潮土和黑色石灰土的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均达到了0.68mg/kg,紫色土和黄壤硒含量较低,平均硒含量分别只有0.54mg/kg和0.53mg/kg;(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锰、铜、锌和CEC显著正相关;在富硒农产品开发时,需考虑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应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农艺措施等进行。  相似文献   
494.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超过80%的陆地维管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提高植物生产力、提升抗逆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协调养分循环等很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竹类植物因其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广受关注。作为丛枝菌根植物,AMF深刻影响了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文中从竹类植物AMF群落多样性,AMF对竹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抗逆性、群落扩展等的影响,竹类AMF定殖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目前的研究进展,并从进一步挖掘竹类AMF资源、开展竹林扩展过程中AMF介导机制长期动态研究、探究集约经营对AMF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长期影响、探析竹类植物生理整合背景下AMF的功能特点4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5.
496.
北京竹子引种历史、栽培研究与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子因其优美的自然特性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备受人们喜爱。北京作为文明古都,也具有悠久的竹子引种栽植历史。文中对北京竹子引种栽培历史进行了研究考证,归纳总结主要绿化和观赏竹种资源,评述竹子引种栽培、养分管理和抗寒性等研究进展,分析竹子孤植、列植、群植、丛植等造景方式以及竹作为主景、配景等园林应用形式,并从竹子引种栽培、科学研究和弘扬竹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7.
为了快速、准确和简便地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CIAV的VP2基因设计了特异的RPA引物和用于LwCas13a反应系统的crRNA,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CIAV的CRISPR/Cas13a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复合性。结果显示,该法对感染鸡的其他常见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50 copies/μL;与PCR的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符合率。本研究建立的CRISPR/Cas13a检测方法配合试纸条显色在1.5 h内可对CIAV进行快速的鉴别诊断,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净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8.
为了探究阜平县生态风险,以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模型,对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Z-score标准化划分了4类生态分区,揭示了阜平县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6种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耕地增加最多,草地减少最多。高价值区主要分布于夏庄乡、龙泉关镇西部等林地、草地植被覆盖度高、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阜平县以调节服务为主,且林地提供价值最高。(2)阜平县以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生态风险区分布于北果园乡、王林口镇等区域,此区域人口数量多、景观类型细碎、零散分布。(3)4类生态分区变化程度较小,表明阜平县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Ⅳ)占比最高,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Ⅲ)占比最低。通过生态分区研究,可为防范和降低区域生态风险与协调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9.
以柑橘枳壳砧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硼浓度为0(-B)和10μmol/L(+B)以及营养液pH值分别为4(酸性环境)、6(适宜pH)等4种处理,研究硼对酸性环境中枳壳砧木不同部位各元素含量及根系MDA、可溶性蛋白、胞内H~+相关酶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缺硼或低pH均抑制枳砧的株高、根长和干物质积累。低pH(pH=4)条件下施硼仍可增加株高、根长及地下部干物质量;低pH(pH=4)条件下加硼能够提高根、茎、叶中的K、Ca、Mg、Fe、Mn和B等元素含量,缓解因过量H~+导致的阳离子失衡。pH=4时,缺硼处理根系MDA含量比加硼时升高4.5倍,可溶性蛋白增加38.8%。并且,低pH(pH=4)时,加硼使根系细胞NADP-ME与H~+-ATP酶活力分别提高114.7%和80.8%,而PEPCase酶活力降低了51.4%。因此,低pH条件下施硼,可提高枳砧幼苗根、茎、叶中多个元素含量,调节细胞内H~+相关酶活力,维持胞内pH稳定,避免高H~+活性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500.
[目的]为揭示氮沉降背景下放牧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及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常年受到放牧影响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对照、封育、施肥、施肥+封育4种处理,测定样地内乔木胸径、树高、冠幅增长量和林下草本生物量及多样性等指标,探讨了2 a封育和施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样地相比,封育、施肥和施肥+封育处理均对乔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树高增长分别约31.7%、17.6%和47.5%,其中,施肥+封育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封育、施肥和施肥+封育处理均促进了草本生物量的增长,草本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5.3、0.4、4.1倍,草本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4.9、0.1、4.3倍,总草本生物量分别提高5.1、0.2、4.2倍;封育和施肥处理下,草本多样性变化不大,但不同处理使物种优势度发生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表明,短期氮添加和封育促进了华北落叶松林乔木和草本生长,但未对草本多样性产生影响,却显著改变了草本植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