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5篇
  8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74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中国西部地区苎麻、亚麻产业化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亚麻可生产高档服装面料,我国每年要进口大量纺织原料及其制品,1995年比上年增长23%,总额达158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152.
武陵山区随海拔升高,苎麻头季麻出苗期推迟,末季麻生长终止期提早,季生育期延长,年生育期缩短,收麻次数减少。不同海拔间,较高海拔区纤维发育状况较差,各海拔区,随生长期向后推移,纤维发育状况趋好。武陵山区高产苎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均较一般麻大为提高,提高的幅度以头麻小,二、三麻大。研究还表明,选用湘苎二号品种,以黑杆1/2标准收获,加强培管,适当增施肥料等是该区苎麻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3.
154.
α-amylase基因不仅参与植物糖代谢与生物能量的调动,而且与植物抗逆功能相关。为了克隆Bn-α-amylase基因,分析其序列及表达特征,本研究以湘苎3号苎麻(Boehmeria nivea)转录组文库中Unigene4746序列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该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eal-time 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苎麻Bn-α-amylase的编码区序列长2 295 bp,编码765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F860891),推导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分别为5.685和86.11 kD,该蛋白在羧基端含有两个保守的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蛋白位于细胞质中,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与苹果(Malus×domestic)、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蓖麻(Ricinus communis)、大豆(Glycine max)的α-amylas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0%、76%、76%、73%和67%,与之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68%、65%、65%、69%和51%。进化树分析表明Bn-α-amylase与大豆、葡萄、猕猴桃、蓖麻的α-amylase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与拟南芥、水稻、高粱的α-amylase基因亲缘关系次之,与卷柏的α-amylase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n-α-amylase在苎麻根、茎皮、茎木质部、茎尖、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且受干旱、高盐胁迫表达增强,受ABA胁迫表达降低。本研究获得了Bn-α-amylase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具有植物α-amylase典型的结构域,且该基因响应ABA、干旱和高盐逆境胁迫,提示该基因可能与苎麻抗逆境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5.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旨在为湖南饲用大麦整株的利用提供指导。以湖北‘华大麦9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饲草株高,分蘖数,鲜重和饲草品质等测定,分析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华大麦9号’的生育期169天,在抽穗时株高达到最高,分蘖数在3~5之间。大麦在环洞庭湖区域种植整株收获做饲草利用,刈割时期可以从始穗期开始,以齐穗期为最好,留茬高度可以是5~10 cm,其中5 cm留茬高度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华大麦9号’留茬高度为5 cm,刈割时期为齐穗期,总产量达到42.23 kg/小区。不同时期刈割其粗灰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差异不显著,以始穗期最高;粗纤维含量以成熟期最高;而粗灰分含量在不同刈割时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6.
采用大田旱棚、盆栽干旱胁迫及室内渗透胁迫相结合的方法对苎麻代表基因型从地下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鉴定 ,首次用抗旱指数等指标鉴定出了同类根型苎麻基因型间抗旱性存在差异 ,中根型中也有较深根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 ;一龄麻、二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 :圆叶青、沅江黄壳早为抗旱性基因型 ,沅江稀节巴为中抗基因型 ,资兴绿麻和新宁箭杆麻为不抗旱性基因型 ;三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 :沅江黄壳早 ,沅江稀节巴为抗旱基因型 ,新宁箭杆麻为不抗基因型 ,其它如资兴绿麻、宜章雅麻、宜章绩麻为中抗基因型。与抗旱性弱的基因型比较 ,在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基因型地下部体积、干重均较大 ,叶片棚栏组织厚度 /叶片厚度的比值高 ,各项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下降少 ,抗萎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7.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湘南红壤旱地红麻水、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生长速度,减少了植株叶面积,抑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根/冠比.旺长后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较旺长前期敏感.旱地红麻生育期短,生殖生长较强,生麻产量较低,种子产量较高.增施肥料结合覆盖或旺长后期(旱期)透灌一次,是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8.
苎麻不同基因型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苎麻栽培种6个抗旱性较强的基因型及6个抗旱性较弱的基因型,选用25个随机引物,对总DNA进行了随机扩增。有12个引物扩增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扩增出的片段的分子量在0.6Kb-5.15Kb之间;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3-15条之间,共扩增出90个条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中间距离法,对12个基因型两两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谱,将12个基因型聚成两类三组,直观地揭示了苎麻基因型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9.
苎麻属于荨麻科苎麻属,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纺织原料,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为了更好地研究苎麻基因组信息,拟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苎麻基因组大小。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日本晴为内标,湘苎3号为待测样品,分别分离水稻和苎麻叶片细胞的细胞核,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对水稻和苎麻样品的PI发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通过比较水稻和苎麻样品的荧光强度的倍数关系,计算得到苎麻基因组大小,并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同时进行测定和计算。以水稻日本晴为外标,苎麻3号为待测样品,测得苎麻基因组大小为332.5 Mb,而用内标法得到的苎麻基因组大小为300.5 Mb,相比之下内标法测定的变异系数更低,更为准确。苎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为苎麻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及其基因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0.
干旱胁迫下苎麻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的稳定性高 ,随着干旱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的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 ,复水后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在一定限度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 ,严重胁迫下则大幅度下降 ,然后复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干旱胁迫较轻时 ,抗旱性弱的品种积累游离脯氨酸多于抗旱性强的品种 ,而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品种游离脯氨酸积累强度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复水后抗旱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下降缓。干旱胁迫下苎麻叶片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弱的品种增加的速度快 ,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速度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