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油玉米基础群体选择效果的评价及选择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北农大高油(BHO)基础群体的不同选择周期C0,C3,C4,C5,C6,C7和C8,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1992和1993两年进行比较试验,分析了含油量等16个品质和农艺性状,研究了这些性状的动态变化以及含油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评价了BHO的选择效果,对选择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①对BHO基础群体8个周期的选择使含油量从4.81%提高到9.24%,平均每周期提高0.55%。实现遗传力为0.4877±0.02。经8个周期的选择,群体内方差无明显变化,近交水平提高很少。BHO群体仍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改良潜力。②对含油量的选择,也导致BHO群体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分别由9.84%和0.31%提高到12.02%和0.38%;产量、百粒重、穗重、穗粒重、株高、穗粗在选择前期(C0~C4)显著降低,以后变化则不显著;蛋白质品质、穗位高、稳行数、行粒数、稳长、出籽率则无显著变化。③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稳重、穗粒重、穗粗、百粒重、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株高及其它性状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④对BHO采用的选择方法(家系内选择)是合理和有效的,但如果采用综合选择的话,则可使遗传进展提高近10%。  相似文献   
22.
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LigA基因保守区和可变区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了解重组表达的LigAcon蛋白和LigAvar蛋白对金黄地鼠的免疫保护作用。采用高保真PCR扩增LigAcon和LigAvar基因并测序,构建LigAcon和LigAv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表达及其纯化情况。测定金黄地鼠的存活率来观察免疫LigAcon和LigAvar蛋白的金黄地鼠对感染问号钩端螺旋体56606株后的保护率。测序结果显示所得片段分别为LigAcon和LigAvar的编码序列,酶切及PCR分析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质粒可高效表达蛋白LigAcon和LigAvar。LigAcon免疫组,LigAvar免疫组,及LigAcon+LigAvar免疫组对金黄地鼠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LigA蛋白是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保护性抗原,未来可能在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3.
通过大鼠颅骨极量缺损(Critical size defect,CSD)模型的建立,比较骨膜缝合与否对极量骨缺损修复的差异.手术制造大鼠颅骨极量缺损模型,分为骨膜缝合组(FH)与骨膜不缝合组(BF),分别于2、4、8、12周时进行大体现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24 h和2、4、8周进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结果显示,FH组、BF组大体观察没有明显差异;BF组和FH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均高于正常值,且BF组高于FH组(P<0.01);X光检查,缺损部未见明显的质密度变化及修复作用,BF组和FH组修复效果差异不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BF组和FH组均为膜内成骨,可见极少量的新生骨,并有少量的成骨细胞和胶原纤维.大鼠极量骨缺损模型是评价生物植骨材料修复作用的有效方法,骨膜缝合与否对极量缺损模型的修复意义不大,选择不缝合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该病传播途径广及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漏诊。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夏秋高热、多雨且蚊虫繁殖孳生季节,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可垂直传播,亦可水平传播,一般情况下,幼小体弱和外来品种的犬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5.
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接触性人兽共患皮肤病,该病能给宠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迄今为止,宠物皮肤真菌病的检测仍以病原学方法为主。近年来,随着宠物皮肤真菌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了其在未来控制宠物皮肤真菌病中的诱人前景,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希望。该文就宠物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指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从西藏胡黄连分离的Caffeoyl Glycoside(C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周期及其膜表面标志CD4+、CD8+的影响.结果表明:CG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G0/G1期向DNA合成期(S期)转化,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影响,是通过CG上调CD4+、CD8+和CD4+CD8+双阳性细胞亚群,即主要是通过提高Th细胞的数量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7.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clone the FnBP ligand binding gen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run prokaryotic expression by constructing a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Method] The gene encoding FnBP ligand binding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S.aureus chromosomal DNA by PCR technique. After T-A cloning, plasmid pMD18- FnBP was constructed. pMD18- FnBP and pET28a(+)were digested by BamH Ⅰ and EcoR Ⅰ double enzymes, then the purified FnBP ligand binding gene was sub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 and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FnBP was thus constructed. The constructed plasmid pET28a-FnBP was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competent cells. The bacterium was induced by IPTG and the expresse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Result] The gene fragment with the length of 370 bp was amplified by PCR approach. One approximately 30 kD exogenous protein was observed in SDS-PAGE analysis.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s the protein has antigenicity of S.aureus. [Conclusion] The FnBP ligand binding gene of S.aureus was successfully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prokaryotic cells.  相似文献   
28.
正垂体中间部机能障碍(pituitary pars intermedia dysfunction,PPID)也称为马库兴病,是老龄马属动物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该疾病在15岁以上马的发病率高达21.2%[1]。该病是由于支配垂体中间部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减少或丧失,引起中间垂体肥大或增生,直到最后形成腺肿或肿瘤。马匹也可因PPID处于免  相似文献   
29.
皱胃变位是奶牛的常见病,发病后奶牛采食下降,反刍停止,排粪减少或停止,脱水严重,腹部胀气,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保守治疗对于该病效果不佳,手术效果确实,只要注重手术时机和操作,成功率很高,是皱胃变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锁肛是指肛门被皮肤封闭而无肛门口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先天性锁肛和直肠闭锁在家畜中多见于仔猪,犊牛则比较少见,而犊牛先天性锁肛、阴门闭锁并伴发直肠阴道瘘则极其罕见.笔者于2009年9月18日遇到一例犊牛先天性锁肛、阴门闭锁伴发直肠阴道瘘病例,经手术修复,愈合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