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禽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鹅口疮、念珠菌口炎等,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上部真菌病.以口腔、咽喉、食道、嗉囊及腺胃的黏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以至坏死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多种禽类均易感染该病,也可感染其它动物和人.该病多发于潮湿闷热的夏季,是南方集约化养禽场的常见疾病,之前,国内曾有孔雀发生念珠菌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22.
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流行病学特点 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仔猪,1月龄以内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多发于断奶后1~2个月。母猪抗体水平不高,或者母猪带毒所产仔猪一般在出生后1周内开始发病,持续时间较久,死亡率较高。此外,本病常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等。特别是当仔猪发生传染性胃肠炎后,很容易继发猪瘟。  相似文献   
23.
闽西地区猪伪狂犬野毒株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PRV-gE(gE-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能对已免疫PR缺失gE的基因工程疫苗或未免疫的猪群,区分疫苗株和野毒株感染.2005~2007上半年,对闽西地区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母猪、仔猪和生长猪,不分健康状况,进行PR野毒株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该地区母猪PR野毒感染阳性率较高,达41.5%和43.8%,2006年下半年至2007上半年,该地区母猪PR野毒感染阳性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且阴性猪场很多,阳性率分别是21.3%和13.3%.同时3年来对54个规模化猪场监测结果分析,各猪场阳性率差异很大,3年来猪场阳性率也呈大幅度下降,2007年上半年猪场阳性率仅为33.3%.对仔猪和生长猪的监测结果显示,阳性率比母猪大大降低,并且也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gB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以PRV容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区分PRV野毒株和疫苗毒株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能从野毒株基因组中同时扩增出2条大小分别为400bp(gE基因)、582bp(gB基因)的特异性片段,从疫苗毒DNA中仅扩增出1条大小为582bp的片段。试验证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临床上20份PRV感染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双重PCR检测的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总体符合率为100%,表明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掌握闽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应用ELISA方法对2012-2014年闽西南地区的859个规模化猪场22324份血清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猪场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21.8%,场阳性率为57.0%;母猪、公猪、哺乳小猪、保育猪、育肥猪及后备猪的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2.0%、23.7%、16.7%、15.6%、19.2%和27.2%,不同阶段的猪群PRVgE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2012年-2014年猪场阳性率分别为46.7%、45.4%和57.0%,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20.5%、18.4%和25.4%;血清样品阳性率在30%以上的猪场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14.8%、19.9%和32.2%;不同地区猪场PR野毒感染情况不同。结果表明近年闽西南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依然很大,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26.
分析2014—2016年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在闽西地区的流行情况,以便更好地实施防控工作。采用RT-PCR对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的135份疑似病毒性腹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EDV的阳性检出率为30.37%,TGEV的阳性检出率为13.33%,RV的阳性检出率为11.11%。因此,闽西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流行情况须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7.
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发病情况,应用PCR技术对2008年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接诊的6周龄~20周龄腹泻病例进行了胞内劳森氏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测的8个猪场均存在胞内劳森菌感染,61份粪便样品中21份(44.2%)呈阳性,其中6周龄~8周龄猪阳性率为46.7%,9周龄~13周龄生长猪阳性率为47.8%,14周龄~20周龄阳性率为42.9%。由此说明闽西地区猪场普遍存在猪增生性肠炎的感染。  相似文献   
28.
从福建省龙岩市l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病猪的关节液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可疑菌株,经卫星现象、生化鉴定等实验室诊断,进一步以副猪嗜血杆菌的16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确定该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药物敏感;对泰妙菌素、诺氟沙星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2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PRRS)又称蓝耳病或神秘病 ,是近年来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新猪病 ,病原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 ( PRRSV)。本病于1 987年最早在美国暴发 ,1 990年冬传入欧洲 ,并很快在欧洲各国暴发和流行 ,现在 PRRS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中国最早于 1 996年检测猪群血清抗体阳性 ,并从可疑病猪群中分离了 PRRS病毒之后 ,有不少省市相继报道了该病 ,但福建省未见报道。PRRS不仅引起呼吸道感染、仔猪死亡、母猪繁殖障碍等直接损失 ,还会导致免疫抑制而继发多种其它疾病 ,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 998年下半年以来 ,…  相似文献   
30.
猪细小病毒(PPV)是临床上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原,4/6/7型猪细小病毒是近几年发现的新型猪细小病毒,并且均已在流产胎儿中发现.为了解福建地区三种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收集2020年福建地区68份发病猪血清和20份发病猪组织样品进行调查,发现PPV4、PPV6、PPV7在福建地区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