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苗种二次培育的概念最早在1985年的文献中提出,是室内外结合培育苗种的方式。单纯的室内水泥池育苗方式不受天气影响,可进行高密度育苗,前期仔鱼存活率较高;单纯的室外海水池塘育苗方式能提供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适口饵料生物,鱼苗活动的空间大,生长快,体质健壮,育苗成本低。苗种二次培育技术就是有机地结合了前期仔鱼的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育与后期仔稚鱼的室外海水池塘培育的优点,既解决了单纯室外海水池塘育苗成活率偏低的问题,又解决了单纯室内育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促摄物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显著增加了养殖对象的摄食量,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本试验以泥鳅为研究对象,用四角蛤蜊粗提物、甘氨酸、组氨酸、谷氨酸作为诱食剂进行了诱食活性的研究。统计分析显示,四角蛤蜊粗提物和组氨酸表现出较强的诱食促生长作用,单一的甘氨酸或谷氨酸对泥鳅没有诱食活性。  相似文献   
23.
基于16S rDNA序列的帘蛤科贝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504~642bp,具有明显的长度多态性,序列A+T含量59.2%~69.0%,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447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51个。以16SrDNA片段序列为标记,以中国蛤蜊做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生树,拓扑结构显示,帘蛤科贝类形成3个明显类群,缀锦蛤亚科的13个种形成一个单系群,其结点自展值为93%。第二类群由雪蛤亚科、帘蛤亚科和镜蛤亚科的种类组成,结点自展值为87%。第三类群由仙女蛤亚科、青蛤亚科、楔形蛤亚科和文蛤亚科的种类组成,结点自展值为100%。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本研究支持将短文蛤和丽文蛤订为文蛤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和Dosinia 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宜将波纹巴非蛤和织锦巴非蛤订为2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24.
4种笛鲷属鱼类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RAPD技术分析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勒氏笛鲷和约氏笛鲷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种间遗传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在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36个,平均每个引物在每个个体上产生7.7个条带。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遗传距离(D)分别为0.2257,0.2228,0.2679和0.2247;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854,0.1904,0.2015和0.1865。说明目前湛江近海这4种笛鲷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它们的种质资源仍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平。种间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勒氏笛鲷与约氏笛鲷遗传距离(Dpq)最小,亲缘关系最密切,勒氏笛鲷与红鳍笛鲷种间Dpq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25.
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共享的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Ueda)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tag,EST)数据库检索出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半胱氨酸合成酶(cysteine synthase,CSase)基因高度相似的EST序列,构建EST叠连群(contig),并依据contig设计引物.提取条斑紫菜叶状体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PyCSase-B)的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FJ232911).该cDNA序列含有长1 152 nt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物(PyCSase-B)的分子量39.3 kD,长383 AA.PyCSase-B的N端前6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了叶绿体转运肽序列,成熟的PyCSase-B定位在叶绿体中.PyCSase-B与紫红紫菜(P.purpurea)、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拟南芥和水稻(Oryza sativa)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4%、69%、64%和65%,进化树显示PyCSase-B在进化上处在细菌和高等植物之间.PyCSase-B含有与5'-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5'-phosphate)和O-乙酰丝氨酸(O-acetylserine)结合的保守氨基酸残基和序列,含有将硫转移到半胱氨酸的保守残基;成熟PyCSase-B单体的三维结构与拟南芥CSase相似,由2个α/β结构域组成.PyCSase-B的成功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条斑紫菜抗逆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真江蓠是我国重要的栽培藻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了优化真江蓠四分孢子放散、附着、萌发和生长等过程的培养条件,选择温度、光照度和盐度3个环境因子,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真江蓠四分孢子放散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光照度和盐度对真江蓠四分孢子放散和发育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为20~25℃、光照度为15~60μmol/(m2·s)、盐度为28‰~36‰时,真江蓠孢子放散量达到最大值2.8~3.3×106个/g;低温(15~25℃)、低光[15~60μmol/(m2·s)]和低盐(24‰~32‰)有利于四分孢子的附着和萌发,真江蓠孢子附着率高于85%,萌发率高于90%;中温(20~25℃)、高光[60~100μmol/(m2·s)]和低盐(24‰~32‰)有利于真江蓠孢子后期(直立体阶段)幼苗的生长发育,线性生长速率最高可达(148.95±4.28)μm/d.研究优化了真江蓠四分孢子放散和培育的条件,为探索真江蓠室内采孢子育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7.
向日葵不是盐生作物,但具有较强的耐盐和耐旱能力。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是植物重要的抗逆基因之一。检测BADH基因表达有助于研究向日葵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因此本文以真核延伸因子1A(eEF1A)为内参,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法,建立向日葵BADH基因表达的定量PCR检测方法。BADH和eEF1A的扩增曲线基线平整、指数区明显,熔解曲线上仅显示单一特异峰,扩增效率分别为1.90和1.96,Cq值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51%和0.65%。这些数据表明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初步检测了盐和干旱胁迫对向日葵BADH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BADH受盐和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28.
凝胶电泳技术通常被用于总RNA完整性检测,一般认为28S和18S rRNA条带亮度的比值大于等于2表示总RNA完整性良好,该比值越小表明总RNA降解越严重。为了检测这一标准在水产虾蟹类中是否继续适用,分别对凡纳滨对虾rRNA和mRNA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用TRIzol分离纯化的凡纳滨对虾总RNA经凝胶电泳检测,发现其28S:18S rRNA的比值远小于2;但是以同样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能顺利扩增出长约1 100 bp的ACTeEF1A基因序列。进一步的3':5'分析显示这2个内参基因mRNA的3':5' ratio分别为2.79和1.53,直接表明被测mRNA完整性良好。因此,凝胶电泳低估了水产虾蟹类总RNA的完整性,建议采用3':5'分析技术对水产虾蟹类总RNA完整性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9.
向日葵甜菜碱醛脱氢酶的电子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向日葵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cDNA序列(HaBADH)。该序列长1901bp,编码一个由50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HaBADH与其他物种的BADHs在蛋白质水平上表现较高的相似性,在进化上与同科的甘菊BADH蛋白距离较近。HaBADH蛋白具有醛脱氢酶家族高度保守的十肽和与酶功能有关的氨基酸残基Cys。  相似文献   
30.
高温胁迫下条斑紫菜叶状体HSP70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条斑紫菜叶状体在25℃高温胁迫下PyHSP70-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定量分析显示PyHSP70-1基因表达受到高温胁迫的显著诱导。在持续高温胁迫下,PyHSP70-1表达量在8 h时达到最大,此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在短暂高温胁迫结束后PyHSP70-1表达量最大,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其mRNA量逐渐减少,在恢复的24 h时间内,mRNA量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结果表明PyHSP70-1是诱导型HSP,受热激诱导表达,在热激胁迫中维持细胞蛋白与膜的稳定,对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