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9篇
  32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土壤水分传感器(FDR)在作物精准灌溉中的标定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田及各种大棚环境条件下的作物栽培对灌溉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精准灌溉系统正逐步应用到设施农业当中。由于土壤水分传感器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时受土壤质地和压实程度的影响较大,为减小测定误差设计了相关试验,通过研究明确了在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15%)土壤容重与水分传感器输出电压值的关系。提出了用田间原状土对土壤水分传感器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的标定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降低了精准灌溉系统土壤水分测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32.
大型铜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大气重金属沉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铜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大气重金属沉降的时空变异特征,以冶炼厂为中心,四周等距离均匀分设8个监测点,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根据酸沉降检测技术规范,采收大气干湿沉降混合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样品中Cu、Cd、Pb、Zn、Cr含量,计算各监测点所代表区域各类重金属沉降通量。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Cu、Cd、Pb、Zn、Cr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638、6.56、70.0、225、22.7 mg·m-2·a-1。五种重金属沉降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其中Cd、Zn和Cr的月际间变化显著(P0.05,n=96),Pb、Zn、Cr季节间变化显著(P0.05,n=32),而Cu无显著的月间或季间变化。空间上,Cu、Cd、Pb年沉降通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n=8),以铜冶炼厂西南方向的九牛岗监测点最高,而Zn和Cr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3.
34.
35.
牡丹鹦鹉别名情侣鹦鹉 ,属鹦鹉目 ,鹦鹉科动物。牡丹鹦鹉原产于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 ,是世界著名的观赏鸟。1 形态特征及雌雄鉴别牡丹鹦鹉有 8个品种 ,有棕头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黑脸牡丹鹦鹉以及人工培育定型的新品种等 ,它们的体型都不大 ,一  相似文献   
36.
徐磊田 《农业网络信息》2009,(10):106-107,113
随着当前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即多媒体教学,使外语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教学模式及外语教师的角色、作用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外语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式、掌握新技术,关键在于从根本上转变教师角色的观念,即由教师为主体改为由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7.
铜污染对高等植物的生理毒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Cu污染对高等植物生理毒害的研究近况,探讨了Cu过量对植物光合作用、细胞结构、细胞分裂、酶学系统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等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38.
孙婷婷  徐磊  周静  樊剑波  陈晏 《土壤》2016,48(5):946-953
针对江西贵溪Cu、Cd重金属污染土壤,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无机生物材料羟基磷灰石及3种植物(海州香薷、巨菌草、伴矿景天)与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对土壤总Cu、Cd的吸收及对活性Cu、Cd的钝化吸收能力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比较不同修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评估土壤微生态环境对不同修复措施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的施加可显著提高土壤pH,并有效钝化土壤活性Cu、Cd含量,但对土壤总Cu、Cd的含量影响较小。植物与羟基磷灰石的联合修复在显著降低土壤活性Cu、Cd(P0.05)的同时,减少了植物根际土壤总Cu、Cd的含量(P0.05)。不同修复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差异明显。单独施加羟基磷灰石与土壤真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使土壤真菌生物量提高,从而引起真菌/细菌(F/B)的升高。植物与羟基磷灰石的联合修复可有效缓解土壤真菌化的趋势,其中巨菌草与羟基磷灰石的联合修复可有效提高土壤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生物量及多样性,降低F/B值,从而降低土壤真菌病害的风险。不同植物根系活性代谢引起有机质的积累促进植物与羟基磷灰石处理中根际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聚类增强树(Aggregated boosted tree,ABT)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修复模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其次土壤pH和Cu的含量及活性也是改变重金属污染区域微生物群落的因子。该研究从微生物群落结构角度解释了植物与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对土壤微生态体系的作用,为开展Cu、Cd等重金属污染地植物与无机生物材料的联合修复方式的筛选及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淡水养殖池塘及其外河水中TOC·COD及PV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规范》(SC/T9102.3-2007),于2014年6~8月对湖州市43家水产养殖场的池塘水及其周边水体中TOC、COD及PV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外河水及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池塘水中TOC、COD和PV的含量均高于其外河水,说明水产养殖自身存在较高的有机物污染。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河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和0.848(P0.01);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良好,但较外河水有所下降,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和0.775(P0.01)。水产养殖水体中较高浓度的悬浮物、亚硝酸盐和氯离子等共存离子对不同有机物指标间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仅用单一测定参数预测水体中有机物污染情况局限性较大。因此,在分析养殖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状况时,应根据不同水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用于该水体有机物测定的参数或者将多种参数结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40.
徐磊 《花木盆景》2005,(9):37-37
在兰花的莳养过程中,常会因为病虫害、分株过勤、栽培不当及植株老化而导致兰苗生长缓慢,并呈现叶片发黄、烂根、烂芽等病态。若不及时采取救护措施,这些病弱兰花会失去观赏价值,最后衰竭而亡,实为可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