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46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55篇
  55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针对当前在具体业务展开过程中发展路径、制度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问题,基于全面落实“统筹安全发展”、奋力推进安全电网建设的客观现实,结合对于全面提升自身安全生产水平与安全监督效能的发展需求,结合对于全面提升自身安全生产水平与安全监督效能的发展需求,探索多维协同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有力支撑和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与氟环唑(epoxiconazole)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毒力,旨在明确二者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的联合作用类型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氟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EC_(50)分别为44.111、1.743 mg·L~(-1),氟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明显高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氟环唑25:1配比表现为相加作用;5:1、10:1、15:1和20:1四个配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10:1和15:1的SR分别为1.64和1.66,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3.
运用RT-PCR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相结合,建立了对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对VHSV病毒N基因保守序列的分析,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将RT-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快速检测。同时运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荧光RT-PCR检测结果相同,其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检测限为3 pg的病毒核酸模板,PCR-DHPLC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正病毒病是引起甘薯品质降低和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已报道30多种能侵染甘薯的病毒~([1,2])。山东省是甘薯种植大省,病毒种类近10种~([3,4])。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是为害甘薯的主要病毒,在全国甘薯种植区广泛分布~([5,6])。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为Potyvirus的一个暂定种,多与同属的其他病毒混合侵染~([7])。多重PCR技术由Chamberian等~([8])1988年首次提出,可实现多基因的同时扩增,具有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优点,已初  相似文献   
105.
9个品种(系)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质量增加过程,并推导出次级参数,同时对千粒质量与不同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质量增加过程呈"S"型曲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3个阶段。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快增期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籽粒质量的作用显著。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使千粒质量接近或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6.
新疆葡萄贮运保鲜现状与产业技术提升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也是我国葡萄保鲜产品最大生产销售区,但是新疆葡萄贮运保鲜现状不容乐观,产业系统保鲜技术也亟待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新疆主栽品种葡萄的采收期及主要贮运特征,指出新疆葡萄贮藏及运输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疆鲜食葡萄贮运保鲜产业技术提升途径,为我国新疆葡萄贮运保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24种连蕊茶在夏季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的耐旱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9月,华东地区发生的极端高温干旱给园林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田间旱害调查及相关生理指标测定,采用叶片耐旱指数和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方法,对浙江省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连蕊茶组(Sect.Theopsis)的24个种进行了耐旱潜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4种连蕊茶的耐旱潜力可分为强、较强、中等及弱4类,其中第一类耐旱潜力强,包括小卵叶连蕊茶、七瓣连蕊茶、长尖连蕊茶、贵州连蕊茶、大萼连蕊茶;第二类耐旱潜力较强,包括细萼连蕊茶、微花连蕊茶、黄杨叶连蕊茶、尖连蕊茶、岳麓连蕊茶、小长尾连蕊茶、钟萼连蕊茶、蒙自连蕊茶、川鄂连蕊茶、长管连蕊茶、大花尖连蕊茶;第三类耐旱潜力中等,包括荔波连蕊茶、披针萼连蕊茶、细叶连蕊茶、肖长尖连蕊茶、柃叶连蕊茶、细尖连蕊茶;第四类为耐旱潜力弱,包括毛花连蕊茶、川滇连蕊茶。  相似文献   
108.
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日本鳅生态养殖的中高密度生产。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平均养成规格分别为50 g和35~45g。日本鳅养成的个体规格中密度生态养殖优于高密度养殖,但池塘亩产量高密度养殖优于中密度生态养殖,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单产分别为700kg/亩和1200~1500 kg/亩。  相似文献   
109.
裸燕麦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新  张宗文  吴斌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2038-2046
【目的】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278份裸燕麦种质在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裸燕麦萌发期耐盐性的鉴定和评价提供方法指导,同时为裸燕麦耐盐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丰富的耐盐材料。【方法】以1.2%NaCl水溶液进行盐胁迫,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利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裸燕麦种质萌发期的耐盐性鉴定,培养条件为25℃恒温、相对湿度(70±5)%、每天12 h光照(6:00-18:00)、光照强度150 μmol?m-2?s-1。以胚根至少与种子等长、苗高不短于种子长的1/2为发芽标准,培养96 h时统计各供试种质的发芽势,培养168 h时统计各供试种质的最终发芽率并测量幼苗的最长初生根长和苗高,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4个性状来鉴定供试种质对盐胁迫的反应。以基于4个鉴定指标的耐盐系数为评价依据,根据各指标耐盐系数的隶属函数值的变异系数来分配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278份裸燕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对供试种质进行耐盐性级别划分。【结果】与正常条件相比,在1.2% NaCl胁迫下,除了SHX88和NM47以外,其他所有材料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降低;所有材料的根长和苗高都受到抑制。不同材料在4个鉴定指标上都表现出差异。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278份裸燕麦种质分为耐盐性不同的5个级别:17份材料高度耐盐(1级)、114份材料耐盐(2级)、106份材料中等耐盐(3级)、25份材料对盐胁迫敏感(4级)、16份材料对盐胁迫高度敏感(5级)。在4项鉴定指标中,发芽势和发芽率与萌发期耐盐性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发芽率在材料间的表现比发芽势更为稳定。【结论】发芽率可作为裸燕麦萌发期耐盐性快速鉴定或种质资源初步筛选的鉴定指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于裸燕麦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SHX75等17份高耐盐性裸燕麦材料可进一步用于耐盐机理研究、耐盐育种以及盐碱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 3(IL- 1 3)基因内含子区 +1 92 3C/ T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对血浆总 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检测哮喘与对照组 +1 92 3位点多态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浆总 Ig E水平。结果 :+1 92 3位点等位基因 C、T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9.30 ,P<0 .0 1 ) ,等位基因 T与哮喘关联 ,OR(T/ C) =1 .87,95 % CI=1 .2 5~ 2 .80 ,P<0 .0 1。两组基因型 (TT、CT、CC)频率的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χ2 =9.92 ,P<0 .0 1 ) ,同组内 ,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总 Ig E水平高于非携带者 ;同一基因型 ,哮喘组总 Ig E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IL- 1 3基因 +1 92 3位点多态性是影响哮喘的重要候选基因 ,T等位基因与哮喘关联 ,并可能通过增强 IL- 1 3基因的表达影响血浆总 Ig E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