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稻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影响稻草青贮品质的重要性状.本研究利用籼稻黄华占和粳稻南粳9108研究稻草不同部位NSC不同组分的含量与分布,为改善稻草青贮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南粳9108稻草中NSC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华占(P<0.01);黄华占基部茎秆、中部叶鞘和上部叶片,南粳9108基部茎秆、叶鞘和叶片是NS...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降解技术研究了弱光胁迫对小麦秸营养价值及畜禽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灌浆期进行3个遮阴水平(0%,50%,66%)和3个遮阴时间(2,4,8d)的处理,成熟后统一收取小麦秸,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利用体外降解技术评定其体外降解率。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均显著影响小麦秸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及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P0.05),但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没有交互作用;遮阴水平由0%增加至66%,小麦秸CP及NDS含量分别由3.06%,23.97%降至2.35%,20.46%,差异显著(P0.05);而小麦秸NDF含量则由76.03%显著升高至79.54%(P0.05);遮阴时间由2d增至8d时,小麦秸CP及NDS含量分别由3.11%,23.09%显著降低至2.51%,21.43%(P0.05),而NDF含量则由76.91%显著升高至78.57%(P0.05)。体外试验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波尔山羊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g小麦秸样品于含有10mL瘤胃液和50mL培养基的39℃发酵瓶内体外发酵,培养72h冰浴终止发酵,测定产气量、pH、体外降解率和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体外降解率结果显示,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均显著影响小麦秸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且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没有交互作用,随着遮阴水平增加,小麦秸干物质消失率(DMD)、NDFD及酸性洗涤纤维消失率(ADFD)分别由40.33%,40.82%及36.56%显著降低至35.20%,36.03%及33.36%(P0.05);随遮阴时间增加NDFD由38.88%显著降低至36.94%(P0.05)。小麦秸体外降解结果显示,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均显著影响累积产气量(P0.05),并且存在交互效应;遮阴水平显著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丁酸产量及乙丙比(P0.05),遮阴时间对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及组成没有影响,且遮阴水平与遮阴时间没有交互作用。随遮阴水平增加,小麦秸体外降解累积产气量、TVFA、丁酸产量分别由131.64mL、57.04mmol/L及5.18mmol/L显著降低至120.96mL、51.25mmol/L及4.32mmol/L(P0.05),而乙丙比则由2.47显著增加至2.60(P0.05);随遮阴时间增加,累积产气量由130.46mL显著降低至121.22mL(P0.05)。结果表明,遮阴处理显著增加了"扬麦15"小麦秸NDF含量,降低了小麦秸粗蛋白、体外降解率及发酵累积产气量与挥发性脂肪酸产量,但对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没有影响;不同遮阴水平对其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杜长大肥育猪盲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首先采集10头杜长大肥育猪大肠不同区段食糜,测定其主要养分含量,以确定食糜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添加比例;然后以3头猪盲肠食糜为接种物,酪蛋白水解物为发酵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0、1.75和2.50 mg/m L,每组4个重复,37℃体外发酵24 h,测定产气量、p H以及氨态氮、菌体蛋白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猪盲肠食糜各养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范围为1.86~3.24,平均值为2.66。2)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总短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大肠食糜中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盲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力随底物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瘤胃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代谢产有机酸特性的影响。根据6种有机酸的化学特性确定紫外检测波长、缓冲液浓度、p H、流速、柱温和进样量等液相色谱条件;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厌氧真菌纯培养及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的条件为:5 m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p H=2.4)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 L/min,柱温25℃,进样量为20μL,214 nm波长检测。6种有机酸能够在3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各种有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为0.20~1.00μmol/L,定量限为0.667~3.333μmol/L,回收率为92.17%~101.61%。甲烷菌共存影响了厌氧真菌的代谢产物。厌氧真菌利用葡萄糖的主要水溶性代谢产物为甲酸、乳酸、乙酸,以及微量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及乙醇;甲烷菌共存显著降低了上清液中甲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乙酸含量(P0.05)。综上,本试验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捷、灵敏、有效地检测厌氧真菌代谢葡萄糖产生的6种有机酸的含量,并发现甲烷菌共存显著促进了厌氧真菌氢化酶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