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5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园林地被植物与草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态安全,人们开始认识到地面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把发展草坪与地被植物作为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消除裸地的有力措施之一。各大城市为了摸清当地的地被植物资源,研究和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和应用的地被植物优良种和品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鉴于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侧重于新优地被植物的引种、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和利用以及地被植物的适应性和耐性研究等几个方面,并提出野生地被植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该进行更多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工草地碳储量的研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减排增汇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我国人工草地在生物量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呼吸等,为揭示人工草地固碳机制及准确评估人工草地碳源/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播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补播当年物种丰富度增加,补播第2年物种丰富度下降。补播后,禾草类生物量一直占据主要部分,补播后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007年生长季各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均高于2006年,3种禾草混播处理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提高最显著。【结论】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3种禾草混播的处理可作为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的补播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播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补播当年物种丰富度增加,补播第2年物种丰富度下降。补播后,禾草类生物量一直占据主要部分,补播后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007年生长季各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均高于2006年,3种禾草混播处理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提高最显著。【结论】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3种禾草混播的处理可作为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的补播组合。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甫  时永杰  田福平  杨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24-10126,10202
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情况,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白沙蒿     
1形态特征白沙蒿 (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别名子蒿。半灌木 ,高可达 1 m,冠幅 30 cm左右 ,最大可达 2 m。主茎明显 ,分枝多而细 ,老枝外皮灰白色 ,常条状剥落 ,当年生枝灰白色、淡黄色或黄褐色 ,有时为紫红色 ,有光泽。叶整齐或不整齐 ,一或二回羽状全裂 ,裂片条形或丝状条形 ,长 0 .5~ 40 mm,宽 0 .5~ 2 mm,中部以上的叶 2~ 3裂或不裂 ,嫩叶被短柔毛 ,后脱落 ,灰绿色。头状花序多数 ,球形 ,下垂 ,在枝端排列成开展的圆锥花序 ,总苞直径 3~ 4mm,小花黄色 ,管状。瘦果卵形 ,长 1 .5~ 2 mm。2 地理分布白沙蒿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区 ) ;在国外 ,蒙古有分布。3 生物学与生态特性白沙蒿为典型的沙生半灌木 ,常由中部分枝 ,枝叶较稀疏。广布于半荒漠及荒漠区的流动与半流动沙丘上 ,是流动沙丘上的先锋植物。它具有耐沙埋、抗风蚀、耐贫瘠、较抗旱、易于繁殖等特性。白沙蒿属于浅根性植物 ,主根短小 ,不发达 ,而侧根非常发达 ,水平或倾斜方向扩展 ,五年生的白沙蒿根幅度可达 1 ...  相似文献   
18.
胡枝子     
胡枝子 ( L espedexa bicolon Turcx.) ,为豆科小灌木 ,又名杏条、行条、随军茶、扫皮、胡枝条。株高 1~ 2 m,少数可达 3m,多分枝 ,小枝黄褐色至暗褐色 ,有细棱 ,幼时稍有短毛。三出复叶 ,小叶阔卵形卵状长圆形。总状花序腋生 ,比叶长 ,花多。荚果倒卵形 ,千粒重 9.1 8g。花期 7~ 8月 ,果期 9~10月。在东北各地、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和内蒙古等省 (区 )皆有分布。胡枝子耐寒冷、干旱。在 - 30℃低温下不受冻害。在年降水量 2 5 0 mm或季节性干旱常发生的地方 ,生长良好 ,当沙地土壤含水量低于0 .77%时才萎蔫。耐风蚀、瘠薄。根系被风蚀露出地面仍能生长。对土壤适应性很广 ,在东北西部科尔沁沙地上作固沙植物 ,在有机质含量低到 0 .1 %左右、含氮量甚微的流动风沙土上 ,尚能生长。萌芽力强 ,枝条丛生 ,栽后 2~ 3年平茬更新 ,当年高可达 1 .5 m,冠幅达 2 .2 m。根系发达 ,主根不明显 ,侧根成网状盘踞在 0~ 40 cm沙层中 ,须根非常发达。胡枝子无异味 ,各种家畜都喜吃 ,马、牛、羊最喜采食 ,也是兔、鸡、猪...  相似文献   
19.
沙拐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形态特征沙拐枣 ( Ca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别名蒙古水拐枣。灌木 ,植株高 0 .5~ 1 .5 m。老枝灰白色 ,开展。叶条形 ,长 2~ 5 mm。花淡红色 ,通常2~ 3朵簇生于叶腋 ;花梗下部具关节 ;花被片卵形或近圆形 ;雄蕊 1 2~ 1 6;子房椭圆形 ,有纵列鸡冠状突起。小坚果椭圆形 ,不扭转或稍扭转 ,顶端锐尖 ,基部狭窄 ,连刺毛直径 8~ 1 0 mm,长 1 0~1 2 mm;肋状突起明显或不明显 ,每一肋状突起有3行刺毛 ,有时有 1行不完整 ;刺毛叉状分枝 2~ 3次 ,基部不明显加粗 ,细脆 ,易折断。2 地理分布沙拐枣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 (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盟北部、伊克昭盟西北部、阿拉善盟 )、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 (区 )。3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多枝丛生小灌木 ,株高一般 1 .0~ 1 .5 m,幅0 .5~ 2 .0 m。分布于亚洲中部荒漠地区 ,主要在荒漠地带并渗入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化草原。多生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或石质地 ,在砂砾质戈壁 ,干河床和山前砂砾质洪积物坡地上也有生长。具有抗风蚀 ,耐沙埋 ,耐沙割 ,抗干旱 ...  相似文献   
20.
中豌 4号、6号和 8号三个早熟豌豆品种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海拨 30 0 0 m以上的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种植 ,可收获籽粒 0 .7~ 1 .5 t/hm2 、青豆荚 3.3~7.8t/hm2 、青豆 1 .7~ 2 .7t/hm2 ,地上生物量达 3.3~ 8.7t/hm2 (以风干重计 )。栽培技术初步研究表明 ,播种前土地灌溉、苗期杂草防除、生长后期潜叶蝇的防治等是保证种植成功和较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由于引种试验第 2年播种上年收获种 ,出苗率较低 ,生长密度参差不齐 ,所以分析了豌豆密度和生产性能的关系 ,认为如何提高播种密度是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于供试品种在当地的成熟阶段只能达到绿熟期 ,进一步选育更耐低温早熟的品种非常必要。中豌 8号在三个品种中 ,在高寒地区不论作为饲草还是蔬菜开发 ,最有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