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探讨林下放养条件下,固始鸡和草蛋鸡两种不同肉蛋兼用地方鸡在产蛋前期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进行比较。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25日龄的固始鸡和草蛋鸡,按品种分到2个处理组圈舍。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80天(125-205日龄)。试验结果表明产蛋前期固始鸡死淘率相对较低,产蛋率相对更为稳定,平均产蛋率更高,综合产蛋性能优于草蛋鸡;单位养殖效益固始鸡高于草蛋鸡。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CBM01的最佳碳、氮源及其对胃肠道的耐受性。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以梭菌增菌培养基为基础,对丁酸梭菌CBM01的碳、氮源进行优化,同时对其胃肠道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丁酸梭菌CBM01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2)丁酸梭菌CBM01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作用3 h后,存活率分别为90.33%和92.09%;3)丁酸梭菌CBM 01可耐受的最高胆盐浓度为0.40%。由此可见,丁酸梭菌CBM 01对胃肠道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一株开发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熊猫胃肠道菌群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测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PCR-DGGE图谱显示小熊猫胃肠道中有大量菌群,且不同部位的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邻肠段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肠和粪便样品的菌群多样性较高,其次为胃和直肠样品,而空肠和回肠样品菌群多样性较低。2)小熊猫胃肠道菌群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共性条带主要是未培养拟杆菌门细菌(uncultured Bacteroidetes bacter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未培养梭状芽孢杆菌(uncultured Clostridium sp.)、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特异性条带主要是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梭菌属(Clostridium sp.)和Akkermansia。由此可见,小熊猫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菌群,且其多样性按照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鲤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室内鲤鱼饲喂试验基础上,应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益多菌Ⅰ”(试验4组)、“益多菌Ⅱ”(试验5组)对鲤鱼进行生产试验,同时设商品鱼饲料(试验1组)、4mg/kg黄霉素(试验2组)、“益畜宝”(试验3组)为对照,在水库网箱饲喂35d。结果表明:试验4组与试验5组比商品鱼饲料分别提高增重9.4%、7.2%,降低饵料系数5.6%、4.1%,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4组比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提高增重16.8%、15.4%,降低饵料系数8.5%、7.5%,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5组则比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提高增重14.5%、13.1%,降低饵料系数7.0%、6.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说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比活性酵母、4mg/kg黄霉素及“益畜宝”提高鲤鱼增重、降低饵料系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5.
<正>影响微生态制剂发挥其功效的因素很多,包括制剂的制备方法、贮藏条件、污染(如杂菌)、不正确的产品菌种组合方式、肠内菌群的状态、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动物(宿主)的年龄、菌群在肠道中的存活率、饲料成分的变化等,可归纳为3大类因素:①菌种因素;②宿主因素;③外界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微生态制剂功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6.
动物微生态营养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微生态营养是饲料营养的延伸,是益生菌和动物营养的相互交叉渗透。为避免过量使用抗生素而带来危害,微生态营养是绿色养殖寻求的途径之一,至今对其研究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就动物微生态营养的概念、特性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蛋鸡肠道细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技术结合特异性和共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对2、4、6和8周龄蛋鸡嗉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鉴定了8周龄蛋鸡部分特异性和共性群落成员,分析蛋鸡年龄和肠段部位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肠道菌群DGGE图谱显示肠道部位对细菌种群结构影响很大,盲肠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回肠和空肠,嗉囊和十二指肠的微生物多样性比较低。十二指肠内细菌与其它肠段相比差异最大,其次是盲肠与其它肠段细菌组成的差异。随着蛋鸡周龄的增加,消化道微生物经历了由简单(2周)到复杂(4周),再回复简单(6周)到复杂(8周)的变化过程。DGGE图谱中共性条带序列分析表明8周龄蛋鸡消化道前段的优势细菌是三得利乳杆菌(Lactobacillus suntoryeus)、索氏梭菌(Clostridium sordellii)和大肠杆菌,盲肠中的特异性条带主要是各种不可培养的细菌以及超巨巨单胞菌(Megamonas hypermegale)和梭菌属细菌(Clostridium spp)。该研究结果表明蛋鸡肠道部位决定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蛋鸡的周龄影响肠道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8.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的益生素对仔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主要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初生仔猪72头,分别饲喂猪源约氏乳酸杆菌JJB3和枯草芽孢杆菌JS01,检测粪样SIgA和主要肠道菌群.结果表明: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粪样SIgA,不同处理组仔猪的SIgA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随日龄增加而降低,但是,益生素可以延缓仔猪断奶前抗体水平下降的速度,约氏乳酸杆菌的效果优于枯草芽孢杆菌.35日龄时,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约氏乳酸杆菌组(P<0.05);在7、14和29日龄时,试验组梭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7和21日龄时,约氏乳酸杆菌处理组消化球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约氏乳酸杆菌组的肠球菌数量只是在29日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酸杆菌的数量只是在7日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在不同处理组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添加这2种益生素均可以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降低腹泻指数(P<0.05).该试验结果说明这2种益生素虽然对初生仔猪肠道SIgA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增加肠道厌氧菌的数量,并有效控制仔猪腹泻和提高仔猪日增重.  相似文献   
49.
长沙市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1990-2006年期间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分析长沙市耕地资源的发展现状和时空变化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长沙市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耕地面积在1990-2003年呈逐步下降趋势,年均耕地递减率约为0.26%;2003-2006年耕地呈小幅度增长趋势.(2)区域差异度计算结果表明,长沙市不同的区县耕地变化速度和区域差异明显,耕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区县.(3)主成分分析表明,长沙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可以总结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农业科技水平因子,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因子是最为关键因素.(4)多元回归分析也表明,经济因素是长沙市耕地变化最为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0.
周毅  祝辉  倪学勤  曾东 《中国饲料》2012,(15):15-17
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每天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乳酸杆菌D22菌液、黄芪提取液、乳酸杆菌与黄芪合生元、乳酸杆菌发酵黄芪合生元各1 mL,饲喂3周后,统计净增重、日增重,胸腺、脾脏指数,派氏结计数。旨在研究益生乳酸杆菌与黄芪合生元制剂对大鼠生长性能与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E组肠道派氏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D、E组生长性能指标显著高于A组(P<0.05),脾脏、胸腺指数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乳酸菌发酵黄芪合生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