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46篇
  206篇
综合类   1259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188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水稻品种再生特性生理基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两个具有不同再生力的水稻品种及其组配的杂交种和一个基本无再生力的杂交稻为材料,采用砂基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了水稻品种再生特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再生能力与其叶片光合强度及根系活力有密切关系,再生稻品种正季各生育时期光合强度及根系活力均大于无再生力的对照种,至成熟时仍维持一定水平。同时,再生稻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分配也明显优于对照。文中就上述结果对再生稻形成的生理基础、再生特性的早期预测也明显稻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村级生态农业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生态农业系统的模糊性,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对鄂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5个村的生态农业建立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评价中建立了各子目标的隶属函数,计算了各村子目标及综合的隶属不同类别的隶属芭。评价结果显示:扬港村属于较高水平的生态农业类型,星火等另外4个村属中等水平生态农业类型。  相似文献   
993.
东黄复线停输再启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研究了胜利原油连续剪切降温,静止降温和再剪切过程原油流变性变化,建立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东黄复线停输再启动过程,并成功地进行了工业现场试验,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4.
以优质食味常规籼稻品种洋硒早和常规粳稻鄂香2号为材料,在4个氮肥施用水平(0、50、100、200 kg/hm2)条件下,设置喷施和不喷施木醋液,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喷施木醋液相比,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喷施木醋液对常规粳稻鄂香2号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对糙米率和精米率有明显提升作用;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还有利于改善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可显著提高稻米的消减值,降低崩解值,进而提升稻米的食味值,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对稻米食味品质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结果表明,喷施木醋液,尤其是低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羊毛长度和产毛量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影响这2个性状的遗传标记,揭示这些性状产生的遗传机制。【方法】以366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对象,对其周岁羊(16月龄)和成年羊(30月龄)个体的羊毛长度和产毛量(污毛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提取试验羊DNA,采用Illumina OvineSNP50 BeadChip中密度芯片(包括54 241个SNP位点),对周岁羊和成年羊的羊毛长度和产毛量进行GWAS。基于single-locus回归方法、permutation方法、Ovisaries Annotation Release 100和绵羊数量性状位点数据库(Sheep QTLdb)进行统计分析、基因注释和SNP验证。【结果】试验羊群体羊毛性状的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最大值和最小值均符合正态分析要求,可进行GWAS。从试验羊群体中共筛选出44 798个SNP,每条染色体上的SNP数量为672~5 150个,SNP间的距离为49.97~65.59 kb。挖掘出21个与羊毛性状相关的SNP,其中s65179.1、OAR25_10510703.1、OAR3_112640501.1和s56106.1 4个SNP分别位于KIF16B、RYR2、ANAPC1DPP6基因内,并且这4个SNP位置均位于基因的编码区;其他SNP注释在FIBIN、HSD17B11、PIAS1基因附近。QTL分析结果表明,OAR25_10510703.1定位到2个与纤维长度相关的QTL和1个与污毛质量相关的QTL,OAR7_15117952.1定位到1个与纤维长度相关的QTL和1个与初级纤维直径变异系数相关的QTL,可见这2个位点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羊毛长度和产毛量具有显著性作用。【结论】在周岁和成年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鉴定出了21个与羊毛长度与产毛量显著相关的SNP,揭示了中国美利奴羊纤维长度和产毛量性状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明有色地膜对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及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生的影响,为烟草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和盘拍法调查黑色、银灰色及银黑色3种地膜处理烟草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及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动态.[结果]6月20日至8月10日,银黑色地膜处理烟草上西花蓟马的累计百株虫量为138....  相似文献   
997.
在不同种类的水情智能化监控体系创建过程中,水情数据远程传送是数据通信流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实现水情数据远程传输的通信手段有很多种,目前国内水利系统管理单位使用的数据传输手段主要是超短波通信、有线PSTN通信、光纤通信、GSM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等方式。近几年,GPRS通信技术在洪水实时情况监测中的使用越来越受欢迎,为抢洪救灾策略提供了及时有效、正确无误的水情资讯。本文探讨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在张家口水文系统中的应用,以期为水文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超声波是一种可改变植物种子生理性状的机械波,对水稻具有增产增效作用。本研究以杂交稻‘五丰优615’和常规稻‘粤农丝苗’为材料,采用双频率20 KHz和40 KHz超声波处理种子,以不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对照,探讨超声波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超声波处理下,‘粤农丝苗’稻谷产量增加7.31%,达到显著水平;‘五丰优615’稻谷产量提高3.68%,未达到显著水平。每穗颖花数增加是超声波处理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原因。‘粤农丝苗’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使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4.4%、4.6%和4.3%(相对值),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它稻米品质指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9.
攀西地区烤烟气候减产风险分析和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攀西地区1990—2017年15个县(市、区、自治县)烤烟逐年单产数据为基础,计算烤烟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再以歉年减产率平均值、歉年减产率变异系数和减产率发生概率作为评价指数,得到攀西地区烤烟气候减产综合风险指标,据此绘制攀西农区烤烟风险区划图,对其减产气候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攀西农区东部6县歉年平均减产率较高,其他地区中减产率低值区域分布比较分散;中部的西昌市、普格县和德昌县产量波动较明显,其他地区波动较小;歉年减产率发生概率较高地区为德昌县及会理县的大部;综合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攀西南部,包括德昌县、会理县及会东县的大部区域,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攀西农区东北部及西部的10个县,其他大部为中风险区。研究结果能够为四川省攀西地区烤烟的种植布局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减少烤烟的气象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稻田固碳减排,是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绿色生产,本文在界定水稻生产碳源、碳汇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中下游省(市)区域碳排放及碳中和现状,解析了不同稻作模式的碳排放特征,评估了不同农艺措施对稻田固碳减排的影响及潜力,提出并构建了"增汇、减排、降耗、循环"的低碳稻作体系。基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省(市)区域的碳中和水平为-1.52~1.75 Mt C-eq;区域内稻作模式的碳中和水平为-401~2 673 kg C-eq/(hm~2·a);总体而言,免耕、秸秆还田、氮肥减施、间歇灌溉及稻田种养等农艺措施均可实现碳盈余,表明通过合理农艺措施、优化布局稻作模式,能够提高水稻生产碳中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