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9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指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变异,且最少一种等位基因频率在群体中不少于1%,因而不同于其它罕见变异。本文系统综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概念、性质及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酵母硒和茶多酚及其互作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810只44周龄健康江西东乡黑羽绿壳蛋鸡,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酵母硒和茶多酚构成试验日粮,酵母硒设0、0.25、0.50 mg/kg共3个添加水平(按硒计),茶多酚设0、200、400 mg/kg共3个添加水平,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和茶多酚均有提高平均蛋质量和产蛋率的趋势(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日粮中添加0.25、0.50 mg/kg酵母硒能显著提高血清中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P<0.01)和极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且有增加T–SOD活性的趋势(P>0.05),日粮中添加200、400 mg/kg茶多酚能显著增强血清中T–SOD活性(P<0.01)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有升高GSH–Px活性的趋势(P>0.05),能极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酵母硒和茶多酚的互作效应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1或P<0.05),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 mg/kg酵母硒和400 mg/kg茶多酚的添加组合对蛋鸡生产性能不会产生拮抗作用,对提高蛋鸡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3.
多营养补充对黄牛氮平衡和草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按 2个 3× 3的拉丁方设计研究了利用舔砖进行多营养补充对黄牛氮平衡和草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多营养补充可明显改善黄牛的增重速度 (P<0 .0 1)和饲料转化率 (P <0 .0 5) ,使黄牛的日增重在单喂稻草、氨化稻草和干草的基础上分别提高了2 4 .99%、16 .12 %和 2 2 .92 % ;可提高牛对草料中 DM、OM、CP、NDF和 ADF等成分的摄入量并减少这些成分的粪中排泄量 ;显著 (P<0 .0 5)提高草料中 DM、OM、NDF和 ADF的消化率和极显著 (P<0 .0 1)提高 CP的消化率 ;明显改善黄牛的氮平衡 ,显著 (P<0 .0 5)增加氮的摄入量和存留量 ,极显著 (P<0 .0 1)提高氮和蛋白质的利用率。说明多营养补充不失为提高养牛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4.
试验旨在比较洪江雪峰乌骨鸡和罗曼粉蛋鸡的鸡蛋营养成分和蛋品质,为洪江雪峰乌骨鸡蛋用新品系选育提供依据。随机选取40周龄的洪江雪峰乌骨鸡(绿壳)、洪江雪峰乌骨鸡(粉壳)和罗曼粉壳蛋鸡各100只,每品种鸡随机分为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相同饲粮和饲养管理方式下进行饲养,45周龄收集鸡蛋检测营养成分和蛋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洪江雪峰乌骨鸡绿壳蛋的蛋黄比例极显著高于罗曼粉壳蛋(P<0.01),蛋重、蛋壳厚度、哈氏单位极显著低于罗曼粉壳蛋(P<0.01),洪江雪峰乌骨鸡粉壳蛋的蛋重和蛋壳厚度极显著低于罗曼粉壳蛋(P<0.01);洪江雪峰乌骨鸡蛋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硒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罗曼粉壳蛋(P<0.01),洪江雪峰乌骨鸡绿壳蛋胶原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罗曼粉壳蛋(P<0.01)。综上所述,洪江雪峰乌骨鸡鸡蛋蛋黄比例高,蛋黄多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硒和锰含量高,适合作为优质禽蛋开发。  相似文献   
35.
36.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在蛋鸡生产中,传统的蛋鸡笼养剥夺了动物很多本能行为,笼养蛋鸡的福利却经常被人们忽略,远没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动物五大福利原则。本文阐述了蛋鸡传统笼养中的福利问题和笼养的不同替代模式下的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37.
天然着色添加剂提高鹌鹑蛋黄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0只健康产蛋鹌鹑分为2组,每组6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天然着色添加剂0.7%的基础日粮.试验期15d,探讨天然着色添加剂对鹌鹑蛋黄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蛋黄色泽度比对照组平均提高约5个级别(P〈0.01);蛋黄指数也明显提高(P〈0.01).鹌鹑蛋盐化后,同组蛋黄色泽度比盐化前鲜蛋明显提高(P〈0.05),蛋黄指数显著提高(P〈0.01);试验组蛋黄色泽度和蛋黄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高3.78%(P〉0.05),料蛋比下降3.9%.说明该天然着色添加剂对提高鹌鹁蛋黄品质有明显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有机微量元素具有稳定性好、生物效价高、易消化吸收、毒性低、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可减少家畜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就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在猪与鸡粪便减排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9.
鸡的质量性状不仅是品种或种群独有的代表特征,还通常被作为品种的标签性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质量性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的养鸡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如特色性状的建设,尤其是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等.文章对鸡的蛋壳颜色种类、羽色、肤色、胫色、趾数、冠型这六个质量性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鸡质量性状的经济性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及其交互作用对夏季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黄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饲粮中包膜酸化剂设2个添加水平,小肽螯合铁设4个添加水平.选用576只38周龄健康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成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A、B、C和D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mg/kg包膜酸化剂以及0(对照组)、0.04%、0.08%和0.12%小肽螯合铁(铁含量分别为0、60、120和180 mg/kg);E、F、G和H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包膜酸化剂以及0、0.04%、0.08%和0.12%的小肽螯合铁(铁含量分别为0、60、120和180 mg/kg).预试期l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及其交互作用对第3周和第6周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G组第3周和第6周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D组(P<0.05);B组第6周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E组(P<0.05),且料蛋比显著低于D组(P<0.05).包膜酸化剂对第3周末蛋鸡的蛋重、第6周末的蛋黄指数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小肽螯合铁对第6周末的蛋黄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小肽螯合铁和包膜酸化剂的交互作用对第6周末的蛋黄指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第6周末的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第3周末,G组的蛋重显著高于B组(P<0.05),G和H组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5);第6周末,C、D和G组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组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C、D和E组(P<0.05),E、F和G组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D组(P<0.05).2)小肽螯合铁及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的交互作用对第3周和第6周末蛋鸡蛋黄中铁元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B、C、D、F、G和H组第3周和第6周末蛋黄中铁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E组(P<0.01),且H组第3周末蛋黄中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B和F组(P<0.05);H组第3周末蛋黄中锌元素含量显著高于F组(P<0.05),B组第6周末蛋黄中锌元素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3)包膜酸化剂对蛋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包膜酸化剂和小肽螯合铁的交互作用对血清T-SOD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C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E、F、G和H组血清T-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F和G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E组(P<0.05).综合考虑,饲粮中单独添加0.04%和0.08%的小肽螯合铁或与300 mg/kg包膜酸化剂复合添加均有利于维持和延长蛋鸡夏季的产蛋高峰期,改善蛋品质,增加蛋中铁元素的富集,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