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江南地区大棚促成栽培条件下8个杏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日变化与相关的光合特征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杏各品种大棚栽培晴天条件下Pn日变化虽都呈明显的"双峰"曲线,但峰值和谷值的大小及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导致日积分值和日均值存在差异.②杏各品种的WUE日变化总体表现为上午最高、中午最低、下午较高的凹型曲线,但品种间在曲线变化和日均值方面也存在差异.③杏各品种气孔导度(Gs)日变化和Pn日变化基本相似,呈"双峰"曲线,但蒸腾速率(Tr)日变化却总体呈"单峰"曲线.④杏光合特征参数存在品种间差异,供试8个品种的光饱和点为802~1407μmol·m·s,补偿点37.30~75.48μmol·m-2·s-1,CO2饱和点1170~1567μL·L-1,CO2补偿点60.74~82.77μL·L-1.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0.01 mg·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L  相似文献   
33.
桃不同杂交组合亲子代品种的光合特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田间条件下桃不同父本杂交组合的亲、子代品种的光合特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父本杂交组合后代的光合特性在水蜜桃品种群和蟠桃品种群上表现不同。水蜜桃父本初香美与母本白花的杂交后代朝霞的Pn、Tr、WUE、AQY和CE比父本初香美升高;而父本白芒蟠桃与母本白花的杂交后代白蜜蟠桃的Pn、Tr、WUE比父本白芒蟠桃降低。  相似文献   
34.
玉冠是1993年以筑水×黄花杂交选育而成的砂梨新品种。该品种树姿较直立,树势强健,花芽极易形成。果实近圆形,果皮浅褐色,果点中、较密,无果锈,萼片宿存,个别脱落。果肉白色,石细胞较少,肉质松脆,味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超过12%。果实大小均匀,单果质量300g以上。杭州地区8月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30d左右。  相似文献   
35.
我国微生物菌肥登记现状及其在果树减肥增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微生物菌肥产品登记情况,详细分析了登记微生物菌肥产品类型、使用的有效菌种及登记适用的作物范围,并重点关注果树微生物菌肥产品的登记应用情况。截至2020年9月,我国共登记了7 608个微生物菌肥产品,分为6个菌剂类(菌根菌剂、土壤修复菌剂、光合细菌剂、根瘤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及2个菌肥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料),共8大类。有效菌种涉及60个属、160个种,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3个属的菌种应用最多,占全部菌种的39.3%。有52.7%的产品有效菌种为1种,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有38.2%的产品为2种有效菌种;3种及以上有效菌种的产品占9.1%,其中有4个登记产品的有效菌种达到了6种。产品适用范围涵盖了蔬菜、果树、中药、绿化树种、绿肥等142种经济作物,其中有1 808种产品分别在19种果树上登记适用,占全部登记产品的23.8%。讨论了现有微生物菌肥在果树减肥增效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帮助果树生产者、农技推广人员进一步认识并掌握微生物菌肥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36.
以‘西子绿’ב翠冠’梨组合的2个F1代品种‘初夏绿’与‘翠玉’为材料,利用S基因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技术与PCR产物转质粒测序技术鉴定其基因型,并综合应用花粉原位萌发动态的荧光显微观察与田间授粉试验研究其杂交亲和性强度。结果表明:‘初夏绿’与‘翠玉’的S基因型皆为S3S4;‘初夏绿’和‘翠玉’的自交不亲和强度中等,二者相互间授粉不完全亲和,而与‘翠冠’间的相互授粉均表现为完全亲和。  相似文献   
37.
在我国梨品种构成中,酥梨、鸭梨2个晚熟品种面积与产量长期占全国梨总面积与产量的一半以上,而早熟品种面积相对偏少.培育品质优、栽培容易的早熟梨品种是梨品种改良与创新的主要目标之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梨品种选育研究,经过多年的品种选育研究,育成了优质、早熟梨新品种——脆绿.  相似文献   
38.
翠冠与玉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糖、酸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皮色梨品种果实色素、内在品质成分的变化特性,以褐皮梨新品系玉冠与绿皮梨品种翠冠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进程中纵横径、果皮与果肉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成熟至采收期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2品种果实发育均呈"S"型曲线动态变化,果皮与果肉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在测定期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亦无显著差异。在成熟前14d至采收,果实生长趋缓,糖、酸含量急剧变化,2品种表现出各自特点,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内在品质形成特性,适期采收。  相似文献   
39.
为摸清浙江省梨生产状况,本研究选择省内梨优势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梨园开展土壤质量采样调查,对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该地区实现梨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调查梨园土壤表层0~<20 cm pH平均值为5.24,20~40 cm土壤pH平均值为5.31,土壤总体呈酸性。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总体适宜,但不同地区采样点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中有机质、总氮、有效磷的含量均呈现武义采样点较高,慈溪采样点较低的结果;速效钾的含量呈现嘉兴采样点较高,上虞采样点较低的结果。此外,所有调查的梨园土壤重金属Cu、Zn、Pb、Cr含量总体上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而东阳采样点存在重金属Cd含量超标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