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水产养殖中几种抗生素替代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涛 《北京农业》2012,(21):124
分析了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利与弊,并提出几种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替代物,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2.
为筛选出贵州稻区稻蛙共生适宜的养蛙密度,在贵州典型稻区遵义市播州区和天柱县栽培相同水稻品种下,投放黑斑蛙0只/667m2、0.5万只/667m2、1万只/667m2、1.5万只/667m2、2万只/667m2进行稻蛙共生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蛙共生条件下,黑斑蛙不同投放量对水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黑斑蛙生长有影响,存活率播州区以投放密度0.5万只/667m2的最高,达58.02%,随投放密度增加而降低;天柱县以1万只/667m2最高,达58.30%,在1万~2万只/667m2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从纯收益看,播州区的最适投放密度为0.5万只/667m2,纯收益为2 983元/667m2;天柱县为1万只/667m2,纯收益为4 765元/667m2。  相似文献   
153.
礼品型西瓜因其个小、皮薄、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而适合现代小家庭消费,颇受市民青睐。由于礼品西瓜经济效益较高,也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针对我区耕地面积少、西瓜轮作困难、上市集中的缺点,我们摸索出一套利用前茬西瓜设施复种的栽培措施。连茬栽培降低了成本,两茬西瓜上市都逢市场西瓜销售淡季,市场行情较好,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4.
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栽培研究室(邮码:030031)研制的“轻便型农用车载负式移动喷灌装置与技术“,日前通过由山西省计委、科委、农科院、山西农大及运城地区水利局、农机研究所联合组成的专家组验收.   该装置每小时喷水30立方米左右,喷水直径36米,既适用于旱地有水源的地方,又适合于水地.它具有以下特点:1.流动性强.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三轮车,可以随时安装使用.2.适应性强.它的喷头可以多方位调整,根据责任田宽窄,调整到适当的角度.3.喷水、喷肥、喷药一体化.喷灌起来既能喷肥,又能喷药,省工、省肥又省钱.4.造价低.每台只需5000元左右,推广起来农民易接受.5.喷水均匀.能够适应作物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5.
多年来我区菇农生产的金针菇往往表现为菌盖大小不一,菌柄长短不齐.且菌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菇体不肥嫩滑润.外观与食用品质都较差。为提高商品质量,我们做了研究与改进工作.并生产出了色白质嫩、菇形整齐、菌盖圆小肉厚、菌柄不褐根的  相似文献   
156.
锯齿盲走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德卫  曾涛 《广西植保》1997,10(3):8-12
锯齿盲走螨是南宁市主要果树上的捕食螨优势种之一,1986年始研究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包括:分布、栖息植物、食性、个体发育、交配与生殖特性、自然因素(温度、湿度、水分和食物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常用农药的敏感履以及实验种群生命表等。研究结果表明,锯齿盲走螨具有在生物防治上可利用的潜在品质。是广西南宁市主要果树上的一种有效的捕食螨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7.
本文给出在30℃时反映4种植绥螨繁殖潜能的8项实验种群生命参数.以内禀增长率为指标,得出4种植绥螨繁殖潜能大小顺序为:江原钝绥螨(r_m=0.3217)—尼氏真绥螨(r_m=0.3131)—真桑钝绥螨(r_m=0.2887)—锯齿盲走螨(r_m=0.2213).  相似文献   
158.
近年来,在不合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若尔盖地区高寒草甸沙化日趋严重,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壤承载着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的生命活动,研究其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二者的关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若尔盖地区沙化草地设置样地,收集植物群落信息、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探讨不同沙化梯度下高寒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动态特征及其之间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容重、pH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土壤6种营养元素(有机碳、全碳、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及脲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呈递减趋势;土壤pH与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碱性磷酸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R~2=0.27;P0.05,R~2=0.17),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效应。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与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 R~2=0.59;P0.01,R~2=0.26),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对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若尔盖地区草地沙化土壤酶活性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9.
不同钙质钝化剂对稻田土壤溶液中Cd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不同钙质钝化剂对稻田土壤溶液中Cd浓度的影响,以一种Cd严重污染的农田土壤和两个水稻品种(台粳8号、Ⅱ优3301)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三种钙质钝化剂(石灰石粉、白云石粉和消石灰)对土壤溶液Cd浓度以及相应的土壤Eh值和土壤溶液pH、Fe、Mn、TOC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了钙质钝化剂降低植稻土壤Cd有效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植稻期间,三种钝化剂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溶液的pH值,降低了土壤溶液中Cd、TOC、Fe和Mn的浓度和土壤的Eh值,降低了根表铁膜数量、铁膜Cd含量和水稻根系Cd含量。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溶液Cd浓度与土壤Eh值、土壤溶液的TOC、Fe、Mn浓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溶液pH值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酸性Cd污染的植稻土壤上,钙质钝化剂通过提高土壤pH值、促进土壤的还原、抑制Fe/Mn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减少水溶态有机物的形成等途径降低了土壤Cd的溶解性。钙质钝化剂抑制了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降低了铁膜对Cd的富集,从而也降低了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在钝化剂种类、移栽时间和水稻品种三个外部因素中,水稻品种对土壤溶液中Cd的影响较大。在pH、Eh、TOC、水溶性Fe和Mn浓度等土壤因素中,水溶性Fe浓度成为影响水溶性Cd的主要因素(成熟期)。研究表明,三种钙质钝化剂对土壤溶液中Cd浓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根系Cd含量的降低效果因水稻品种而变。在提高土壤溶液pH方面,白云石粉的效果总体强于石灰石粉和消石灰。  相似文献   
160.
黄伟锋  曾涛  叶丽萍  李加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30-17832
综述了我国果蔬生产机械和装备近十年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收获、施药喷雾、嫁接机械和检测控制等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与改进方面,但我国果蔬产量的增加大都仍是依靠手工劳作,沿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相对滞后,若要进一步扩大果蔬产能,必须在这方面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