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评价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及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对黄沙白柚Citrus maxima(Burm) Merr. cv. huangsha Yu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方法】于重庆市垫江县开展2种蜂对黄沙白柚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试验,比较2种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行为及其与环境因素和花朵泌蜜规律的相关性,并评价意蜂与中蜂授粉对黄沙白柚座果率、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意蜂与中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3:00-17:00时间段中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显著高于意蜂(P0.05),但意蜂的单花访问时间显著高于中蜂(P0.05);意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受花朵泌蜜量和光照显著影响(P0.05),中蜂的访花数量受花蜜糖浓度和光照显著影响(P0.05)。经意蜂与中蜂授粉的黄沙白柚果实座果率、单果重、果型及果实品质显著高于自花授粉组(P0.05),且意蜂授粉组的座果率及2种蜂授粉组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P0.05);意蜂授粉组和中蜂授粉组总果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意蜂授粉组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与自花授粉组(P0.05);与中蜂授粉相比,意蜂授粉能够显著提高黄沙白柚的果实座果率。【结论】综合比较2种蜂对黄沙白柚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黄沙白柚可采用蜜蜂授粉代替人工授粉,且意蜂授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蜜蜂常规育种及非常规育种两个方面论述了蜜蜂育种技术的原理和进展,展望了蜜蜂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33.
选取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蜂群,通过拌糖水饲喂方式投给高、中、低三种浓度的LfcinB(4-9),给药后9天和18天,分别测定试验蜂群的发病率、幼虫死亡率等指标,以评价LfcinB(4-9)对中蜂的抗病效果。结果显示,隔天饲喂9天LfcinB(4-9)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抗病效果最高为59.84%;隔天饲喂18天低浓度的LfcinB(4-9)糖浆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抗病效果最高为72.02%。这提示LfcinB(4-9)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具有抗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4.
2011年11月19~21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农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养蜂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在重庆荣昌举行。本届论坛适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建院60周年庆典。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领导,来自160余所大学和畜牧科研院所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国内外400余名企业家、60余家新闻媒体和畜牧科技工作者共5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和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35.
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后代、扩大种族的唯一方式,是蜜蜂社会性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蜂群在迁飞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机制备受关注,也是蜜蜂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就蜂群准备迁飞和迁飞过程中个体及群体中存在的一些行为机制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在宿主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以溶血性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的血液感染性疾病。该感染主要以隐性感染为主,目前很多动物体内都发现了该病原体。  相似文献   
37.
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遗传进化规律,依据SB14f/SB15r引物所扩增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序列对该病毒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分为欧洲型、远东型和南非型3个基因型。欧洲基因型分为中欧和英国亚型,远东基因型分为东方蜜蜂和西蜂亚型。提示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总体上按地域分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解析重庆武隆中华蜜蜂的遗传变异及种群分化特征,为该地区传粉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重庆武隆中华蜜蜂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57群中华蜜蜂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种群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武隆中华蜜蜂有效数据(clean data) 33.53 Gb,发现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共3 886 321个,小片段的插入与缺失(small indel)位点1 392 028个。在武隆中华蜜蜂样品中筛选出具有相同变异位点的非同义SNP突变基因589个,编码区发生small indel的基因214个。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赖氨酸降解、轴突导向、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最终获得16个具有相同SNP和small indel的突变基因,其中包括嗅觉受体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1个。武隆中华蜜蜂与我国其他地理型中华蜜蜂可能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华中中蜂和北方中蜂(陕西安康)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推测氨基酸代谢、神经系统发育、嗅觉进化、抗逆性能改善以及对温度偏好性的转变与武隆中华蜜蜂适应重庆本地自然环境有关。随意引种可...  相似文献   
39.
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将不同海拔地理分布的27群重庆市南川金佛山东方蜜蜂集中在同一蜜源点饲养,并进行经济性状观测研究.研究表明,蜂群最早出巢时间为早上5:54,最晚为傍晚7:30.群产蜜量最高可达7.95 kg,均产蜜量为6.89 kg(周期12 d),高产群产蜜量比群均产蜜量高15%以上.日进蜜量最高达0.66 kg,均进蜜量为0.57 kg.越冬期(75 d)饲料消耗群均为1.77 kg,日均消耗量为0.024 kg.结论:与国内外不同品种(生态型)蜂群性能比较,金佛山东方蜜蜂经济性能良好,其经纯选优选出的优良性状的蜂群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基本素材,为东方蜜蜂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通过观察熊蜂对西红柿和辣椒两种农作物的出勤行为,发现熊蜂的出巢和归巢行为与农作物的品种无关,熊蜂对不同农作物的访花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好性;环境温度会影响熊蜂的访花行为,特别是36℃以上的高温,将会严重影响熊蜂出勤访花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