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71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74篇
  42篇
综合类   688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25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91.
研究了杨木线性振动摩擦焊接的干剪切强度、湿剪切强度和木破率。为提高杨木摩擦焊接的湿剪切强度与木破率,采用表面氧化、表面磺化以及表面涂覆的方式处理杨木板材,再经线性振动摩擦焊接进行黏合,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得其剪切强度,对比表面处理前后剪切强度的变化,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其表面处理前后基材和摩擦焊接层的化学基团变化情况,对胶合性能的变化做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杨木经过表面氧化磺化涂覆醋酸锌处理后,摩擦焊接层的干剪切强度为5.41 MPa,木破率为63%,与未处理的杨木相比,分别提高了48.22%和96.88%;湿剪切强度从0提高到1.34 MPa;摩擦焊接时厚度损失减少了46.4%。杨木分别经过表面氧化和表面磺化处理后,摩擦焊接层的干剪切强度仅为3.45和4.10 MPa,木破率为28%和42%,湿剪切强度为0.76和0.96 MPa。摩擦焊接层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表面氧化磺化涂覆醋酸锌处理后,杨木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使木质素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且活化了杨木中的—OH,与醋酸锌生成多醚,消耗了亲水性的—OH。  相似文献   
192.
总结了琼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设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3.
【目的】评价从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osis)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 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其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 虫生真菌菌株,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其分类学地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探究 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方式,明确其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力;采用浸虫法,室内测定分离菌株对扶桑绵粉蚧 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菌株 FE-1,形态学结果发现菌株 FE-1 在 PDA 培养基培养 5 d 后菌落直径为 50~60 mm,菌落正面为橙白色,分生孢子形态呈两种类型,小型孢子为 长柱形,大型孢子为镰刀型;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菌株 FE-1 为木贼镰刀菌 (Fusarium equiseti);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 FE-1 侵染扶桑绵粉蚧的方式主要为分生孢子在表皮处萌发形成芽 管,然后水平生长,并在特定接触表皮处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入昆虫体腔,明确了菌株 FE-1 对扶桑绵粉蚧侵染 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 FE-1 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致病力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强;孢子 浓度为 1×108 CFU/mL 时,LT50 为 3.32 d,接种 7 d 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 87.50(±1.79)%, LC50 为 1.8×105 CFU/mL。【结论】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木贼镰刀菌菌株 FE-1,其在扶桑绵粉 蚧体壁能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行侵染,对扶桑绵粉蚧具有一定的侵染力。同时,该菌株在室内对扶桑绵粉蚧雌 成虫有较好的致死效果,极具生防潜力,可为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4.
辣木作为一种综合营养价值丰富的新资源食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作者归纳总结了辣木引种表现、种苗繁殖、定植、树体管理、采收等栽培技术要点,希望对今后辣木生产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5.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是一种由粉虱传播的植物RNA病毒,近年来在中国的为害逐年加重,具有危害严重、为害症状难以鉴别、寄主范围广、媒介昆虫种类多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当前To CV在国内外的分布、与其症状相似病毒——番茄侵染性褪绿病毒(Tomato infectious chlorosis virus,TICV)的鉴别方法、粉虱传播To CV的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病毒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6.
197.
输电线路施工属于电力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之一,该环节的施工质量是决定电力资源能否由发电厂顺利传输至电力用户用电终端当中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某电力工程为例,对该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从工程勘察、线路架设、杆塔施工及施工检修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的应用方法,以期能够达到提高线路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8.
电力输配送是维持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的重要条件,其中,输电线路绝缘子的正确选择,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基于此,本文就输电线路绝缘子选择和运行维护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两点选型建议,即遵循自然环境与运行工况、完善选型与试验工作,进一步提出了输电线路绝缘子运行维护对策,包括科学制定抽检计划、定期清洗等,以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9.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重组鸡γ干扰素(rChIFN-γ)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卵囊免疫接种鸡肠道粘膜slgA+细胞数量的影响.分别给7和14日龄雏鸡予以E.tenella孢子化卵囊免疫接种并同时肌注5 000 urChlFN-γ后,于21日龄用同源E.tcnella攻虫.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rChIFN-γ加强免疫组在21日龄时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回肠的绒毛sIgA+细胞数量均高于免疫对照组,在28日龄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α=0.05).结果表明rChIFN-γ可提高球虫卵囊免疫雏鸡肠道内的sIgA+细胞数量,增强粘膜免疫水平,具有明显的抗球虫免疫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00.
近几年来,广西竹鼠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走访了几家中型规模竹鼠养殖场,调查了在养殖过程中比较容易碰到的疫病情况,其中竹鼠牙齿脱落占很大一部分比例。2018年3月份,在某县一个竹鼠养殖场中,就碰到了一例竹鼠牙齿脱落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