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家畜寄生虫病的病原种类甚多,分布也很广,感染家畜后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削弱其生产性能。目前临床抗寄生虫药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性不断增强、生物利用度降低;且某些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药效持续时间短以及残留量大等缺点;这给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药物制剂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某些新型高分子辅料的出现,抗寄生虫药物制剂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新剂型的出现使得目前的抗寄生虫药物向着更加高效、广谱、长效的方向不断发展。该文谨对目前的抗家畜寄生虫病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转移因子(TF)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类小分子可透析物质,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该活性产物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33.
吡喹酮(Praziquantel)属异喹啉吡嗪衍生物,其左旋体具有抗寄生虫活性,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绦虫病和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吡喹酮自上市以来,因其高效、低毒和抗寄生虫谱广等特点,很快成为治疗绦虫和多种寄生病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34.
<正>口蹄疫有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等"口疮"、"蹄癀"临床特征症状,故民间称其为"口疮"、"蹄癀"、"脱靴症"。因此,我们可按中医与中兽医对"口疮"的辨证施治理论和"治未病"的思想对口蹄疫进行"辨证施制"。1口疮的辩证施治赵小青等报道,口疮的致病主因是外感六淫燥火、脏腑内伤,其重要的病理机制是热壅血滞、  相似文献   
35.
转移因子对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增强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移因子(TF)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类小分子可透析物质,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该活性产物能够将致敏淋巴细胞的免疫信息传递给未致敏的受体淋巴细胞。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36.
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形态学及生殖方式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猪和兔附红细胞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猪和兔附红细胞体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构、大小以及在红细胞上的附着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别,其形态多为球形、卵圆形,直径0.2~2.5pm,在红细胞表面以一根或数根纤丝连接成串珠状或单个寄生。在透射电镜下,首次观察到附红细胞体边缘有一段20~30nm厚的光亮区域,并且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同时观察到附红细胞体的出芽生殖现象。由此推测,附红细胞体的发育方式为成熟的附红细胞体以出芽的方式产生1个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随着未成熟形态附红细胞体的发育,逐渐从成熟附红细胞体体内脱离出来,最后以纤丝与成熟附红细胞体相连接;脱离出来的未成熟形态的附红细胞体黏附到同一红细胞或临近红细胞的膜上,最终发育成1个成熟的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37.
猪巨细胞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巨细胞病毒病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全世界98%以上的猪受到过本病毒的感染,感染猪群98%以上的血清抗体均呈阳性。该病主要通过上呼吸道传播和排毒,对猪场造成较大危害。本文就猪巨细胞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建立同时测定杜仲叶提取物中5种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柱为岛津WondaCract ODS2 C18(4.6 mm×150 mm, 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检测波长为238 nm,桃叶珊瑚苷、绿原酸、芦丁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00、327、254 nm。结果表明,5种成分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101.0%,RSD 1.06%~1.50%,10批杜仲叶提取物中5种成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5.83、40.21、13.12、64.72、11.03 mg/g,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对杜仲叶提取物样品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