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奶牛泌乳盛期是指母牛分娩15d以后,到泌乳高峰期结束.一般指产后16~100d的时间.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涉及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牛体健康.通过加强此期的饲养管理,不但使产奶量升得快,而且泌乳高峰期要长而稳定.  相似文献   
42.
文章对大功率方舱电站开发研制中涉及到的发动机、发电机的选型匹配、正弦逆变、电气智能控制、方舱降噪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对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研制出重量轻、体积小、低油耗和高品质供电输出的供电装备。  相似文献   
43.
旨在对甘肃某羊场小尾寒羊疑似绵羊痘进行确诊,并深入探讨其病理变化特点。对临诊疑似患绵羊痘的小尾寒羊进行了羊痘间接ELISA抗体检测和PCR检测确诊,并对6只病羊进行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如下:羊痘间接ELISA抗体检测显示6例病羊样品均为阳性;同时,对2例病羊样品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绵羊痘病毒(SPV)585 bp的目的基因片段,表明本次小尾寒羊所患疫病为绵羊痘。病理剖检显示,病羊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充血,局部有红斑和坏死,尾部常有感染化脓形成溃疡;消化道黏膜,尤其舌和瘤胃黏膜有大小不等痘疹与坏死病灶,局部甚至形成糜烂或溃疡。肺膈叶以及肝、脾等常有痘疹和坏死病灶。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肺痘疹病灶主要呈现渗出-增生结节和坏死-增生结节变化,病灶内血管、细支气管等周围常有大量绵羊痘细胞,胞质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病变消化道黏膜局部,上皮细胞程度不等增生、水泡变性,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有大量绵羊痘细胞,其细胞质内包涵体明显。肝、脾、肾也有程度不等坏死-增生结节变化。肺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肺泡上皮细胞肿大,细胞核浓缩、染色质聚集,线粒体程度不等肿胀、嵴断裂、空泡化,可见细胞质内包涵体。研究证明,除局部皮肤病变外,消化道黏膜和肺等实质器官的痘疹病变是患绵羊痘小尾寒羊具代表性的病理变化,尤其痘疹病灶中大量绵羊痘细胞的出现具有证病性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等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纯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用AlCl_3-CH_4O显色法进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对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体外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自由基(O^-_2),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0.78%)、重复性(RSD=0.52%)、稳定性(RSD=0.65%)、回收率(99.140%)均在误差范围内,提取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达86.780%。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属于无毒化合物,并对·OH和O^-_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总黄酮作用剂量为1 250μg/m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达96.45%和50.39%。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1),其中,在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力高达102.42 U/mL。此外,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P<0.01),以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46.
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技术对甘肃省某鸡场 22 例自然发生的马立克氏病鸡的皮肤、外周神经及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详细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全部22 例病鸡的外周神经均表现出程度不等的增生性和渗出性病变。脑水肿、软化,其血管周围有瘤细胞增生。内脏器官中的病变以血管周围大量瘤细胞增生为主,同时伴有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及被瘤细胞替代。3例 M D 病鸡除外神经和内脏病理变化外,皮肤也有明显的肿瘤病变,主要表现为肿瘤性滤泡的形成,呈典型的内脏皮肤神经混合型病变。本文还就 M D病型及病变分型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噻唑蓝(MTT)还原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梯度浓度沙冬青总生物碱对体外培养鸡马立克氏病肿瘤HDCC-MSB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生物碱可显著抑制HDCC-MSB1细胞增殖,且这种抑制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经沙冬青生物碱作用的HDCC-MSB1细胞培养样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亚G1期峰),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发生改变,细胞增殖在G1被阻滞。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明显下降,也呈现出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沙冬青生物碱对HDCC-MSB1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效应,且抑制依赖于诱导HDCC-MSB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下降,并进一步诱导了该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8.
沙冬青总黄酮体外抗BPIV-3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冬青总黄酮体外抗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的作用,并对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为指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沙冬青总黄酮抗BPIV-3活性.分别以感染病毒同时给药、给药后接种病毒、先感染病毒后给药3种方式观察沙冬青总黄酮对BPIV-3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沙冬青总黄酮的安全浓度为0.187mg/mL,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为10-7.733/0.1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沙冬青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BPIV-3作用,且这种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为0.187mg/mL时,BPIV-3抑制率达89.43%,细胞存活率高达96.66%;当浓度为0.187mg/mL时,阻断抑制率达68.36%,而细胞存活率达到86.98%;当浓度为0.187mg/mL时,对BPIV-3复制抑制效果最明显,达到50.55%,而细胞存活率达到78.81%.同时,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沙冬青总黄酮直接杀灭BPIV-3病毒的效力较阻断作用和抑制作用更强.【结论】沙冬青总黄酮具有良好体外抗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新品系信阳黑猪是以淮南猪为母本,通过导入杜洛克血液培育而成的一个瘦肉型新品系。本试验以青年信阳黑猪母猪为试验组,青年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母猪为3个对照组,同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细小病毒病4种典型疫苗的免疫注射,通过免疫应答情况,间接估测新品系信阳黑猪的抗病性。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的免疫应答反应情况统计分析显示:试验组新品系信阳黑猪对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几种疫苗注射后抗体水平(血凝效价或OD值)的消长形势明显好于对照组的长白(P〈0.01)、大约克(P〈0.01)、杜洛克(0.01%@ 1673-4556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测分析优质三黄鸡粤黄882早期发育过程中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为后期动态研究三黄鸡的生长发育及制定生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分别对0~9周龄三黄鸡粤黄882的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并以SPSS 10.0对其2、4、6和8周龄的体重与5个主要体尺指标(胫长、体斜长、胸骨长、胸深和胸宽)进行相关分析和体型指数计算.[结果]三黄鸡粤黄882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胫长、体斜长和胸骨长呈全期生长趋势,胸宽和胸深呈阶段性生长趋势,以4~6周龄的增长幅度较高;体重与5个主要体尺指标(胫长、体斜长、胸骨长、胸深和胸宽)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均可很好地拟合出三黄鸡粤黄882的生长曲线,拟合度(R2)在0.9980以上,综合极限体重、拐点周龄和体重等参数,发现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略优于Logistic模型.由Gompertz曲线方程拟合得出公鸡的生长曲线拐点为(8.15,1273.78),母鸡的生长曲线拐点为(4.08,419.25).[结论]三黄鸡粤黄882的生长拐点为公鸡8.15周、母鸡4.08周,公鸡较母鸡发育迟缓.由于公鸡和母鸡的生长速度不一致,其早期生长发育所需营养量也不同,因此三黄鸡粤黄882宜在4周龄前分群饲养,有助于发挥母鸡高水平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