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 333.2x2+1 175.5x+785.66(R2=0.723 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相似文献   
82.

选取800尾初始体质量为(0.83±0.02)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随机分成5, 分别投喂添加β-葡聚糖(βG)、硒(Se)和维生素E(VE)的饲料, 其组合和添加量分别为: 0300 mg/kg βG300 mg/kg βG+0.2 mg/kg Se300 mg/kg βG+100 mg/kg VE300 mg/kg βG+0.2 mg/kg Se+100 mg/kg VE, 记为G0G1G2G3G4, 养殖35 d, 养殖结束后, 采用肌肉注射法对凡纳滨对虾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结果显示, 养殖结束时G2组对虾增重率最高, G1组提高6.4%; 饵料系数比G1组降低6.3%, 显著低于G1(P<0.05); G3组对虾存活率显著低于G0G1(P<0.05)。与G0组相比, G4组对虾血细胞总数和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 G1组相比, G2−G4组血细胞总数和酚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但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3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G4(P<0.05); G2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添加组(P<0.05), 而与G0组差异不显著(P>0.05)G4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P<0.05); 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G1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G2G4(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G2组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G1G3组次之, 分别显著高于G0G4(P<0.05)G1G2G4组血清丙二醛含量较低, 分别显著低于G0G3(P<0.05); 抗超氧阴离子活性较高, 分别显著高于G3(P<0.05)。与G1组相比, G3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注射WSSV粗提液72 h, 对虾的累积死亡率以G0组最高, G1−G4的累积死亡率呈现降低的趋势, 其中G2G4组显著降低(P<0.05), 其相对保护率分别为30.8%26.9%。结果表明, βGSe联合添加能一定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 降低饵料系数; 与单独添加βG相比较, βGSe联合添加或βGSeVE三者联合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83.
硫酸安普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和体内抗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安普霉素(apramycin sulphate)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体外抑菌效果及饲料中添加硫酸安普霉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抗A.h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安普霉素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0μg/mL和2;硫酸安普霉素在A.h调整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属于静止期杀菌药物,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PAE),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经过10代继代培养,其耐药性获得速率为2倍。A.h浸泡感染96 h后,对照组累积死亡率为86.7%,添加组为44.3%~66.7%,相对保护率为23.1%~50.1%。结果表明,硫酸安普霉素对A.h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不易产生耐药性;在饲料中添加硫酸安普霉素,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抗A.h感染能力,添加量为240 mg/kg饲料时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84.
2015 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情况、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广东省罗非鱼产业存在苗种紧缺、病害频发、药残问题严重、内销市场开发不力、出口竞争激烈、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大等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技术研发,加强良种体系建设,提高良种供给能力,推动健康养殖模式,构建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全面开发国内消费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外市场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5.
以氧化钇(Y2O3)为指示剂,按照"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方法测定了初始体重(2.20±0.15)g凡纳滨对虾对家蝇蛆粉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对家蝇蛆粉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8.18%、83.34%、89.26%和75.38%。凡纳滨对虾对家蝇蛆粉总氨基酸的消化率为86.56%,氨基酸消化率的变化范围为80.74%~92.31%,其中组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消化率均在90%以上。研究结果为评价家蝇蛆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6.
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采用"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饲料,测定了初始体质量约为3.15 g的黄颡鱼(Peltobagrus fulvidraco)对蝇蛆粉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鱼养殖于室内循环水系统中,投喂试验饲料2周后,采用滤网捞取法收集粪便。结果显示,黄颡鱼对蝇蛆粉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0.35%、91.08%、71.59%、78.19%和67.12%。黄颡鱼对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95.53%,其中对丝氨酸的消化率最低,为82.58%,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均高于90%。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对蝇蛆粉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这为评价蝇蛆粉的营养价值及其作为蛋白源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7.
选取960尾初始体重为(5.09±0.1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1种对照饲料和5种添加低聚木糖的试验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200、400、600、800、和1 000mg/kg饲料,记作G0、G200、G400、G600、G800和G1000。饲养期为8周,每两周取样测定肠道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大肠杆菌(E.coli)数量,4周和8周时取肠道样测定肠道形态。试验结束时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感染试验,计算96 h内的存活率。结果显示,4周和8周时,各添加组罗非鱼中肠皱襞面积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罗非鱼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数量在4周时G600和G800组显著增加(P<0.05),在6周时G400和G600显著增加(P<0.05);8周时,G800组罗非鱼肠道乳酸杆菌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5);各添加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随养殖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各组之间在各时间段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注射嗜水气单胞菌96 h后,对照组的存活率为26.7%,低聚木糖添加组为78.3%~95.0%。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有降低大肠杆菌数量的趋势,并提高罗非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添加600 mg/kg左右最合适。研究亮点:首次在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饲喂奥尼罗非鱼幼鱼,动态取样,采用细菌培养方法,测定低聚木糖对奥尼罗非鱼在养殖期间不同时段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低聚木糖对奥尼罗非鱼肠道皱襞面积和肌层厚度的影响;并采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感染试验,了解低聚木糖对奥尼罗非鱼抗病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军曹鱼幼鱼对饲料中磷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俗称海龙鱼、海鲡,属鲈形目、鲈亚目、军曹鱼科,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高水温海域的一种大型暖水性肉食性鱼类。在台湾和其它热带地区被认为是几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网箱养殖鱼类之一,并已在我国南部沿海诸省得到广泛养殖。几乎所有的水产动物均需要从饲料中补充磷,鱼类对饲料中有效磷的需要量大约在0.29%~1.1%之间。有关军曹鱼的磷需要量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拟通过在精制饲料中添加CaH(2PO 42),设置不同梯度的磷,研究军曹鱼幼鱼对磷的需要量,为军曹鱼配合饲料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体重为(22.1±1.9…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抗氧化和其他功能指标、组织结构的影响及添加精氨酸对其的干预作用,采用2×3设计方式,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新鲜鱼油(FF)∶氧化鱼油(OF)按照(m/m)2.5∶0、1.5∶1.0和0.5∶2.0的比例配制3种基础饲料(FF,OF1,OF2),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48%精氨酸(Arg)盐酸盐配制3种精氨酸饲料(FFA,OFA1,OFA2),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41±0.05)g的黄颡鱼6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6种实验饲料,饲养56 d。结果显示,在OF2组中,黄颡鱼肠道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与OF2组相比,OFA2组AKP活性和IL-6含量均显著下降。在FF、OF1、OF2三组中,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在OF2组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添加精氨酸后,除SOD活性有显著升高外,其他抗氧化指标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精氨酸对黄颡鱼肠道CAT活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饲料中氧化鱼油和精氨酸对黄颡鱼肠道GSH-PX活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在FF、OF1、OF2三组中,肠道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与OF2组相比,OFA2组的DAO和i NOS活性分别显著升高和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精氨酸(Arg)对黄颡鱼肠道DAO、i NOS活性的影响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在OF1组中,肠道皱壁高度、肌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与OF2组相比,OFA2组皱壁高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与FF组相比,FFA组肌层厚度明显增加。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氧化鱼油对黄颡鱼肠道皱壁高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氧化鱼油会抑制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及抗氧化指标,损伤肠道组织结构,但添加一定量的精氨酸可以缓解氧化鱼油对黄颡鱼幼鱼肠道免疫、抗氧化和组织结构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0.
试验以(0.79±0.019)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象,在其纯化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250、300、350、400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放养在室外大棚水族箱(内径80.0cm、水深55.0cm)中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观察谷胱甘肽(GSH)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率及饵料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0mg/kg的GSH,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