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2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为探究肉牛胚胎移植技术在旺苍县的应用前景,本试验组建了 83头西杂母牛开展同期发情,对筛选的34头受体母牛进行西门塔尔牛冷冻胚胎移植.结果得出:旺苍县西杂母牛的同期发情率为75.90%,胚胎移植妊娠率为38.24%;体况评分在6~6.5分时妊娠率最高(为42.86%),具有1.5 cm及以上黄体的受体母牛,其妊娠率也较...  相似文献   
22.
黄河下游灌区河南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明黄河下游大型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对区域环境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分析了近年来黄河下游灌区河南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相关数据,概述了该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农用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生活与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农业污染,对地下水水质造成了影响。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达9.31 mg/L,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最大允许浓度。畜禽排泄物中COD和氨氮量分别为458.15万t和44.86万t,是全省工业及生活污水产生COD和氨氮量的7.03倍和5.89倍。  相似文献   
23.
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胜龙  易军  刘目兴  张君  杨燕  张海林 《土壤学报》2018,55(5):1131-1142
为揭示田埂对稻田—田埂过渡区土壤水分渗漏的影响,对比不同位点(田内、过渡带和田埂)优先流特征差异,采用室外亮蓝染色示踪方法,对江汉平原典型稻田—田埂过渡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区土壤染色面积比(SAR)随深度的增加呈波动下降,其中0~20cm土层SAR较高,占剖面总SAR的53.85%~88.55%。不同位点土壤SAR差异明显,0~20 cm土层平均SAR由大到小依次为田内、过渡带、田埂,20 cm以下各位点SAR均较低,但田埂平均SAR高于田内。各位点水平剖面染色结果与垂直染色结果能较好对应,且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染色区域急剧减少。各位点染色路径数(SPN)与SAR显著相关,田埂中、下层土壤SPN均高于田内。染色路径宽度(SPW)结果显示,0~20 cm田内以10~80 mm和大于80 mm SPW为主,过渡带和田埂大于80 mm SPW较少,均以小于10 mm和10~80 mm为主。各位点SPW的差异反映在水流类型上,田内为非均质指流—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过渡区和田埂以混合作用大孔隙流—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为主。水分渗漏路径结果显示,田内水分由过渡带和田埂的垂直和侧向渗漏较强,且田沟田埂侧向流较田间田埂明显。田埂是稻田水分快速流失的主要区域,加剧了稻田水肥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风险。本研究可为稻田水分保持和制定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高邮市卸甲镇是蚕桑生产的老镇,栽桑养桑有悠久的历史,农民户户种桑,家家养蚕。多年来小蚕共育一直是以村或组集中建共育室,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春季张单产在37.5kg左右,秋季不足35kg。蚕桑站在本镇一平村西塘组进行联户共育试点,该组共有桑园86亩,全组28个户人家,由懂技术责任心强的村民牵头,利用自家保温性能较好房屋,自建地火龙,每3~6户组成联户共育小蚕小组,  相似文献   
25.
试验旨在研究溶菌酶对肉兔生产性能、免疫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60日龄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g/t杆菌肽锌、100g/t溶菌酶。结果表明:各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显著提高了胸腺重和胸腺指数(P<0.05);Ⅲ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高于Ⅰ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在肉兔饲粮中添加溶菌酶可以提高肉兔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有提高屠宰性能的趋势,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不同量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北方稻田土壤氮含量、植株茎蘖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和氮肥的当季效应及后效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生物炭提高粳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水稻定位试验于2019—202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进行。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N0 (不施氮肥对照)、N180 (减施氮肥,N 180 kg/hm2)、N225 (常规施氮,N 225 kg/hm2); 3个生物炭施用量:B0 (不施生物炭)、B15 (低施炭量,生物炭15 t/hm2)、B45 (高施炭量,生物炭45 t/hm2),共组合为9个处理。氮肥每年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3.6∶2.4∶4施用,生物炭于2019年施入,之后不再施用。于移栽后5天起,定期调查水稻茎蘖动态、生长状况和氮素含量,在收获期测产。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取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结果】  1)生物炭提高了粳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稻田土壤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对灌浆期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碱解氮含量。同一施氮量下,B15和B45之间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 0.05)。2)施氮条件下,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最高分蘖数,但显著提高了有效分蘖数和成穗率(P < 0.05),获得了较高的总颖花数。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相较于无炭处理,生物炭的增产效果均表现为低炭量好于高炭量。其中N180B15处理比N180B0处理增产4.4%,N225B15处理比N225B0处理增产3.2%,而N180B45与N180B0、N225B45与N225B0处理的产量水平无显著差异。氮肥减施后(N180)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施氮处理(N225),配合B15处理产量显著增加,达到了常规施氮条件下的产量水平(P < 0.05),而配合B45处理较配合B15处理降低了产量。3)生物炭对粳稻的氮素积累量影响表现出年际差异,施用生物炭的第一年(2019年),在N180水平下,粳稻分蘖盛期至灌浆期的氮素积累量B15处理显著高于B45处理;在N225水平下,B15和B45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2020年,B15和B45处理之间无论氮肥水平高低,氮素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P < 0.05)。B45处理在第一年会降低生物炭的有益效果,其不利作用在第二年消失。4)生物炭促进了粳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其中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施炭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N180B15处理下达到最高,两年趋势一致。  【结论】  适量的生物炭与氮肥组合在提高稻田土壤肥力、促进粳稻分蘖成穗和颖花分化方面有一定的正向耦合作用。高生物炭用量在施用当季不利于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但其增产和增效的后效与适宜生物炭用量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减施氮肥(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配合施炭15 t/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7.
张靓  梁小玉  季杨  胡远彬  易军  陈伟 《中国种业》2022,(11):111-113
大拿鸭茅是四川省省级引进牧草新品种,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与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登记。2017 年通过四川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登记号:2017008。大拿鸭茅是极晚熟品系与高抗寒亲本杂交而成的四倍体晚熟品种。该品种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抗锈病、分蘖多等特点,再生快,每年可刈割 4~5 次,干草产量为 10318kg/hm2 左右,表现出持久高产,理想条件下可利用 6~9 年。  相似文献   
28.
江淮地形对一次梅雨锋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WRF-V2.1模式对2007年7月8日至9日一次江淮地区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及地形敏感性试验。研究表明,大别山地形对这次降水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在迎风坡,地形强迫暖湿气流气旋性辐合上升,降水量增加,至山顶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减弱,反气旋性辐散增强,降水量减少;而在背风坡,下坡风和绕山气流影响大气垂直运动,引起降水量变化;同时,地形激发中尺度波动,造成降水阵性分布。  相似文献   
29.
硒对鸭镉中毒保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6只3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其中一组每日上、下午灌服蒸馏水作为试验对照组,另5组每日早晨灌以1/20DL50(14.47mg/kg体重)的氯化镉水溶液作试验组,试验Ⅰ-Ⅳ组每日下午分别再灌以3.39、1.69、0.85、0.42mg/kg的硒,第Ⅴ组灌服蒸馏水。试验期6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另为10/11、9/11、10/11、10/11、11/11、和4/11、3/11、2/11、4/11  相似文献   
30.
为了定向选育乳肉兼用牛蜀宣花牛,确定其育种目标性状,计算各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经表型值的遗传标准差校后,确定了各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结果表明:蜀宣花牛的各个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分别为产奶量(kg)3.00元、乳脂率(%)35.00元、乳蛋白率(%)38.05元、初生重(kg)1.46元、育肥期日增重(g)1.58元、屠宰率(%)60.69元、首次产犊日龄(d)-1.80元、产犊间隔(d)-1.79元、使用寿命(d)0.27元。乳用性状、肉用性状、功能性状3类相对经济权重比例分别为70.17%∶14.56%∶15.29%,近乎于3∶1∶1。说明蜀宣花牛的产奶量占的经济权重最大,且改善乳品质和提高屠宰性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需加强乳用性状的选择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