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林业   618篇
农学   349篇
基础科学   439篇
  359篇
综合类   2806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172篇
畜牧兽医   1639篇
园艺   392篇
植物保护   25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2.
曹新光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398-5402
通过农户访谈,运用多指标评估法对景区农户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4年各村庄福祉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旅游服务业发展好的村庄居民福祉明显高于未参与的村庄;各福祉要素中,安全、人际关系和基本生活条件3项福祉要素的空间差异较小,其他要素空间差异较大;2004-2014年,研究区圣人堂村居民福祉从49.35增长到59.06,增长率为19.68%,增长幅度较为显著,各指标中变化最显著的是人均收入和耕地状况,其中人均收入呈现正增长,耕地状况呈现负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和巩固农户福祉水平。  相似文献   
173.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环境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环境分析化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自主探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专题拓展、专题讲座、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业评价。引入学科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研究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4.
高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两个籼稻材料082(耐热型)和协青早B(热敏型)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BR)对水稻秧苗的保护作用。在苗期进行高温和喷施BR处理,观察高温胁迫下BR对叶绿素、蛋白质和MDA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保护酶(SOD、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表达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喷施BR能明显提高热敏型材料协青早B的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增加SOD和POD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但对耐热型材料082的影响相对较小。经BR处理后两个材料的POD同工酶谱带表达均明显增强。在高温胁迫下,BR处理减弱了耐热材料082的4条SOD同工酶谱带的表达,但明显增强了热敏感材料协青早B的A、B两同工酶谱带的表达,表明BR能够增强稻苗内活性氧保护酶系统的活性或诱导其表达,能有效减轻高温对秧苗的伤害。BR处理后稻苗对高温的应答机制,在温敏性不同的材料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5.
骆驼、牛、羊是额尔克哈什哈等地区的主要家畜品种,能够适应当地干早和寒冷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因而成为沙漠和湖盆地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家畜和当地人民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近年来,在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湖盆草场上的牛羊中发生的一种主要以前两肢或一肢出现跛行为主要特征,逐渐消廋,行走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疑难病症,严重威胁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并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探讨了该病的发生的病因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6.
构建外源ABA处理大麦胚的均一化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靶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前提条件。为给大麦抗逆基因的研究及抗逆转基因大麦材料的创制奠定基础,利用5μmol·L-1ABA和蒸馏水分别处理大麦种子0h、6h、12h、24h,剥取大麦的胚,用热酚法提取总RNA,利用SMART原理进行反转录PCR并进行均一化处理获得ds-cDNA。经SfiⅠ酶切的ds-cDNA与pGADT7-Rec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10B构建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容量为1.1×106,插入片段大于1 000bp,集中在1 000~3 000bp之间,符合酵母双杂交文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7.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地形下杉木老龄林土壤活性铝形态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铝毒害的精细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南平市百年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该林分西南坡、西北坡、山凹部和山洼地共4类地形土壤的pH值、全铝、交换性铝、单聚体羟基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含量.[结果]该林分土壤pH值范围为4.72~5.0...  相似文献   
178.
后备奶牛的生长和健康水平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关乎着牧场的未来发展。本文对比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后备奶牛的生长、繁育以及疾病管理的异同,分析表明我国后备奶牛整体生长及健康状况良好:犊牛的初生重适中,平均为37.8kg;哺乳犊牛平均日增重较高,位居主要奶业国家前列;哺乳犊牛发病率为25.4%,总淘汰率为10.8%,同样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而我国后备奶牛初配时间平均为13.8月龄,初产时间为23.5月龄,早于美国、德国、荷兰、伊朗等国家。上述研究说明,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较高,总体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79.
土壤微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具有较强的黏结性,为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提供了新途径。鉴于此,该研究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设置6个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0、1、3、5、7和10 g/kg),以期阐明土壤微生物膜对风沙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产生土壤微生物膜,并胶结风沙土颗粒。2)试验结束时(第49 d),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菌剂施用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0.54%~8.88%,孔隙度提高0.39%~3.91%,含水率显著提高0.11%~0.25%(P0.05),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加5.59%~25.01%,土壤pH值由7.16显著增加至8.32~9.23(P0.05)。3)土壤多糖含量对土壤特性的解释率为47%,是影响土壤特性的关键因素。土壤微生物膜能够有效改善风沙土特性,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但较高的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会增加土壤pH值,造成土壤盐碱化,建议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为1~5 g/kg。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膜固沙保水机制,并可为沙化土地防治新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0.
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对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水土侵蚀区油茶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技术对天然有机物料有机肥(T1)、有机无机复合肥(T2)、禽畜粪便有机(T3)共3种有机肥处理以及不施肥处理(CK)下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T1、T2、T3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比于施肥前都有所增加,而CK处理土壤AWCD值无显著变化,不同处理下土壤AWCD值提高的大小顺序表现为T2T1T3CK;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McIntosh优势度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T2T1T3CK;相同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McIntosh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总体呈现下坡中坡上坡;Shannon指数与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McIntosh指数与土壤容重、自然含水率、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氨基酸类是各处理后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主成分分析表明T1、T2、T3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能力相比于对照具有较大差异,T1和T3处理对于6类碳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T2处理与T3处理之间对于6类碳源利用差异主要在于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综上,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入更有利于紫色土丘陵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提高,以上结论可为制定紫色土丘陵区合理施肥制度的设置、农业优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