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研究三江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评价退化草地修复效果。本试验以黑土滩作为对照,与建植 12,19 年的人工草地及天然草地的植物群落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重建改变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群落组成,优良牧草比例增加,人工草地的优势种是垂穗披碱草、矮生嵩草和高山嵩草,黑土滩的优势种是臭蒿、细叶亚菊和黄帚橐吾;植被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天然草地>黑土滩>人工草地。 (2)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趋势呈现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黑土滩,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间显著相关(P<0. 05),C∶N 和 C∶P 两者间显著相关(P=0. 001 5)。(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 pH、 土壤含水量、全氮和全磷是影响植物种类分布变异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 pH 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 29% 的变异(P=0. 002),土壤含水量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 21% 的变异(P=0. 016),土壤全氮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解释 19% 的变异(P=0. 002),土壤全磷解释了植物群落组成解释 13% 的变异(P= 0. 004)。结合植被群落特征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建植 19 年的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相对稳定,但还未恢复为天然草地,应加强人工草地的氮素添加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62.
2018—2020年,杭州佳慧芦笋种植基地疑似发现芦笋茎枯病危害,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该病害为芦笋茎枯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该病原菌与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同源性为100%,鉴定为天门冬拟茎点霉。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该病菌菌丝完全抑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为0.13 μg · mL-1。盆栽试验验证,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茎枯病防治效果最好,达94.56%,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63.
对三江源区人工调控的4龄混播草地人工植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调控的混播群落盖度和植物量均高于对照(自然演替草地),尤其是人工群落植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草地初级生产力.全生长季内混播草群的生长速度呈倒"Ⅴ"字型分布,人工调控混播草群的平均生长速度为0.65~0.70 cm/d,对照为0.55~0.65 cm/d;人工调控的草层群落高度比对照高,各层的植物量分配相对均匀,群落垂直结构均呈"金字塔"形,其稳定性优于对照的自然演替草地.所以加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成后期管理如毒杂草防除和施肥等,对防止人工草地退化,提高利用效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4.
高寒地区暖季草场放牧牦牛的生产性能及其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旨在通过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小嵩草(Alpine Kobresia parva(Nees)Wang et Tang ex Y.C.Yang)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Griseb.)Scribn.et Merr.)高寒混播草地暖季草场植物初级生产力、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依据。结果表明: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线性关系;高寒小嵩草草甸暖季草场最适放牧强度为1.26头/hm2,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高寒混播草地暖季草场的最适放牧强度是7.23头/hm2;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对速效钾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呈减小趋势;当放牧强度分别达到1.07头/hm2,1.08头/hm2和1.22头/hm2时,0~5 cm,5~10 cm,10~20cm土壤速效氮含量依此达到最小;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寒小嵩草草甸禾草和莎草的比例下降,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增加,而高寒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的比例降低,星星草和杂类草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65.
高寒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玉树市巴塘乡铁力角村冬春草地上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地上及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草地植被由16科33属42种植物组成;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优势种由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向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过渡;草地总盖度、总生物量及优良牧草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6.
江河源头不同程度退化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的封育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位于江河源头达日县的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3年的封育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高寒苹甸草场的总盖度及不同经济类群植物的益度、总地上生物量、不同经济类群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退化群落对未退化群落(原生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均有显著的影响。经过3年的封育后,草地植被总盖度、总地上生物量、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轻度退化草地封育2-3午后,草地的优良牧草及可食杂类草不论是盖度还是地上生物量均高且占绝对优势,草地即可得到恢复;中度退化草地要靠封育恢复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重度和极度(黑土滩)退化草地,必须通过建植人工草地、结合补播、施肥、毒杂草防除等其它措施改良,以治本的工程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67.
利用草地早熟禾改建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正在驯化选育中的野生草地早熟禾,进行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改建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4 000 m的地区野生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草地早熟禾种子均能成熟;具有较强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能力,在栽培条件下能形成良好的草皮和植被覆盖度;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土壤总体含水能力增强,物理性状改善;地上植物量显著高于原生植被,达到了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水平;实验室研究发现,草地早熟禾具有很强的抗寒性。可见草地早熟禾是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改建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68.
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冷季草场主要21种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率下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两年的放牧,对照、轻度和中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重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变成了小嵩草和鹅绒委陵菜;2)尽管枯草期小嵩草和高原早熟禾的适口性较好而被优先采食,但由于它们特有的耐牧、耐践踏等生物学特点,生态位宽度依然很大(0.948,0.901);垂穗披碱草尽管由于适口性和耐践踏性相对较差,但由于其株高优势,生态位宽度依然较大(0.815);青海野青茅和紫羊茅在枯草期由于适口性较好而耐践踏性相对较差,对放牧及由放牧引起的环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其生态位宽度很窄(0.302,0.416),说明放牧抑制了高大禾草层片的发育,为植株矮小的莎草科牧草和阔叶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3)鹅绒委陵菜和雪白委陵菜、高山紫菀和柔软紫菀之间生态位重叠的降低,是种间对资源利用上分化的结果,且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也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分布于放牧演替系列两个极端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小,说明物种的分布是既间断又连续的.  相似文献   
69.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70.
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对高寒草甸土壤营养库衰退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退化高寒草甸土壤营养库变化背景下,对短穗兔耳草无性生长特性(基株和分株高度、根长和叶片数目,基株匍匐茎长度、粗度和茎生叶数目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性随草地土壤养分资源丰富程度而变化,其觅食行为受环境异质性资源量影响明显。在不同土壤养分库含量样地,短穗兔耳草匍匐茎出现概率和匍匐茎粗度,以及基株匍匐茎上分株的高度、根长和叶片数依其基株匍匐茎数均不同;具不同匍匐茎数短穗兔耳草的基株高度、根长和叶片数变化亦不同。具2条或不具有匍匐茎的短穗兔耳草基株的高度,在土壤养分资源较为丰富的样地要明显小于养分比较缺乏的样地,土壤速效钾和速效氮与基株高度之间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没有匍匐茎基株和分株根的根长度在土壤养分丰富的样地显著小于养分少的样地,而基株和分株叶片数在不同样地的变化无规律。两条中第一条和具一条匍匐茎上茎生叶片数在土壤丰富的样地大于土壤养分少的样地,但样地间匍匐茎粗度没有差异。相同土壤养分条件下,短穗兔耳草基株、分株以及匍匐茎等无性系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严格按其生境养分资源变化而变化,是一种环境异质性变化的适应性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