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淡水养殖鱼类土腥异味的来源及消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味就是水产动物肌肉中存在的难闻气味。在淡水养殖鱼类中以土腥味、下水道味、菜味和哈喇味常见,其中土腥异昧最常见,危害也最大。关于土腥异味有许多表述方法,表达相似含义的还有土霉味、嗅味等。土腥异味问题影响到水产品的食用口感,导致养殖或捕捞效益下降。据美国农业部估计,仅因鲶鱼土腥异味问题,养殖者每年要损失收入1.5千万~2.3千万美元。  相似文献   
42.
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鱼类,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年产量高达8万余t,占世界鲟鱼养殖总量的80%以上.由于高密度养殖等诸多因素,导致鲟鱼病害频发,患病后死亡率不断升高,影响了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有关鲟鱼感染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报道较多,由此病原菌引发的鲟鱼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确诊北京地区某养殖场金鱼发生烂鳃病的病原。【方法】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濒死金鱼,制作鳃组织的水浸片进行寄生虫和真菌观察,取肝脏、肾脏、脾脏、鳃组织开展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FHNV)检测。同时,从鳃上分离病原菌,分析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分类地位及药物敏感性等特性;采取鳃组织划痕浸泡和未划痕浸泡方式开展病原菌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自然发病鱼鳃丝上有少量车轮虫寄生,未观察到真菌菌丝,GFHNV核酸检测呈阴性。从鳃组织分离到大量假根状菌落,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阴性长杆菌,菌体大小(0.5~0.7)μm×(4~8)μm,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产生硫化氢,不发酵葡萄糖等糖醇类,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确认分离菌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基因型Ⅰ型。划痕浸泡的各组金鱼均出现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划痕对照组和未划痕浸泡组均未出现死亡,经计算该菌对金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8×106 CFU,为弱毒株。该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和...  相似文献   
44.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各种水产病害频发,特别是细菌性疾病更为严重,已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养殖者主要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但是由于对病因等认识不够,加上药物使用技术的相对滞后,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得药物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国内外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45.
通过在北京市通州区,昌豆区和海淀区几家渔场采集浮游藻类定量并结合对相应池塘养殖鱼类口感的品尝,初步筛选出以下十个属的种类与养殖鱼体异味有关:篮球藻(Chroococcus),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颤藻(Oscillatoria),鱼腥藻(Anabaena),席藻(Phormidium),颗粒直链硅藻(Mgranulata),针杆藻(Synedra),舟形藻(Navicula),菱形藻(Nitzschia)和栅藻(Scenedesmus)。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辐照(0~150 mj/cm2)对蒙古裸腹溞 (Moina mongolica Daday)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紫外线辐照( 70 mj/cm2 以上)会对蒙古裸腹溞造成较大伤害或使之繁殖力下降,如实验1中70 mj/cm2处理组产幼前发育期为5.8d, 每窝产幼量为13个/窝,一生产幼量为186个,而其他各处理(10、20、30、40和50 mj/cm2)和对照组上述指标依次为5.4~5.6 d,23.9~33.1个/窝和406.8~535.8个。小剂量UV辐照对蒙古裸腹溞生长和生殖均有促进或刺激作用,如实验1中处理组蒙古裸腹溞一生产幼量和体长增长率一般都比对照组高,而在实验2中处理组成龄溞的累积发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文后对紫外线辐照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在蒙古裸腹溞大量培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用流水、活性炭和施入光合细菌去除养殖鱼类的异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腥味感官检测评分方法,研究了用流水、活性炭和施入光合细菌去除养殖鱼类异味(MIB)的效果.结果表明,用流水处理15 h和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12 h,均可有效地去除鲤Cyprinuscarpio的异味,施用光合细菌4周后,可降低或消除鲂、草鱼和淡水白鲨的异味.  相似文献   
48.
一、概况 由柱状嗜纤维菌感染引起鱼的鳃组织腐烂的疾病,叫细菌性烂鳃病。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病,水质和寄生虫的侵蚀都可引起,在全国各地养鱼地区均有流行,危害多种淡水鱼及海水鱼,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一种鱼病。我站与北京农学院谢仲权教授合作,利用天然物中草药对鲤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方剂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出对细菌性烂鳃病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中草药。特别是目前渔药市场混乱,盲目用药,使病菌产生抗体,造成病情持续时间长,死亡  相似文献   
49.
鱼类病原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害达50.00%以上,化学药物仍是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措施,药物滥用现象普遍。鱼类病原菌至少耐受一种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加强鱼类病原菌耐药性调查研究及抗菌药物药物学、药效学和在鱼类的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对鱼类病原菌的耐药性现状、检测方法和消除方法进行了概述,对耐药性的机制、来源和扩散进行了归纳,以期进而规范养殖用药,保障水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0.
北京怀柔某养殖场的大鳞大麻哈鱼发生一种慢性,但累计死亡率很高的流行病,为研究大鳞大麻哈鱼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本试验根据病鱼临床症状观察判断疑似感染鲑肾杆菌.试验对病鱼肾脏组织进行印片染色观察细菌形态特征,抽提病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扩增16S rDNA和鲑肾杆菌P57表面蛋白基因片段,测序并运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病鱼肾脏组织印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采用病鱼肝脏、肾脏组织扩增的16S rD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与鲑肾杆菌聚为一支;通过PCR扩增出鲑肾杆菌P57表面蛋白基因DNA片段,测序结果与鲑肾杆菌标准株ATCC 33209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病鱼感染鲑肾杆菌并引发细菌性肾病(BKD).这是中国首次在养殖鱼体内检出鲑肾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