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1.
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是有效防治抗菌药物滥用的有效手段之一。2009年6月-2011年10月从北京地区主要养殖鱼类的发病鱼体内共分离到病原菌80株,对其进行4类11种水产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主要养殖鱼类病原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盐酸沙拉沙星较为敏感,而对盐酸多西环素、甲枫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率较低;另外,分离株多重耐药率较高。同时发现,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种类的鱼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不同。  相似文献   
32.
官厅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3—12月对官厅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43种,隶属于4门24科42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meister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 037个/m2,年平均生物量(湿重或带壳湿重)为39.80 g/m^2,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采样水域冬季冰下摇蚊幼虫的密度和生物量很高,12月在五棵树采样点,大红德永摇蚊幼虫的密度和生物量高达9 136个/m^2和64.39 g/m^2;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下营采样点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年平均值为2.03,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年平均值为0.56。耐污种霍甫水丝蚓、刺铗长足摇蚊和大红德永摇蚊为优势种,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较严重。分析了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密度与总磷、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态氮、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磷酸盐、亚硝态氮、透明度、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氮相关不显著(P〉0.05);但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3.
在水产品对于人类健康所造成风险逐渐增加的趋势下,尤其是北京市在经过2006年“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事件后,消费者已经认识到水产品与其它农产品一样存在着食用安全风险。消费者一方面寄望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及时了  相似文献   
34.
水产动物异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综合了国内外海产以及淡水养殖水产动物有关异味方面的资料,对异味的种类、来源、检测与评定、进入水产动物体内的途径以及影响因素和去除方法作一综述,为人们更多地了解水产动物的异味并最终达到去除异味,提高水产品品质做铺垫。  相似文献   
35.
用流水、活性炭和施入光合细菌去除养殖鱼类的异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腥味感官检测评分方法,研究了用流水、活性炭和施入光合细菌去除养殖鱼类异味(MIB)的效果。结果表明,用流水处理15h和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12h,均可有效地去除鲤Cyprinus carpio的异味,施用光合细菌4周后,可降低或消除鲂、草鱼和淡水白鲨的异味。  相似文献   
36.
鱼源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了解北京地区鱼源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提供氟喹诺酮类药物在防制鱼类疾病上合理规范使用的依据。从北京地区具有典型症状的病鱼脏器或病灶分离出16株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对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表型,运用PCR法分析病原菌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qnrA和qnrS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鱼源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耐药表型检出率,可能耐药基因检测比耐药表型检测更能推测病原菌的耐药现状。50%的病原菌至少耐受1种氟喹诺酮类药物,87.5%的病原菌至少携带1种喹诺酮耐药基因,显示北京地区鱼源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已在基因水平呈现出严重的耐药,有必要严格控制此类药物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
正本文从北京市两家虹鳟鱼养殖场的发病鱼体上共分离出25株疑致病性气单胞菌,其对磺胺类药物呈现较高的耐受性,耐药率均在84%以上。虹鳟鱼源气单胞菌对盐酸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0%;其中盐酸多西环素为最敏感的药物,敏感率为100%。氟苯尼考易使病原菌短时间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感受性不同,同种菌的不同菌株之间对抗菌药物的感受性也不同,需要针对具体样品及时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指导养殖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鱼类入侵的生态效应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生物入侵已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鱼类入侵不仅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而 且其对入侵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更是深远而不可估量的。为减少鱼类入侵的负面影响,一是 要尽快开展预测预警研究,二是采用管理手段控制入侵的发生及发生后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综述了鱼类 入侵可能引起的各种效应,初步提出了鱼类入侵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研究拌饵投喂不同剂量盐酸恩诺沙星对鲟鱼血清中一些指标(GPT、GOT、AKP、SOD和溶菌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30mg/kg体重(正常量)组的试验鱼血清中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投喂300mg/kg体重(超10倍量)组的试验鱼血清中GPT、GOT、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OD和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超量使用盐酸恩诺沙星使试验鱼血清中的GPT、GOT、AKP活性升高,反应出对肝脏等组织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40.
白须公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白须公Mystus sp.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并在池塘中进行了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白须公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抗病力强,在北方地区养殖的适宜水温为20~30℃,其成活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