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
易丹 《湖南农机》2016,(5):100-101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广大的地域中城市较少,占据大部分地区的仍然是乡村,为了谋求乡村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了解乡村的地区优势,建立相应的旅游行业.我国很多乡村已经建立了旅游试点地区,此类地区更应该得到现代经济理念的加入,帮助我国整体乡村旅游行业得到有效发展.文章以家庭价值观做引导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概述了家庭价值观,并且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2.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力求得出适合重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23.
研究集体建设用地级别划分方法,对丰富集体建设用地定级理论体系,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锦江镇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从繁华程度、交通条件等7个方面初选影响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的指标,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确定最终定级指标和权重,运用总分频率直方图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土地级别。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最终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18个因子;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单元综合分值,综合分值分布在24.96~87.63,二级评价单元面积最多;(2)本次土地级别评定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对引导当地农村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3)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定级方法提高了传统集体建设用地定级方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有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断奶仔猪不同组织的分布情况。选择12头杜×长×大断奶仔猪,屠宰,取脾脏、胸腺、肠道淋巴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肝脏、腓肠肌、皮下脂肪、空肠和回肠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包括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IL-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各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组织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总体看来,主要在免疫组织(脾脏、胸腺、淋巴结)表达量较高,在皮下脂肪和肠道(空肠、回肠)表达量居中,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TLR4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可能与仔猪各组织对病原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5.
陈蕾  郭熙  韩逸  朱青  国佳欣  易丹  张婷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6):78-86,93
[目的] 结合不透水面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探究江西省各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及趋势,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4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在分析江西省1988-2017年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基于不透水面数据,研究城镇化水平与不透水面不同阶段的相关性变化,构建二者的线性关系模型。[结果] ①30 a间江西省城镇不透水面扩张明显,整体呈现高-较高-中-较低-低密度圈层分布的空间格局。②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间发展不均衡;③2006年为该区城镇化水平增长的突变点,前后城镇化水平与不透水面相关性存在差异;④各市不透水面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不透水面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强相关性,利用不透水面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这有助于分析城镇化发展趋势,促进区域城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6.
易丹  王博  段慧荣  李毅  王丽蓉 《草地学报》2021,29(3):443-456
为探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14-3-3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及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基于白刺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刺14-3-3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预测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及其基因在不同浓度盐、干旱处理下的组织器官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白刺转录组数据中初步筛选出10个14-3-3家族成员,其中具有完整蛋白质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的9个成员,其蛋白的编码氨基酸的数目为212~297个,等电点在4.73~6.14之间,分子量范围是24.06~33.51 kDa,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高度保守;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14-3-3基因在白刺不同组织器官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且参与应答外界的干旱和盐胁迫。由此推测,14-3-3基因家族可能在白刺的胁迫防御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揭示白刺14-3-3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区域土壤钾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钾素涵养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区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6316个耕层 (0—20 cm) 土壤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普通克里格法、相关性分析和增强回归树(BRT)等方法,分析了区域土壤全钾与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区位、环境、土壤和人为4个方面的因素对二者空间变异影响的边际效应。  【结果】  鄱阳湖平原区耕地土壤全钾含量在1.70~23.40 g/kg,平均值为11.82 g/kg,变异系数为40.02%;速效钾含量在21.00~237.00 mg/kg,平均值为91.76 mg/kg,变异系数为45.27%,二者均呈中等程度变异。全钾与速效钾空间分布的块金效应分别为27.19%和50.00%,变程分别为74.10 和41.10 km,二者均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但速效钾受随机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全钾与速效钾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增强回归树结果表明包含土壤地理环境信息的区位因素可作为解释土壤全钾与速效钾空间变异的有力因素,年降雨量是土壤全钾空间变异最为明显的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综合作用是土壤速效钾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钾肥施用会明显干扰耕地表层土壤钾素的平衡状况。  【结论】  鄱阳湖平原区土壤钾素呈中等程度变异,但全钾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强于速效钾,速效钾受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干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8.
为深入研究嗜酸乳杆菌的作用机理,以温敏型穿梭载体pSET4s为基本骨架,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嗜酸乳杆菌上、下游同源臂插入该载体,构建GFP标记的穿梭表达载体pSET4s-P1-GFP-P2。利用电转化方法将穿梭表达载体pSET4s-P1-GFP-P2转化入嗜酸乳杆菌,通过抗性和温度双重筛选获得能稳定表达GFP的重组嗜酸乳杆菌,将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验证的重组菌命名为ΔMG6243(GFP)。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平板计数的方法对重组菌进行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重组菌在蓝光激发下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连传10代仍可见明显荧光,与野生菌相比,其生长特性、酸碱盐耐受性均无显著差别。结果表明,本试验已成功构建稳定表达GFP基因的重组嗜酸乳杆菌,利用温敏型穿梭载体pSET4s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嗜酸乳杆菌中非抗性、整合型表达,为嗜酸乳杆菌基因重组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时GFP的标记作用也为嗜酸乳杆菌在动物体内分布、定植规律和作用机理创造了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29.
易丹  赵胜军  任莹  杨书慧 《饲料广角》2007,(23):28-29,31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多维、矿物质预混料对奶牛奶品质的影响。按同源配对的方式,选用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配成10对;设置不含预混料的对照组和含预混料的试验组两个处理。在正试期的第15d、22d、29d分别检测每头奶牛的奶品质,包括乳脂率、乳蛋白、总固形物。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的乳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总固形物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日粮中添加预混料对乳脂率有极显著的提高,对乳蛋白和总固形物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旨在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冷应激对肉鸡肠道组织形态、能量状况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将200只1日龄健康雄性科宝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NAC组(基础日粮+0.1%NAC)、冷应激组(基础日粮)与冷应激+NAC组(基础日粮+0.1%NAC),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第1~2周按常规饲养方法控制温度,试验第3~6周冷应激组和冷应激+NAC组的温度控制在(10±2)℃,而对照组与NAC组维持在(26±2)℃。结果表明:冷应激处理使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空肠低氧诱导因子1(HIF-1)m 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饲料转化率、回肠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和空肠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0.01);日粮添加0.1%NAC显著提高了冷应激肉鸡肠道绒毛高度(VH)、十二指肠与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H/CD)、空肠三磷酸腺苷(ATP)和腺苷酸池(TAN)含量、回肠ATP和二磷酸腺苷(ADP)及能荷(AEC)含量、十二指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空肠血红素加氧酶(HMOX)m RNA水平(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0.1%的N-乙酰半胱氨酸可改善肠道组织形态和能量状况,提高冷应激肉鸡肠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