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为改良利用河北东部盐碱土壤,试验选用河北沧州东部黄骅地区的重度盐碱土壤与砂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探究耐盐型和敏盐型2种苜蓿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性状和生理特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盐碱土会对苜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耐盐型苜蓿‘中苜3号’在盐碱土:砂壤土不超过1:2的条件下,株高、地上生物量、主枝侧枝数、地下生物量和根系长度无显著影响,且盐碱土:砂壤土低于1:2时,盐胁迫对‘中苜3号’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当盐碱土:砂壤土超过1:2时,盐胁迫对‘中苜3号’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而敏盐型‘WL440HQ’则表现为随着盐碱土比例的增加,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主枝侧枝数和根系长均显著下降。盐胁迫会使苜蓿叶片内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中苜3号’在YJ-2(盐碱土:砂壤土=1:2)处理下脯氨酸和丙二醛在苗期-初花期的增加量最大,说明‘中苜3号’在盐碱土:砂壤土=1:2时适应性最强。在河北沧州东部重度盐碱地,在选用耐盐苜蓿品种‘中苜3号’时,可以通过盐碱土:砂壤土=1:2的混合比例,既不影响苜蓿正常的生长,还可改良利用该地区盐碱土壤。  相似文献   
42.
环渤海低平原旱碱区冷季型草坪草适宜草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环渤海低平原区较复杂的环境条件及目前草坪建植中存在的引种盲目,失败率高,寿命短等问题,对引进的7个草种47个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坪用价值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羊茅,白三叶为最适合的草种,草地早熟禾和百脉根较适合,多年生黑麦草不适宜单播但可以与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以适当的比例混播,紫羊茅和红三叶不适宜在该区种植;最优良的品种高羊茅为皇后,贝克,白三叶为拉吉诺白三叶,威亚白三叶,草地早熟禾为亨特,普通,兰神,奖品,百脉根为哥吉亚1。  相似文献   
43.
在沧州地区,对沧州苜蓿、中苜1号、保定苜蓿、皇后苜蓿、安斯塔和北若叶6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安斯塔、中苜1号、皇后苜蓿、北若叶、保定苜蓿5个品种之间产草量差异不显著,但5个品种与沧州苜蓿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安斯塔和保定苜蓿产草量较高,再生性也较强,但品质较差;中苜1号、皇后苜蓿和北若叶3个品种不仅产草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沧州苜蓿虽然品质优良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黑龙港地区苜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多年生苜蓿土壤及对照土壤微生物真菌ITS区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特点.结果表明,对照处理获得真菌OTUs 523个,四年生苜蓿处理OTUs 742个.物种分类显示对照处理隶属12门22纲56目107科146属,四年生苜蓿处理隶属10门28纲60目126科186属.各处理水平下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真菌种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4.69%和61.81%.苜蓿多年建植后可以增加土壤中腐生菌类数量,加快腐殖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及有机质含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担子菌门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对减少植物土传病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5.
针对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业产能和经济收益,本研究提出并初步阐述了苜蓿-玉米-小黑麦"草粮兼顾"型种植模式,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苜蓿种植行数为主处理,以玉米/小黑麦种植行数为副处理,探讨3种作物不同的种植搭配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并试图通过产量分析简单阐明不同作物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苜蓿5行,玉米2行,小黑麦4行的种植模式下3种作物的时空搭配最为合理,利于作物间互相促进,尽量减少种间竞争带来的损失,产量和经济收益最佳。  相似文献   
46.
为探索环渤海低平原区冬小麦在限采条件下的最佳播期播量和最佳的空间分布状态,以‘沧麦6005’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设5个水平(A1~A5),以播量为副处理,设4个水平(B1~B4),研究了‘沧麦6005’的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群体数量均呈降低趋势;在较为适宜的播期条件下,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群体数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播期较晚时增加播量可以提高产量;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量的积累;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不同行距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行距为20 cm时为最佳。分析认为环渤海低平原区沧麦6005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到10月13日,适宜密度为375万/hm2到45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47.
环渤海旱碱区冷季型草坪草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环渤海低平原区较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立地条件及目前草坪建植中存在的引种盲目、失败率高、寿命短等问题,通过对引进的4个草种37个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坪用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出高羊茅为最适合的草种,草地早熟禾较适合,多年生黑麦草不适宜单播,可以和高羊茅以适当的比例混播,紫羊茅不适宜在该区种植。筛选出最优良的品种高羊茅为皇后、贝克,草地早熟禾为亨特、普通、兰神、奖品。  相似文献   
48.
垄作覆膜对旱地春玉米生长前期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作地区具有降雨少、分布不均等特点,导致春玉米生长前期易受干旱影响造成减产,通过垄作覆膜可以改善旱作地区春玉米水分利用状况,增强期抗旱能力。本试验设置垄作覆膜、起垄覆膜(未播种)、露地平作及撂荒4个种植模式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在播种前、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分析春玉米地上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垄作覆膜栽培对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覆膜可以改善春玉米生育前期(苗期—大喇叭口期)根系水分状况,其中覆膜处理苗期和拔节期0~40 cm及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均显著高于未覆膜处理(P0.05),且垄作覆膜处理在大喇叭口期40~6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亦显著高于露地平作处理(P0.05);与露地平作比较,播前—大喇叭口期,垄作覆膜水分利用率提高69.48%,干物质量提高27.52%。综合说明垄作覆膜栽培模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缓解旱作地区春玉米早期干旱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为后期增产打下基础,适宜在旱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阐明了施用磷肥、钾肥和苜蓿专用肥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苜蓿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苜蓿专用肥750 kg/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7.7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苜蓿专用肥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着苜蓿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地增加;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第一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着过磷酸钙施肥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增加;不同水平施用硫酸钾与不施硫酸钾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施硫酸钾150kg/hm2与50kg/hm2间鲜草总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硫酸钾水平的提高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试验条件下硫酸钾施用量以1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0.
渤海湾泥质海岸地带部分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骅港经济开发区地下水、土壤以及沙尘等自然因子的研究表明:临海地带的地下水位浅,水含盐量在0.5%以上;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6%以上,土壤孔隙度小,容量大,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明显低于正常耕田土;沙尘中含盐量在0.20%~0.32%.带有一定的含盐物质.这些生态因子是制约渤海湾泥质海岸地带绿化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