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6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7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燕  赵江红  徐柱 《草地学报》2009,17(2):234-238
为研究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7年7月选择位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野外采集土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榆树林地>农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地最高,农田次之,林地最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与上述趋势不同,为农田>草地>榆树林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也有影响,与农田土壤和林地土壤相比较,草地土壤的粘粒含量最高,砂砾含量最低。本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天然草地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能力,是最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突变体筛选及其RAPD多态性分析(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诱变是利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因素,对植物材料进行诱变。与传统物理诱变相比,因其具有损伤轻、诱变率高等优点,近些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在经历了空间飞行后,搭载当代的部分农艺性状与地面对照具有差异, 表现为株高增加、穗长增加、生育期变化等。  相似文献   
33.
为了了解空间诱变环境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3个品系的首蓿干种子于2006年9月通过"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进行空间搭载.返地后对其标准发芽率、发芽速度、种苗生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卫星搭栽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空间诱变对搭载种子损伤轻,不易产生致死突变,搭栽后绝大多数种子都能正常发芽.空间搭载对种苗生长有正负两种诱变效应:正效应表现为苗重(品系1和品系4)或芽长的显著增加,负效应表现为平均苗重的显著减少(品系2)、根长的降低.3个搭品系间搭载效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4.
鹅观草属种子消毒及无菌播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消毒剂、处理时间对中间鹅观草种子(Roegneria sinica var.media)灭菌效果的影响和培养基对肃草(Roegneria stricta f.stricta)、偏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i var.macrathera)、大芒鹅观草(Roegneria komarovii)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1%氯化汞处理3min,种子污染率为0,萌发率达96.67%;3种鹅观草种子在适合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是偏穗鹅观草>肃草>大芒鹅观草,适合培养基分别是1/2MS、MS、MS.  相似文献   
35.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随着盐分浓度的递增对鹅观草幼苗生物学指标的影响规律,为今后鹅观草属植物耐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决大西北草原盐碱化这一问题提供优良牧草资源;【方法】以三种鹅观草为供试材料,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处理7d,测定它们的株高、根长、叶长、叶宽、地上部分鲜重及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及干重等苗期生物学指标;【结果】试验研究表明:低盐浓度对三种鹅观草幼苗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随着盐浓度高的增大,三种鹅观草各项指标均受到严重抑制,且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分析各项生物学指标,认为三种鹅观草幼苗耐盐敏感性:偏穗鹅观草最耐盐,大芒鹅观草最敏盐,肃草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6.
对2017年乌鲁木齐市的气象参数及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运用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研究了乌鲁木齐市PM2.5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超标污染物主要为PM2.5和PM10,除O3外各污染物的浓度均是采暖期高于非采暖...  相似文献   
37.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草地资源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针对中国4亿hm^2草地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潜力、从保护、综合利用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依据大量统计数据对中国草地畜牧业生产能力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的潜力必需依靠科学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从中国草地资源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尽管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草地畜牧业的落后面貌,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  相似文献   
38.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和各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较大改变。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群落盖度与密度增加,到14年达最大,之后降低,高度和产量持续增加,围封25年达最大。草地由星毛委陵菜+冷蒿+克氏针茅演替为羊草+ 糙隐子草+ 麻花头。经5 年围封,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继续增加,到围封14 年达最大,但由于围封14 年后形成以羊草为单优势种的群落,物种均匀度及多样性降低。之后,随围封年限的继续延长,群落逐步趋于稳定,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相似性分析证明,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围封样地与未围封对照间的相似性降低,表明围封在改变群落的环境条件上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管理方式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综合考虑群落结构、产量及物种多样性,认为14年是较适宜的围封年限。  相似文献   
39.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贵莲  徐柱  宁发 《中国草地》2008,30(2):98-104
简要阐述了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提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介绍了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在当前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基因表达3个层次对苜蓿耐寒及其越冬性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对提高苜蓿越冬能力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