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怀玉山三叶青试管苗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基因的核心片段,利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克隆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进行序列分析和器官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基因cDNA总长度为888 bp,G+C 含量为51.58%;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由29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3 173.36 u,等电点9.16,为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43.73%)、β-片层(21.69%)、无规则卷曲(34.58%) 构成;三级结构为单体;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主要存在内质网、内质网_质膜、细胞外、细胞质、线粒体和质膜中;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在进化上与Aegilops tauschii subsp. tauschill(节节麦)、Triticum turgidum subsp. durum(硬粒小麦)、Hordeum vulgare(大麦)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Aegilops tauschii subsp. tauschill(节节麦)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在进化上具有最高的亲缘关系。通过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包括细胞膜)和细胞核膜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基因在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中的表达存在器官特异性,怀玉2号在叶中表达量最高,怀玉1号在茎中表达量最高。怀玉山三叶青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具有典型烟草病毒增殖蛋白1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及核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对进一步揭示该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长三角农业活动区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全面了解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典型农业活动区——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状况,采集115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测定Cd、Cu、Zn、Ni、Pb、Cr、Hg和As的含量,并综合利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满足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但Cd、Cu、Zn、Ni和Pb的含量均值超过了江苏省土壤背景值;农田土壤受到Cd和Pb的轻微污染,整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THI)均值分别为1.37和0.26,致癌风险(TCR)均值分别为1.42E-05和1.65E-05,整体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儿童面临着明显的非致癌风险;Cr和As是农田土壤中最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人和儿童的THI和TCR热点主要分布在太滆运河中游南部地区和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73.
主要通过土柱模拟试验探究不同有机物料对渗滤液的盐分和可溶性有机碳(DOC)以及不同深度土壤盐分、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设置有机硅功能肥(WO)、颗粒状有机物料(YP)、粉末状有机物料(GG)、颗粒状有机物料和粉末状有机物料各50%(YG)以及不添加有机物料(CK)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添加提高了渗滤液的EC值及水溶性Ca2+、Mg2+和Na+含量,YP处理的渗滤液盐基离子含量最高,而WO处理的渗滤液中DOC含量最低;与CK处理相比,WO处理显著提高各深度土层的水溶性Ca2+、Mg2+和K+含量,显著降低各深度土层的pH、交换性Na+、碱化度(ESP)和0—20 cm土层的水溶性Na+和钠吸附比(SAR),但其他有机物料的处理对pH、EC值和盐分等无显著影响;淋洗作用使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向土壤深层移动,淋洗结束后,各处理的土壤EC值、水溶性总盐、交换性Na+和ESP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与CK处理相比,GG和YG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3.97%和20.53%。研究结果为有机物料的添加对盐碱地淋洗过程中盐分和有机质的变化提供了理论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加强对猪瘟(CSF)流行病学信息的统一管理,随时掌握全球CSF数据,分析CSF传播来源,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方法】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数据与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采用ArcGIS Desktop、ArcMapObjects、Delphi和DNAStar 6.0等软件工具,在中国数字地图空间数据的支持下,建立了猪瘟流行病学信息系统,并命名为CSFinfo。【结果】该系统包含754株中国流行毒株、554株中国CSFV E2基因序列和欧盟CSF参考实验室数据库的642株CSFV E2基因序列,使中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这种数据库的国家。【结论】CSFinfo可方便、快捷地对某地某时的CSF疫情进行查询,分析疫病发生规律;由于CSFinfo含有DNAStar6.0序列分析软件,可实现空间数据与基因序列分析应用的完整结合,是该系统的一大创新。CSFinfo的建立对CSF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对CSFV流行毒株总体分布、疫情发生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的统计分析手段,为政府CSF防控提供可靠的疫情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的合用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90头初始体质量(63.0±1.5)kg的90 d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组(雌雄各半),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Ⅰ组为试验组,Ⅱ组为金霉素组对比组,Ⅲ组为空白对照组。试验期72 d,预饲期7 d,正试期65 d。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和金霉素对比组采食量无明显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日增重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提高12.16%(P0.05),金霉素组提高9.46%(P0.05),说明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促进猪只生长方面更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料重比下降11.63%(P0.05),金霉素对比组下降8.14%(P0.05),且试验组最低,相较金霉素对比组下降3.49%(P0.05),说明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可以更佳的提高饲喂经济效益。综上所述,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可以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且效果优于金霉素。3个试验组之间的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金霉素组对比组的平均背膘厚度均下降17.61%(P0.05)和6.98%(P0.05),试验组下降最大,试验组较金霉素组对比组下降11.43%(P0.05)。瘦肉率比较,试验组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升7.73%(P0.05);试验组较金霉素组对比组显著上升7.17%(P0.05)。对平均眼肌面积、屠宰率和脂肪率比较,空白对照组与试验组、金霉素对比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说明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可以改善猪部分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76.
蒲公英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g/kg),分别对大鼠足趾肿胀、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PGE_2、OPG、RANKL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RANKL/OPG,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及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趾肿胀,增加体质量,下调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PGE_2、RANKL的分泌,促进OPG的分泌,抑制大鼠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和滑膜增生。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鸡TGF-β2基因启动子区的SNP及其对启动子功能元件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对16个鸡种的TGF-β2启动子区的554~824 bp(即3号染色体的19 433 476~19 433 746 bp)进行基因分型,经测序,共检测到3个有效的SNPs位点,分别是679位点的C/G,699位点的G/A,774位点的T/C。其中大骨鸡和太湖鸡在3个位点均检测到SNP存在,AA鸡在3个位点都没有发现SNPs。分别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JASPAR和MethPrimer预测TGF-β2基因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CpG岛,发现SNP位点可改变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且位于CpG岛上,表明TGF-β2启动子区SNPs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基因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78.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一定浓度的盐分可以通过渗透胁迫、离子胁迫等不同程度地伤害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并产生次级氧化胁迫,从而造成植物自身代谢紊乱及部分蛋白合成受阻等现象。植物Na~+/H~+逆向转运蛋白可通过将Na~+逆向转运出细胞外或者将其区隔化于液泡中来抵御环境中过高的Na~+,从而维持细胞内正常的Na~+水平及pH等。目前已经从多种植物中克隆到编码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经研究发现,将这些基因转入盐敏感植物可大大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对于开发盐碱地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概述了植物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与耐盐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基于GIS的小流域地貌分形维数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为复杂地貌形态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分形基本理论及GIS技术,选择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泉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尺度—面积法对研究区地貌分形维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表明:泉河小流域地貌形态在无标度区间内表现出良好的分形特征,流域地貌分形维数D=1.9539;流域地貌分形维数能够较好地表征流域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分形维数作为描述流域地形地貌的综合指标对于建立小流域降雨产沙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东北地区盐碱土及耕作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了东北地区盐碱土形成的宏观机制和过程,并分析了盐碱土的危害及各种耕作的必要性。根据盐碱土的形成过程分析得出,在微观治理上,耕作是改良东北地区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基础,也是化学改良和植物改良的基础,为盐碱土耕作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