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热休克诱导全雌虹鳟三倍体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虹鳟二倍体的伪雄鱼为父本(遗传型为xx),探讨了采用热休克方法阻止第二极体排放诱导全雌虹鳟三倍体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虹鳟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处理温度、起始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在孵化水温为6.5℃,卵子受精后20min经26℃热处理20min,孵化率为64.62%,三倍体诱导率为86.67%;卵子受精后lOmin经26℃热处理20min,三倍体诱导率为100%,但孵化率仅为3.87%。受精卵经26℃处理的诱导效果好于24℃和28℃的(P〈0.01)。  相似文献   
62.
达氟沙星对施氏鲟肝脏抗氧化功能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20、50、100mg/(kg体重)3个剂量的达氟沙星(Danofloxacin)水溶液连续口灌施氏鲟(Acipenserscherensckii)20d,并于给药后第5、10、15、20天用试剂盒测定肝脏SOD、CAT、GOT和GPT的活性及MDA和NO的含量。施氏鲟体重75~95g。结果表明,短时间内给药后(5天),100mg/(kg体重)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显著(P<0 01)。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第10、15天),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SOD酶活性均保持在较高活性(P<0 01)。至第20天,各实验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给药后第5天时,各实验组CAT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至第10、15天时,50、100mg/(kg体重)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给药后第20天,仅100mg/(kg体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第5、10、15、20天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GPT和GOT活性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仅在相同实验组内随着时间的改变有些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第5、10、15、20天各剂量组MDA含量均无显著的变化。20、50mg/(kg体重)组在第5、10、15天时有所降低,但至第20天时均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100mg/(kg体重)组至第15天降至最低,但实验结束时反而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实验组。从实验结果看,在实验第5、10、15、20天,各实验组施氏鲟肝脏NO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达氟沙  相似文献   
63.
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连用技术(LC-MS),研究了以30 mg/kg(体质量)的药量在单次口灌给药条件下,甲砜霉素在松浦镜鲤Cynipus carpio L.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水温为(20±0.2)℃,试验鲤(1+龄)体质量为(84.84±17.45)g.在给药后0.25、0.50、0.75、1.00、1.50、2.00、4.00、6.00、8.00、12.00、24.00、36.00、48.00、72.00 h采集鲤的肌肉、血浆、肝胰脏和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鲤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鲤血浆、肝胰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7.292、24.625、79.966、25.600 h;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7.317、0.454、7.409、1.376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782.641 μg/(mL·h)、544.756μg/(g·h)、3 616.060 μg/(g·h)和158.634 μg/(g·h).鉴于甲砜霉素在鲤血浆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建议使用该类药物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液浓度的可行性。随机选取东北三省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H、J和L)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中,培养0、3、6、9、12,及24h取样,每个样品5个平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入=600nm)测定菌液OD值,同步采用10倍系列稀释法测定平皿菌落个数(CFU)。建立起H、J和L菌株OD值与CFU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34.34x+5.5206;y=135.86x+3.1397和v:142.87x一3.7068。测定结果表明:当OD值为1时,菌液的浓度约为1.4×107CFU·mL-1。采用紫外风光光度计法测定菌液浓度时,应注意菌液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氟苯尼考是一种新型动物专用氯霉素类广谱抗菌药,在畜禽及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较广。而其在水中溶解度小,所配药液浓度低,长时间贮存稳定性差,使用极其不便。本实验摸索了常用的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种助溶剂在不超过70%添加量下促进氟苯尼考水溶液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观察了在低温(4℃)、常温(20℃)和高温(30℃)下药物的稳定性,通过抑菌实验检测了助溶剂对药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助溶效果最好,对药效影响最小,可作为氟苯尼考水溶制剂的首选助溶剂。甲醇最大可促进氟苯尼考溶液达到2%,乙醇仅为0.7%,两者对药物抑菌效果影响较大,但可增强药液在低温下的稳定性,长时间放置(7d)无药物析出。  相似文献   
66.
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鲤体内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及其主要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体质量(100±10)g鲤(Cyprinus carpio)体内的代谢及残留规律,以制定休药期。实验鱼间隔24h按15 mg.kg-1体质量的剂量口灌给药,连续给药3次,在给药后0.5h、1 h、2h、4h、8h、12h、24h、2d、3d、5d、7d、10d、15d、20d检测肌肉、皮肤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鲤体内的代谢速度快,2~4 h出现峰值;肌肉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浓度高于皮肤,肌肉和皮肤中氟苯尼考的含量均高于氟苯尼考胺,皮肤中的代谢速度较快。按欧盟标准相应的休药期不少于2d,按日本标准则不少于10 d。  相似文献   
67.
三种中药复方对鲤幼鱼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灌服三种复方中药水煎剂后鲤鱼生长、免疫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选用健康1龄鲤鱼,按平均体重分四组,每组40尾,设置两个重复在相同条件下喂养.连续灌服中药28 d后采样检测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三个灌服中药组鲤鱼的增重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方剂AH、AB在有细菌性抗原侵入时能提高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  相似文献   
68.
分析烟酸诺氟沙星在松浦镜鲤体内代谢残留规律,准确制定该种药物的休药期,为有效、安全、合理地使用烟酸诺氟沙星提供准确科学的理论依据。选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L.)为实验对象,连续5 d口灌30 mg/(kg·d)烟酸诺氟沙星(norfloxacin nicotinate,NFX)后,分别于给药后1,2,3,4,5,6,7,9,11,13,15,20,25 d采集鲤血浆、肌肉、皮、肝和肾5种组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各组织内烟酸诺氟沙星的残留量。烟酸诺氟沙星在鲤体内吸收分布迅速,代谢较为缓慢,各组织分布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肾脏、肝胰脏、肌肉、皮肤、血浆,为避免组织内残留过多药物,建议休药期为24 d。  相似文献   
69.
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对分离于山东某虹鳟养殖场的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株(IHNV-Sn1203)进行致病性检测与研究,将该IHNV-Sn1203毒株进行虹鳟鱼苗人工回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8d内人工感染实验鱼累计死亡率高达100%。收集大批濒死的病鱼样本,制备病理组织切片;利用鲤上皮细胞(EPC)进行细胞感染实验、病毒电镜观察、空斑实验、病毒滴度检测和聚类分析。病理组织切片显示,该病毒可造成虹鳟造血器官广泛性坏死;细胞感染实验结果显示,接种24 h后EPC细胞出现葡萄串状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72 h后大部分细胞崩解脱落形成网状孔洞;电镜下清晰可见弹状病毒粒子大量存在于细胞质内,其在EPC细胞上的滴度为108.36TCID50/mL,并能形成2~4 mm空斑。对病毒核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标准毒株RB-1和WRAC的同源性分别为97%和93%,与国内报道的zyx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研究表明,IHNV-Sn1203毒株能够在鱼体及敏感细胞中稳定繁殖,产生典型病变,具有较高的病毒滴度,对虹鳟鱼苗有很高的感染性和致死性。  相似文献   
70.
正作为杀灭水产动物病原体、提高水产品产量的渔药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广大水产品生产、经营者受益良多。但近年来,由于滥用误用,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后果,也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加快水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