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6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7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372口服粉剂防治水貂病毒性肠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病毒性肠炎系由水貂细小病毒(MinkParuovirus,MPV)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剧烈下痢和排出乳白色肠管套状粘膜粪便为其特征.患病仔貂的死亡率可高达90%,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自五十年代引进水貂,1981年首次报道有水貂病毒性肠炎发生,以后连年暴发流行。直到1984年以后,国内才初步解决了该病的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2.
水泵串联技术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怡斐  张烨 《排灌机械》1996,14(2):39-42
分析了水泵串联时的工作状况及工程设计中的有关参数的选用,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条件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3.
旱农区施用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施用有机肥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和培肥效果,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有机肥配施无机氮磷肥料后可明显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与等氮纯无机肥施用区相比,小麦增产17.9%~26.8%。  相似文献   
144.
绿盲蝽是我市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近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棉花面积大幅下降,种植分散,加上各地对一代虫源田防治不力,致使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有加重趋势.多年来,棉农在防治盲蝽象时习惯选用甲胺磷甚至对硫磷等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使盲蝽象对有机磷农药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5.
徐长哲  张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49-7150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之上,总结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并主要对印度洋海温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从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降水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80年以后,降水变率明显加大,旱涝频繁;之后,分析西北地区降水与印度洋海温关系发现,印度洋海温与西北地区降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西北地区降水受西南季风影响十分显著,所以印度洋海温可以作为长期预报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46.
从青岛地区某鸡场污水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裂解特性的鸡源宋内志贺菌噬菌体,暂编号为PG2-01。经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为肌尾噬菌体,头部直径约70 nm,呈立体对称二十面体。试验测定,该噬菌体裂变能力强,潜伏时间短,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强的裂解能力,能够适应的酸碱度、温度范围较广。预防试验中,90%以上的雏鸡能得到有效预防,这对该噬菌体的研究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及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为研究柽柳的防风固沙作用,对引种的8个柽柳种(其他省市引入5个种,美国引入3个种)和本地的甘蒙柽柳以及短穗柽柳在关中地区进行种植试验,测定不同柽柳种的生长指标(成活率、株高、地径和冠幅),分析其在关中地区的生长适应性。经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表明,不同柽柳种在成活率、株高、地径以及冠幅上差异显著。根据株高聚类分析的情况,10个柽柳种被明显的分为了3类;在50 d的测量中地径和株高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比较3个生长指标,无叶柽柳适应性极差,扦插后第2年即全部死亡。密花柽柳、多花柽柳、白花柽柳和多枝柽柳等引自其他省市的4个种生长情况一般;混花柽柳在株高地径表现出的生长情况较好,最后一次测量,株高为62 cm,地径为4.3 cm,但冠幅生长量较少,仅400 cm2;和本地种甘蒙柽柳及短穗柽柳相比较,只有引种自美国的红花多枝柽柳在3个指标上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在最后一次测量时,株高为72 cm,地径为4.2 cm,冠幅则达到了4 500 cm2,适宜引种。  相似文献   
148.
每种林分类型主要树种的含碳率是研究该林分类型碳汇量的关键因子。利用从黑龙江省6个地市不同林分类型采集到的18个树种各器官(干、枝、叶、根)以及各林分类型的林下植被、枯枝落叶及土壤各层的样品,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湿烧法进行含碳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8个树种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为40.52%~53.23%,平均含碳率为46.82%;各林分类型枯枝落叶含碳率较高,达到35.76%~52.57%,土壤A层含碳较低,B层较A层更低。  相似文献   
149.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提高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防控能力,利用黑龙江省1990-2015年玉米生长全生育期的气象、植保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距平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率为1.89℃·10a~(-1),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波动性较大,但呈现了明显的周期性,趋势变率达到为-10.8mm·10a~(-1)和-21.7h·10a~(-1);同时,玉米病害和虫害发生面积的上升趋势速率达到101.21万hm~2·10a~(-1)和206.57万hm~2次·10a~(-1),自2000年以后,大小斑病发生面积比例不断增长,已占病害发生面积的60%以上,虫害受灾面积超过500万hm~2次·a~(-1),虫害发生种类的复杂性、严峻性日趋严重。玉米全生育期温度变化是玉米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与丝黑穗病、玉米螟、地下虫害显著正相关(P0.05),降水与玉米大小斑病发生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频次占总播种面积比例每上升1%,玉米平均单产将降低3.98kg·hm~(-2)。  相似文献   
150.
采用室内28℃恒温培养法,研究添加水合氧化铁与黄腐酸对不同pH值及不同含水量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水合氧化铁、黄腐酸(CK)相比,仅加入水合氧化铁、同时加入水合氧化铁与黄腐酸可显著促进pH值为5.1紫色潮土硝化作用的发生(P0.05),而显著抑制pH值为7.8紫色潮土的硝化作用(P0.05),仅添加水合氧化铁对pH值为4.5的黄壤土硝化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加入黄腐酸可以显著抑制pH值为5.1、7.8的紫色潮土的硝化作用(P0.05);土壤含水量分别为最大持水量(WHC)的50%、100%、200%条件下,与CK相比,加入水合氧化铁可以显著促进净硝化速率的增加,而仅加入黄腐酸多显著抑制硝化过程的发生(P0.05); pH值为5.1的紫色潮土在添加底物硫酸铵、含水量为100%WHC条件下,加入黄腐酸可以显著刺激N_2O的排放,而加入水合氧化铁则显著抑制N_2O的排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