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3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银杏生产开发:希望与困惑并存曹云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曾说过,白果树(即银杏)是中国的国树。银杏不仅原产于我国,其历史悠久达千年以上,而且它还是集果用、叶用、材用、观赏、防护于一体的一种极具综合效益的树种。因此,银杏的生产与开发正成为一个日趋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2.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红英  曹金留  常志州  曹云 《土壤》2013,45(3):412-418
在江苏太湖稻麦轮作区,开展了连续2年不同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及沼液基追比的等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处理(NPK)及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水稻、小麦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无肥对照,各处理以75%沼液替代比例分3次施入(N75%)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产量为最高,其生物量及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2.7%和7.5%;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以50%沼液替代比例(N50%)处理最高,其生物量和产量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9%和7.8%.沼液化肥配施对稻麦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水稻与小麦总穗数及穗粒数上;各处理水稻、小麦的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分别以75%(N75%)和50%(N50%)替代比例为最高;在50%~ 100%替代比例内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都高于化肥处理.水稻、小麦不同器官的氮分配比例显示,沼液配施化肥促进氮素向籽粒转移;相同沼液替代比例下,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利用率均较基肥一次性施入高.稻、麦根、叶部磷含量分别以N75%和N100%处理最高.以上表明稻麦配施50% ~ 75%的沼液分3次施用,可获得与纯化肥处理相当的产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麦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83.
2021年夏季(6−8月),全国农区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热量充足;平均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干旱影响偏轻;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和2020年略偏少。夏收夏种期间多晴好天气,夏收夏种进展顺利;大部农区光温较好、日照正常,利于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降水充沛、墒情适宜,利于秋收作物形成丰产群体。主要不利气象条件有,中东部地区暴雨洪涝频发,河南北部和中东部农业受灾严重;东北地区阶段性低温不利作物生长发育和灌浆;西北地区局部农业干旱影响作物产量形成;南方大部及新疆等地高温天气不利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4.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对岩土勘察的工作实施以及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成为提高价值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先就建筑工程岩体勘察内容以及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和技术应用进行详细探究,希望此次对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的研究分析,能为实际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5.
2020年春季全国草地生态气象监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应龙  钱拴  延昊  徐玲玲  曹云 《草地学报》2020,28(4):869-872
为评估2020年春季气象条件对全国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CAgMSS系统的气象数据以及MODIS遥感数据分析了2020年春季全国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对草地生态系统产草量、植被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春季除内蒙古东南部、新疆西南部、华北中南部等地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外,全国大部草原区气温正常偏高、降水偏少,水热匹配较差,不利于牧草返青和生长。草原生态气象模型综合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大部草原区牧草2020年春季长势差于2019年同期,尤其新疆北部大部地区产草量减少30%~50%。  相似文献   
86.
<正>绿水青山是湖南的亮丽名片,也是三湘林人向世界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林业历大事、经难事、抓要事、办实事,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林业整体实力跻身全国林草系统前列。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59.82%、活立木蓄积量5.72亿立方米,分别位居全国第六位、  相似文献   
87.
为增强氨杀灭土壤病原微生物、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效果,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MPP和(或)碳酸氢铵预处理潮土15 d,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真菌、氨氧化菌、辣椒疫霉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并对辣椒疫病的发病率与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开发新的防控辣椒疫病的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加DMPP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土壤pH、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处理土壤15 d,土壤细菌amo A基因拷贝数和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34.9%(P0.05)和93.8%(P0.05);土壤16S r RNA基因拷贝数比未添加DMPP处理高出54.7%(P0.05);DMPP对土壤氨氧化古菌amo A基因拷贝数无显著影响。栽植辣椒28 d后,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最低(2.1×10~5 copies·g~(-1)),其次为DMPP(15.4×10~5 copies·g~(-1));对照辣椒根际疫霉数量最高(37.1×10~5 copies·g~(-1)),分别比碳酸氢铵处理、DMPP处理和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高0.4倍、1.4倍和16.8倍。碳酸氢铵或DMPP处理过的土壤栽植辣椒28 d后,对照辣椒疫病发病率最高(95.00%),仅施用碳酸氢铵处理发病率次之(85.00%),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发病率最低(32.20%),其防治效果达66.11%。辣椒疫病的发生率与土壤电导率、硝态氮含量、疫霉菌数量正相关,与土壤pH、铵态氮含量、细菌及真菌数量负相关。综上,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降低潮土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加铵态氮而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了土壤pH,进而降低土壤疫霉菌数量,因而能有效防控辣椒疫病。  相似文献   
88.
利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辽春10号中克隆得到1个b HLH转录因子基因Tab HLH041,并对其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b HLH转录因子在小麦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Tab HLH041c DNA开放阅读框(ORF)长1 179 bp,编码392个氨基酸,Tab HLH041蛋白在C端含有1个b HLH结构域;该基因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系统发育分析发现,Tab HLH041蛋白与大麦b HL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总体上该基因的表达具有昼夜节律性,在光照条件下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在黑暗条件下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低温条件下,Tab HLH041基因的表达呈现前期被诱导、后期被抑制的特征,处理24 h时低温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高盐、外源ABA和干旱处理条件下,Tab HLH041基因的表达持续受到抑制。综上,Tab HLH041基因可能参与光周期及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8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并解析生物炭用量、土壤性状与防控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逐步上升,电导率、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迅速上升,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较小。细菌、真菌及四种功能菌数量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但辣椒疫霉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酶活性方面,脲酶和β-葡糖苷酶逐步降低,FDA酶和蔗糖酶则先上升后下降。微生物代谢能力、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均匀度均与用量呈倒U型曲线关系,在1.33%用量下获得最高值。DGGE图谱显示,低用量生物炭对微生物区系影响较小,而1.33%和2%用量则能显著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0.33%、0.66%、1.33%和2%用量的防效分别为-9.8%、8.6%、56.7%和35.1%,与用量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1.33%生物炭用量对辣椒疫病的防效最好。一定范围内防效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生物炭对土壤性状的改善作用,而随后防效下降,则与高用量生物炭对土壤性状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0.
为探明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适宜施用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等,特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具有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对水稻生长安全等优点,该药剂可在水稻生产上示范推广。建议于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后5~7 d,采用喷雾法,每667 m~2喷施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 g兑水40~6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