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研究了G418胁迫条件下转育后代的发芽特性和长根类比率,筛选获得了高抗C418的抗性株系,并进行其npt-Ⅱ基因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育株系如BM-3、BM-10、BM-13具有高发芽率(>90%)、高生根率(>95%)、低死亡率(<10%)和高长根比率(约为90%),经PCR结果发现这些株系内各单株都含有npt-Ⅱ基因及溶菌酶基因,确为转基因纯合体.进一步证实了G418胁迫催芽技术是可行和实用的,对于npt-Ⅱ基因转育纯系的筛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芒属植物因其拥有适宜作为新一代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而广受关注。为了积累中国芒属植物孢粉学研究的资料,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芒属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 floridulus)、荻(M. sacchariflorus)、南荻(M. lutarioriparius)、尼泊尔芒(M. nepalensis)、双药芒(M. nudipes)等类群的共39份材料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芒属植物花粉的表面纹饰呈2种类型:颗粒状突起与疣状突起。根据突起程度不同,疣状突起又可分为3种亚类型:不明显疣状突起、疣状突起和明显疣状突起。芒、五节芒、荻、南荻的花粉形态相似性高,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尼泊尔芒和双药芒的花粉形态与芒属其他类群的差异较明显,研究结果支持将它们从芒属中分离出来成立另一个属,即本研究支持双药芒属(Diandranthus)成立。本研究同时表明五节芒比芒演化水平高。为了从孢粉学角度探讨芒属各分类类群之间的亲缘及演化关系,进一步开展花粉外壁的内部结构研究也许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3.
早熟禾族3种基因型草坪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禾本科早熟禾族(Poeae)匍匐翦股颖(帕特putter)和多年生黑麦草(首相premier、焦点focus)3种草坪草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材料的染色体均以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主,都具有随体。匍匐翦股颖帕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0条,核型公式是2n=30=22m(2SAT)+2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55.2%,分类标准属于“2C”型;多年生黑麦草2个品种草坪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14条,其中首相核型公式是2n=14=12m(2SAT)+2st,核型不对称系数58.0%,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C”型;焦点核型公式是2n=14=6m(2SAT)+8sm,核型不对称系数63.05%,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24.
克隆南荻MINAC2基因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为933 bp,编码产物含310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质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4 427.8,等电点(p I)为5.85,不稳定系数为34.84,为稳定蛋白,具有保守的NAM基序,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可推测其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表明,Ml NAC2定位于细胞核,可能在细胞核内行使功能。转录激活试验结果表明,Ml NAC2是一个转录因子蛋白,且转录激活域位于C端。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高盐、干旱、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和机械伤害均能诱导Ml NAC2基因在南荻根部的表达上调,而低温处理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25.
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及高光效育种途径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在育种实践中被用以评价水稻光合特性的关键功能因子,分析了水稻高光效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高光效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及结合未来高光效育种的发展方向上,指出理想株型培育、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外源有利基因导人是水稻高光效和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6.
NEL生物活性肥对水稻种子发芽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P88S/747为材料,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NEL生物活性肥对水稻种子发芽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EL生物活性肥浸种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和成秧率;幼苗期(2叶1心)喷施NEL生物活性肥能明显降低秧苗高度,促进秧苗横向生长,增加秧苗茎基宽和分蘖数,促生新根和白根,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喷施NEL生物活性肥的适宜时期为幼苗期。  相似文献   
27.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回交转育籼型杂交稻亲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抗稻瘟病的粳稻中花9号转溶菌酶基因材料D2 1 2与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及不育系培矮64S、汕优63的恢复系明恢63分别杂交和多代回交,进行外源溶菌酶基因的转育。对获得的转育回交后代B39311、B3MH63、B2PA64S和回交自交后代B2F29311、B2F2MH63、B1F2PA64S进行了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回交后代中呈1∶1分离,而在回交的自交后代中呈3∶1分离,证明外源溶菌酶基因是以单拷贝稳定传递给后代的。2003年和2004年对转育后代和测交组合进行了稻瘟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转育后代抗性与轮回亲本相比、测交组合抗性与对应杂交稻组合相比都有了较大提高。随着转育回交世代的增加,抗性增强得越明显。研究表明通过回交转育方法将外源溶菌酶基因导入杂交稻亲本是选育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
不同山羊草细胞质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 2 4种不同山羊草细胞质的稳定同核异质杂种为材料 ,进行了植株生长特性、病害抗性、抗低温能力、光合特性、主要农艺性状、自交育性和种子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同时 ,还分析了异源细胞质效应的遗传特点 ,指出了生产上有应用价值的细胞质材料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