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为了探索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生长状况、生长规律及饲养模式,以86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 3种典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对其初生体质量、1~6月龄的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进行生长曲线模型的建立及拟合,并进行模型选择及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的曲线拟合度R2均在0.99以上,其中Gompertz模型拟合出的成熟体质量为39.11 kg,较Logistic模型高16.43%,较Von Bertalanffy模型低10.85%;拐点体质量为14.58 kg,分别较Logistic模型、Von Bertalanffy模型低13.15%、9.60%;拐点日龄为91 d,最大日增质量达495 g,明显高于Logistic模型、Von Bertalanffy模型。通过对3种模型拟合参数进一步对比分析,并结合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实际生长情况,可知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其羔羊在3月龄时出现生长拐点,日增质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肃境内典型养殖模式下甘肃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藏羊、蒙古羊和滩羊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探讨以PRKAG3为候选基因,提高绵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可能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外显子4,5和内含子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就PRKAG3基因多态性与9月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RKAG3基因2 689 bp处发生了AG的突变,位于第4内含子第23 bp处,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纯合度(Ho)分别为0.67,0.69,0.76,0.69,0.59,杂合度(He)分别为0.333 3,0.306 1,0.244 9,0.307 7,0.408 2,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1.62,1.66,1.69,1.48,1.79,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1,0.32,0.33,0.27,0.34。除藏羊外其他4个绵羊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5个绵羊品种PRKAG3基因此变异位点的3个基因型间失水率性状差异显著(P0.05);BB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重显著高于AA型(P0.05),滩羊为极显著(P0.01),BB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显著大于AA型(P0.05)(藏羊除外)。因此说明PRKAG3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绵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值(NDF/NFC)饲粮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将16只杜泊×小尾寒羊杂交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按维持水平饲喂NDF/NFC分别为3.02(饲粮1)、2.32(饲粮2)、1.58(饲粮3)、1.04(饲粮4)的全混合颗粒饲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试验共进行4期,每期18 d,包括3 d的调整期、7 d的预试期和8 d的正试期,在正试期内测定甲烷产量、饲粮总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饲粮2的甲烷日排放量显著高于饲粮3和4(43.43 L/d vs.38.88和35.98 L/d;P0.05)。与饲粮1相比,饲粮2和3的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DMI)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38.00 L/kg DMI vs.42.24、41.69 L/kg DMI;P0.05),但是饲粮2、3和4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DOM)的甲烷排放量逐渐降低,饲粮4的每千克DOM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饲粮1、2和3(58.78 L/kg DOM vs.75.00、73.35和64.11 L/kg DOM;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或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ADFI)的甲烷排放量逐渐增加,且各饲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结合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甲烷排放效率,在维持水平下,采用NDF/NFC为1.04的玉米秸秆饲粮作为肉用绵羊甲烷减排的饲粮最合适。  相似文献   
14.
选择15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采用链烷法测定四季干物质采食量和牧草消化率,其结果为:每只成年母羊春夏秋冬四季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0.85,1.36,1.48和0.75kg·d~(-1),成年母羊每kg代谢体重四季采食量分别为61.72,93.86,93.83和47.99g·(w0.75kg)-1。每只甘肃高山细羊春夏秋冬四季代谢能食入量分别为6.11,13.30,13.99和5.08 MJ·d~(-1);粗蛋白质食入量分别为71.49,212.31,188.26和43.83g·d~(-1);钙食入量分别为2.27,8.22,9.61和2.58g·d~(-1);磷食入量分别为0.94,4.98,5.87和1.01g·d~(-1)。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春夏秋冬四季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4.65%,64.02%,57.73%和45.98%,四季牧草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47.40%,62.69%,59.67%和48.05%。  相似文献   
15.
奶牛DRB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奶牛MHCⅡ区DRB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3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3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3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29~30位的氨基酸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序列分析表明,DRB3编码产物可能具有免疫应答、受体、胁迫应答、信号转导等功能,可能在免疫应答和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对奶牛免疫力和抗病性起关键作用。DRB3编码产物氨基酸邻接系统树表明,奶牛DRB3与绵羊、羚羊、塔尔羊、麝牛、亚洲水牛等物种DRB3氨基酸距离较近,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17.
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量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肉牛饲粮的营养价值。试验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添加5%的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并调整为等能等蛋白饲粮。结果表明:(1)D组饲粮体外发酵96h的总产气量最高,较A、B和C组饲粮分别提高2.62%、10.01%和7.05%(P0.05);B组饲粮24h及48h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饲粮体外发酵24h及48h的丙酸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A、C和B组饲粮(P0.05)。(2)A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D、C和B组饲粮(P0.05);A组饲粮的有机物有效降解率最高,分别较B、C和D组饲粮提高32.21%、9.56%和3.62%(P0.05);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A和B组饲粮(P0.05)。(3)A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大,B、C、D组的能氮平衡值较小,B组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结果可见,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饲粮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茶籽粕饲粮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含棕榈仁粕饲粮的能氮平衡最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有抗奶的营养平衡对断奶前后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新生犊牛4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4头,公母各半。对照(CON)组饲喂有抗奶,营养增强剂(NE)组饲喂有抗奶+营养增强剂,代乳粉(MR)组饲喂代乳粉。犊牛自70日龄断奶,试验期98 d。结果发现:(1)生长性能方面,与CON组相比,营养增强剂显著提高了NE组犊牛出生~70日龄阶段ADG、DMI、胸围变化率(P0.05)和出生~70日龄、出生~98日龄阶段体高变化率(P0.05),代乳粉显著提高了MR组犊牛71~98日龄阶段ADG(P0.05),在犊牛出生~70日龄、71~98日龄、出生~98日龄阶段MR组犊牛DMI显著高于CON组(P0.05),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整个试验期间,CON组、NE组、MR组犊牛腹泻率比为1.86.1.1.86。(2)血清指标方面,与CON组相比,营养增强剂显著提高了NE组犊牛42、98日龄血清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NE组犊牛98日龄血清MDA含量(P0.05);代乳粉显著降低了MR组犊牛42日龄血清T-AOC(P0.05),显著提高了MR组犊牛98日龄血清SOD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抗奶中添加营养增强剂可改善犊牛体尺,增强犊牛抗氧化性能,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3)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日粮,A、B、C、D组分别饲喂含豆粕、豆粕+棕榈仁粕、豆粕+油茶籽粕、豆粕+茶籽粕的4种等能等蛋白质全混合日粮,饲粮中棕榈仁粕、油茶籽粕、茶籽粕含量均为5%。试验期10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30 d测量1次犊牛的体重;分别在犊牛90和150日龄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每30 d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B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D组(P0.05),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犊牛150日龄时,A、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A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B、D组(P0.05);A、B、C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显著高于D组(P0.05),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3)61~150日龄,B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A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C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A、B、D组(P0.05);90日龄时,B和C组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150日龄时,A组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棕榈仁粕后可以达到与完全豆粕饲养时一样的促进夏杂公犊牛生长的效果,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饲粮添加5%茶籽粕或油茶籽粕降低了犊牛的采食量、消化氮和氮表观消化率,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感染而引起的常见的产科疾病,是危害奶牛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疾病之一。从病原与病因、发病机理、症状与诊断、治疗与预防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提出了治疗和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