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年生禾草混播改建黑土滩退化草地是恢复其生态—生产功能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以2006年在果洛州玛沁县建植的不同处理混播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人工调控下群落种间竞争与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当年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 1),第4~8年,RYT值维持较高而稳定的水平,对光、热、水分和土壤养分等资源的利用表现为共生关系,RYT呈正相关变化。随着混播牧草组分的增加和生长年限延长,垂穗披碱草的种间竞争力逐渐下降,其它牧草竞争力则呈上升趋势。人工调控下群落多样性低于自然演替,随着群落组分增加,多样性增加。人工调控下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对照,随着群落组分增加,群落均匀度提高。3组分及以上混播组合对资源的利用要高于单播,群落稳定性也高于单播。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刈割强度下再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与频度不同,牧草再生能力不同.低茬高频的刈割,即留茬高度5 cm、刈割频度7天/次,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性达到最佳水平,产草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3.
我国观赏渔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浅议我国观赏渔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观赏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4.
高寒牧区燕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3个燕麦品种巴燕3号、青海444和YTA分别以150kg/hm2,225kg/hm2和300kg/hm2的播量及施尿素量;以行距10cm,20cm和30cm,在青南达日县进行燕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青海444在施尿素225kg/hm2,行距10~20cm,能较好地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   
45.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确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混播群落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2)虽然群落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可以评价草场的相对变化,但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与牦牛个体生产力没有显著关系,因而不能反映草场放牧价值的变化,而计算草地质量指数时,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测定和适口性的判别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指标.3)当放牧强度为9.97头/hm2时,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能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该放牧强度是高寒人工草地生长季放牧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46.
日粮组成对生长牦牛消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海拔3 980 m的果洛州大武乡对3头生长牦牛饲喂3种不同的日粮,按3×3拉丁方设计安排了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粗蛋白和粗灰分消化率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干物质、有机质和能量消化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有机质、粗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逐渐降低;②能量代谢率和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代谢率和消化能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转化效率为0.83;③钙和磷食入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钙、磷存留量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钙存留量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升高而增加,磷存留量在B日粮下最大,A日粮下最小。  相似文献   
47.
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梭罗草(Kengyilia thoroldian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玛沁县大武滩试验点的引种小区中长势良好,它们越冬率高,返青早,产量高,适口性好,表现出很强的抗寒性,在高寒草甸的"黑土型"退化草地上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三种牧草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揭示其耐寒性的生理生化机理,为天然草原的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设,为选育适应高原地区的放牧型优良牧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灭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江河源退化草地治理与示范项目要求,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牧委会人工和半人工草场上,使用D型肉毒杀鼠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结果表明,0.1%和0.2%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鼠类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回升,减少扩散,使治理后的草场植被再次免遭破坏等方面均具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9.
对引入达日县和玛沁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的三种披碱草属牧草的生长情况,分别进行了4年和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牧草的越冬率均接近100%,抗寒性很强,适应性随栽培年限延长而提高。总的生长发育规律是生长前期地上植物增加速度较快,到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生育期随栽培年限延长而缩短,随海拔增高而延长。三种牧草第2年单位面积平均干草产量约1 100g/m2,垂穗披碱草和短芒老芒麦单位面积平均种子产量约330g/m2。是“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植被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50.
高原鼠兔对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高原鼠兔活动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上用堵洞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密度达到60个/hm2时,人工草地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12%,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当达到80个/hm2时,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4%,牧草高度、盖度、密度进一步下降,人工草地开始向建植前的“黑土滩”演替。高原鼠兔通过对人工草地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制约人工群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