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植被生态呈现出显著的改观,随之而来,其他生物尤其是动物的生态也出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草原鼠、大黄鼠、野兔等不同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加。这些食草类动物同时为食肉类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因此,近年来我国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的狐和貉等动物的数量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52.
通过GenBank中对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基因、亨德拉病毒及尼帕病毒H蛋白基因、西尼罗河热病毒PrM蛋白基因和非洲猪瘟病毒P72基因这5种外来病病毒的主要基因的分析比较,选择相应基因的保守序列进行人工合成,并对每段基因设计2对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均在350-550bp之间。通过对条件的反复优化,建立了1种能够同时检测到这5种病原的并联PCR/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0-5 mg/L的病毒的DNA/cDNA,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在45份猪样品及56份蝙蝠样品的检测中,只有阳性对照出现了目的条带,而其他均未出现目的条带。这说明本研究建立的5种主要外来病病毒并联PCR/RT-PCR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可用于ASFV、PPRV、HeV、NiV和WNV的预防、检测及扑灭。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对我国部分城市或地区犬狂犬病的免疫覆盖率进行了连续3年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发达城市犬狂犬病免疫覆盖率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如深圳和北京已达到或接近70%的有效覆盖率;南方较发达城市的免疫覆盖率为20%~30%,但距离狂犬病免疫覆盖标准(≥70%)相差甚远;农村地区和狂犬病流行的北方城市,狂犬病免疫覆盖率仍很低,甚至不足5%。以上结果反映出,在未实行强制免疫的情况下,我国狂犬病的免疫覆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欠发达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犬仍未接受有效免疫,无法阻断狂犬病在动物之间传播,不利于我国狂犬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54.
为构建猪瘟重组伪狂犬疫苗,以Tn5转座子为介导,采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 protein,EGFP)的表达盒随机插入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组中,随后将转座产物转染BHK-21细胞,获得表达E2蛋白和EGFP的病毒库,并对E2蛋白和EGFP在细胞上的表达效果进行PCR鉴定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运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PRV基因组中,并且外源基因可以在细胞中表达。本研究为重组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新型重组猪瘟疫苗的研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采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即固定病毒一稀释血清的中和试验方法,对从我国浙江、江西、安徽和广东地区采集的外观健康鼬獾的215份血清进行了狂犬病中和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鼬獾体内存在比例较高(38%)的狂犬病中和抗体,但是自不同地区或群体采集的血清样品,狂犬病中和抗体阳性率不同,有些群体样品中完全没有抗体,有些群体样品中狂犬病中和抗体阳性比例100%,但是中和抗体的水平普遍不高,说明鼬獾种群感染狂犬病几率较高,并可能存在狂犬病的一过性或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56.
对带有绵羊MT启动子-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MT-Rgp)的TgN(oMT-Rgp)2Lge、TgN(oMT-Rgp)4Lge和TgN(oMT-Rgp)6Lge3株转基因小鼠系(子代)进行了表达检测。ELISA结果表明,小鼠肝脏、肾脏中均有糖蛋白表达产物,以肝脏的表达量较高;对肝脏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糖蛋白分布在肝脏实质细胞,主要位于细胞膜上和胞浆内。对8只TgN(oMT-Rgp)2Lge子代鼠一次接种灭活的狂犬病病毒8202株,接种前和接种后3周的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在转基因鼠和非转基因鼠之间有明显区别,非转基因鼠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明显升高,而转基因鼠抗体水平基本保持不变。经统计学分析,转基因鼠的抗体水平变化相差不显著,表明转基因小鼠对该病毒形成了部分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57.
牛BLG/hEPO和大鼠WAP/hEPO基因在家兔乳腺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人红细胞生成素 (h EPO)基因组 DNA(g DNA)与 1.1kb牛 β-乳球蛋白 (BL G)基因的 5′端上游调控序列融合 ,构建了 p CMV- BL G- EPO- b GH poly A(p CBEA)乳腺定位表达载体。该载体与已构建的大鼠乳清酸蛋白 (WAP)基因 5′端上游调控序列和 h EPO融合基因 p WAP- EPO- WAP3′U TR(p WE3′)和 p CMV- WAP- EPO- b GH poly A (p CWEA )经脂质体包裹后 ,通过显微外科方法 ,经乳腺导管注入妊娠中后期家兔乳腺内 ,进行短暂表达。于家兔分娩后 1~ 2 5 d采奶 ,EL ISA检测乳汁中 EPO含量 ,3个载体均获得表达。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 p CWEA、p CBEA、p WE3′;表达量为 0 .116~ 0 .75 3μg/ L ,且表达一直持续整个泌乳期  相似文献   
58.
用PCR技术鉴定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强、弱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中发表的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ICHV)标准强毒株Glaxo和人工驯化的弱毒疫苗株CLL的保守序列间大小不同 ,按照引物设计的原则 ,设计合成了一对通用引物。该对引物可由ICHV强毒株扩增出 569bp的片段 ,而弱毒株可扩增出 2 4 4bp的片段。对PCR产物分别进行电泳、酶切和测序 ,证明PCR产物片段大小、酶切位点和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产物完全一致。正常DK细胞上清和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CAV 2 )强、弱毒株细胞培养物均不能被该引物扩增 ,说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检测到的病毒量分别为 1 5TCID50 、 31TCID50 、说明该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用于ICHV强、弱毒株的鉴定和ICH的诊断  相似文献   
59.
2012与2013年冬季,本实验室从长春市某宠物诊所连续收到疑似伪狂犬病毒感染的2份犬脑组织病料,接种Vero细胞,分离到2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动物回归试验及PCR扩增鉴定为伪狂犬病毒,命名为JLCC-2012和JLCC-2013株。PCR扩增病毒g C基因序列,经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PRV g C基因同源性为100%,且与国内犬源分离株BJ/RD、BJ/YT同源性分别为99.93%、100%,与猪源病毒分离株同源性为94.33%~100%,与国外猪源病毒分离株同源性为93.58%~94.81%。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株为与最近报道的犬源毒株系相近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60.
犬瘟热病毒H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对犬瘟热病毒(CDV)疫苗株H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并对产物的免疫原性做初步鉴定。根据犬瘟热病毒参考株Ondetstepoort的H基因序列,去除信号肽序列并选取其主要抗原表位设计引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目的片段;产物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b并转化宿主菌RosettaTM,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鉴定、Western blotting分析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将纯化的H蛋白免疫小鼠,进行中和试验检测抗体效价。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1113 bp DNA片段;在37 ℃、1.0 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经SDS-PAGE鉴定,表达的H蛋白分子质量为42.38 ku,与预期值相符;Western blotting显示,在42.38 ku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ELISA结果显示,表达的H蛋白能被抗CDV抗体识别,但与正常血清未发生非特异性反应;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约为2-3.3。结果提示,H蛋白获得了正确表达,对CDV抗血清具有特异反应性,可作为实时检测动物机体免疫状况检测的候选抗原,为进一步研制犬瘟热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和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