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中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入侵植物已对我国草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了解草地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入侵现状,是加强草地入侵植物管控,开展有效防控措施的基础。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和数据库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起源、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我国草地生境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83种,隶属41科123属。其中,菊科植物最多,有47种;禾本科和豆科分别有30种、21种。入侵植物来源于美洲的物种最多,共占总数的56.2%;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分别占比23.14%,13.22%。生活型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意引进是最主要的引入途径。我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且分布范围广,急需对其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全面监测追踪入侵种群动态,积极控制已产生严重危害的植物种类,实行预防在先、防治结合的原则。本文旨在为我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其群落组成及结构易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地在围封、割草、连续放牧、休牧等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差异,结合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阐明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探索有利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草地利用方式。结果显示:生长季节休牧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均高于其他利用方式,随着休牧时间的推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升高趋势;连续放牧处理下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最大,表明连续放牧降低土壤底物的养分供给能力,影响微生物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值及电导率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高电导率且偏碱性土壤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存。因此,土壤盐碱度和pH值可作为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关键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3.
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北省承德鱼儿山牧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表层0~10cm容重增大,土壤变得紧实,渗透性降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降低,而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0.8hm2/牛和1.2hm2/牛)科尔沁肉牛的日增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对草地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分别是0.4418kg和0.4482kg);高放牧强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分别是0.5525kg/hm2·d和0.3735kg/hm2·d),但对草地的持续生产不利,导致草群中禾草比例下降而杂草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45.
退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是目前我国进行"退耕还草"、"天然草地保护"和"退牧还草"等工程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进行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文章主要涉及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措施,详细论述了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自然恢复的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的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草地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理论,采取一些促进植被快速恢复的措施,如采用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组合代替自然恢复的缓慢演替过程,采用除草剂、灌溉、施肥及耕作等措施;综述比较了众多学者对弃耕地研究的成果,对于不同类型弃耕地草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对植物代谢、返青和再生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其在植物体内的动态变化,可指导草地放牧、刈割及退化草地修复等草地管理实践。本研究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5种豆科植物[扁蓿豆(Mellissitus ruthenica)、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狭叶野豌豆(V.sepium)]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地上部、茎基部和根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探讨年度、季节和物种对植物碳水化物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物种在不同年度间贮藏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差异较大,极度干旱条件下植物根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2016年4–9月,山野豌豆地上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01%~7.04%和0.54%~6.73%,高于其他植物;狭叶野豌豆茎基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大于其他植物,分别为1.12%~10.06%和0.52%~2.69%;多叶棘豆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和狭叶野豌豆根部还原糖含量高于其他植物,分别为1.68%~7.62%和0.46%~2.98%。植物增加根部的贮藏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耐牧性,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放牧期应在6月底至9月初,干旱年份利用草地时,应采取降低载畜率、延迟放牧及提前休牧等管理措施,8月收获干草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7.
戎郁萍  苗春林 《中国草地》1998,(4):28-30,35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0.8nm^2/牛和1.2hm^2/牛)科尔沁肉牛的日增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对草地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分别是0.441kg和0.4482kg);高放牧强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分别是0.5525kg/hm^2-d和0.3735kg/hm^2.d),但对草地持续生产不利,导致草群中禾草比例下降而杂草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48.
美国草原管理法律法规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草地资源的立法管理是各国管理草地资源防止草地退化的主要人为调控手段。美国草原立法开始早,立法体系完善,对美国公共草地合理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草地立法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草原立法和管理主要在各州层面上,对公共草地管理作用不大,使西部公共草地处于无序利用状态,草地退化严重;第二是《泰勒放牧法》颁布后,开始了公共草地管理,建立了有照放牧和放牧收费制度;第三是美国草地的多用途管理,出台了与草地资源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主要是《环境政策法》和《联邦土地政策管理法》,草地资源相关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家立法规定下,对草地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美国草地立法过程和立法思想,对于合理管理中国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美国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植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家用来选育新品种的遗传材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资源,也是植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利用研究.为此对美国关于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情况及种质资源库的运行管理方式作了介绍,以供我国育种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
苜蓿与放牧家畜臌胀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郁萍  王堃 《草业科学》2004,21(12):103-107
饲喂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时,家畜患臌胀病的风险很大,因此苜蓿传统上主要用作调制干草,放牧利用较少.就家畜臌胀病的概念、引发的原因及放牧管理中的相应预防方法和紫花苜蓿引起的臌胀病做一简要综述,旨在阐明已知的臌胀病可能起因及防治方法,为容易引起家畜臌胀病的苜蓿及其他相关豆科牧草的合理放牧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