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8篇
  1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渭南市主城区园林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渭南园林植物类型与数量、科的分布型、园林观赏特性及用途、果树类型等。结果表明,渭南市园林植物共有76科156属204种。被子植物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有较大发展空间;乔木、灌木、草本类型最多,水体类植物近几年发展较快;果树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存在种类多、数量少,无法突出渭南特色等问题。因此,渭南市应增加特色园林植物和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82.
为探明不同覆盖模式对关中平原地区猕猴桃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设置树下地布行间生草覆盖(F1G1)、树下地布行间裸地覆盖(F1G0)、树下裸地行间生草覆盖(F0G1)、裸地(CK)4种覆盖模式,其中F1G1为二元覆盖,F1G0和F0G1为单一覆盖,裸地为无覆盖,对比分析了各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猕猴桃生长生理和果实产量、品质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覆盖有效改善了土壤水分环境,在猕猴桃萌芽展叶期和开花坐果期其20~100 cm土层树下和行间土壤含水率差值比率(SMDR)最低,土壤水分竞争最小;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其树下、行间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较CK均有增长。不同覆盖模式对猕猴桃树不同生育时期的营养生长和光合生理参数影响不同,其中单一覆盖F0G1对新梢...  相似文献   
83.
目前,密植苹果园的各种弊端如郁闭、光照不良、结果部位外移、果实品质下降等日趋严重,制约着生产效益的提升,光照改良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4.
粉红秦冠是静宁县在1988年从陕西礼泉调入一批秦冠苗木栽植建园后于1994年在贾河乡中堡村杨合作园中发现的一株变异植株,果实着色与普通秦冠差异显著,而套袋栽培脱袋后呈粉红型,后经多点高接观察与考证,初步认定为秦冠的变异。其变异性状稳定、丰产性和商品性、耐贮性、抗病性均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晚熟苹果新品种。  相似文献   
85.
温室梨枣树土壤水分和品质对调亏灌溉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调亏灌溉对温室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及梨枣品质的影响,以日光温室生长的9年生矮化密植成龄梨枣树为试材,试验设置充分供水处理(处理1(CK)),萌芽展叶期重度亏水处理(处理2),萌芽展叶期中度亏水处理(处理3)和果实膨大期中度亏水处理(处理4)。结果表明,亏水处理有利于提高梨枣树的根系吸水能力,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同时显著降低棵间蒸发;与CK相比,处理2和处理3对梨枣品质的所有指标都起到了提高和改善的作用,其中处理2最佳,处理3次之;综合考虑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梨枣树各项指标的影响,萌芽展叶期中度亏水能较好的改善果实品质,是实施调亏灌溉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86.
基质栽培番茄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番茄的需氮量以及利用氮营养指数估测番茄氮盈亏水平的可行性,分别建立了基质栽培番茄临界氮浓度、氮营养指数和氮亏缺模型,为番茄精确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氮素形态设置3个硝铵比为100∶0、75∶25和50∶50,标记为N100、N75+A25和N50+A50;氮素水平设置为Hoagland氮浓度(15mmol/L)的1/4、1/2和3/4。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15个重复。分别构建了不同氮源下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处理番茄临界氮浓度和地上最大生物量间均符合幂指数关系,不同氮源模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参数ac(ac为地上部生物量为1g/株时的临界氮浓度)差异表明对于相同的地上部生物量,N75+A25处理番茄的氮累积能力高于N100和N50+A50;b值(b为曲线斜率)不同说明N75+A25处理植株衰老缓慢,叶氮浓度下降较N100和N50+A50慢,因而其曲线斜率低。基于临界氮浓度的氮营养指数(NNI)和氮亏缺模型Nand对番茄的适宜氮源和浓度诊断结果一致,均以N75+A25(1/2)s为最佳施氮组合。根据模型推算的NNI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相对氮累积量和相对产量均呈显著相关性。临界氮稀释模型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该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是合适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7.
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苹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以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4个灌溉水平:高水(W1:100%I,I为计算灌水量)、中水(W2:80%I)、低水(W3:60%I)和不灌水W4,各处理追施氮量均为230 kg·hm-2(N2),探究最优灌水量;设置4个追施氮水平:高氮(N1:施纯氮0.69 kg·棵-1,约合345 kg·hm-2)、中氮(N2:施纯氮0.46 kg·棵-1,约合230 kg·hm-2)、低氮(N3:施纯氮0.23 kg·棵-1,约合115 kg·hm-2)和不施氮N4,各处理灌水量均为80%I(W2),探究最优追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叶片相对含水率比W4N2分别增加了7.5%、6.3%和2.5%,各追施氮处理的追施氮量对叶片相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叶片SPAD值随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 a的SPAD值均在W1N2处理取得最大值,平均为61.30。W2N2处理能显著增加横径70~80 mm和>80 mm的苹果产量和苹果总产量,提高优果率。W1N2处理2 a的单果重均最大,平均为212.86 g,W2N2处理的单果重为210.20 g,与W1N2无显著差异。W2N2处理维生素C含量在2 a间均取得最大值,平均为5.6 mg·(100g)-1,比W1N2增加2.7%,比W2N1增加11.6%。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4N2处理减少11.3%、4.9%和2.5%,W2N1、W2N2、W2N3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2N4处理减少11.7%、9.7%和4.8%。W1N2处理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11.53%,仅比W2N2增加2.4%。2年W1N2处理的可滴定酸均为最小,平均为0.35%,与W2N2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全面考虑果树生长、产量、品质及节水节肥等因素,W2N2处理为该研究区较优的苹果灌水和追施氮策略。  相似文献   
88.
结合膜下滴灌技术,探究不同水肥耦合下温室番茄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量和产量的关系,为当地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小区试验,灌水以2次灌水间隔期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计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3个灌水量:1.0E(W1)、0.75E(W2)、0.5E(W3);设3个施肥水平(N-P2O5-K2O):320-160-320 kg·hm-2(F1),240-120-240 kg·hm-2(F2)和160-80-160 kg·hm-2(F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番茄总产量和干物质量受灌水和施肥影响显著,均随灌水量和施肥量增加而增大,高水W1处理较W3处理总产量和干物质量均平均增加16.5%,高肥F1处理较F3处理总产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平均增加8.0%、9.6%。植株氮含量在1.81%~3.47%间变化,随生育期逐渐降低,磷含量在0.48%~0.78%呈“锯齿状”波动,钾含量在2.80%~4.79%间变化,随生育期先升高后降低。灌水施肥对植株氮、磷(定植后51、63 d)、钾含量影响显著,增加灌水施肥对植株氮、钾含量有明显提高,在高水W1下较低水W3处理植株氮、钾含量分别提高7.4%~20.0%、5.6%~25.7%,高肥F1水平较F3水平植株氮含量分别提高3.3%~20.8%、3.3%~26.4%。番茄植株氮、钾含量与干物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水量越大,植株养分吸收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越大,养分利用效率越小;施肥量越大,氮利用效率越小。  相似文献   
89.
冬枣作为渭南市大荔县的主推产业,因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大众的喜爱。由于冬枣自身的生理特性,采后极易出现皱缩、腐烂、酒软霉化等问题而无法长期贮藏,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延长冬枣的贮藏期,提高商品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冬枣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但多集中在采收标准、贮藏温度和贮藏方式方面,在应用保鲜剂对冬枣进行防腐、减缓酒软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1-MCP(1-甲基环丙烯)在冬枣贮藏方面鲜有研究。  相似文献   
90.
灌水频率对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中溴和硝态氮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人工土柱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灌水频率下灌施到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中的溴(Br^-)和硝态氮(NO3^-—N)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Br^-和NO3^-的迁移规律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在相同灌水量下,随灌水频率的降低(除土表5cm土层),Br^-、NO3^-浓度峰均变胖、变缓,峰值降低,且Br^-和NO3^-峰向下迁移加快;灌水频率越高,土表Br^-、NO3^-含量降低越快,淋洗越彻底。随灌水总量的增加,各灌水频率土壤中Br^-、NO3^-浓度峰变胖、变缓,峰值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