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6 毫秒
21.
复合有机酸和黄霉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180只1日龄艾维菌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天,研究复合有机酸和黄霉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胃肠道酸度和微生物的影响,比较复合有机酸与黄霉素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饲粮添加150mg/kg黄霉素使肉鸡0-21日龄日增重提高6.63%(P〈0.05);0.2%酸化剂使肉鸡22-42日龄日增重提高7.55%,料肉比降低3.96%;②酸化剂能显著提高22-42日龄肉鸡饲粮的钙磷利用率,而黄霉素有降低肉鸡22-42日龄饲粮钙磷利用率的趋势;⑧黄霉素和酸化剂能不同程度降低42日龄肉鸡盲肠内容物的pH值;添加酸化剂使肉鸡42日龄直肠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分别显著增加12.10%和24.29%(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有机酸在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和胃肠道微生态效果方面与抗生素相当。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复合营养性添加剂对长距离运输后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主效应分别是时间点(处理前、处理后)和复合营养性添加剂(0、1 g/kg)。随机选择15周龄长距离运输后的罗曼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g/kg的复合营养性添加剂。试验饲喂期为5 d。结果显示:①复合营养性添加剂有降低血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趋势(P=0.09),显著降低了血液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和甲状腺素的含量(P<0.05);②复合营养性添加剂显著(P<0.05)提高了运输高应激后蛋鸡采食量,进而提高了蛋鸡体重均匀度;③运输应激极显著(P<0.01)提高血液谷草转氨酶、肌酐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极显著(P<0.01)降低肌酸激酶水平。复合营养性添加剂极显著(P<0.01)降低血液谷草转氨酶水平。研究表明:运输应激会造成育成期蛋鸡采食量降低,体重均匀度下降,添加复合营养性添加剂能显著缓解蛋鸡运输应激。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个阶段,并采用2×2+1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别为正对照(PC,饲粮能量前期12.13 MJ/kg,后期12.76 MJ/kg)、负对照1(NC1,饲粮能量在PC基础上降低210 kJ/kg)和负对照2(NC2,饲粮能量在PC基础上降低420 kJ/kg),以及在NC1和NC2基础上添加200 g/t脂肪酶(1 000 U/kg脂肪酶),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结果表明:1)与PC相比,NC1 22~42 d料重比(F/G)有提高趋势(P<0.10),屠宰率及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NC2 42 d体重(BW)、22~42 d和1~42 d体增重(BWG)有降低趋势(P<0.10),22~42 d F/G有提高趋势(P<0.10),1~21 d及1~42 d F/G显著提高(P<0.05),表观代谢能(AME)显著降低(P<0.05)。2)与负对照相比,NC1+脂肪酶有提高半净膛率和粗脂肪(EE)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NC2+脂肪酶有降低1~21 d F/G、提高EE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3)NC1+脂肪酶和NC2+脂肪酶各阶段BW、BWG、F/G及AME与PC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双因素分析显示,脂肪酶有提高42 d BW、22~42 d和1~42 d BWG及干物质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显著降低了22~42 d和1~42 d F/G(P<0.05),有降低1~21 d F/G的趋势(P<0.10),显著提高了EE表观利用率(P<0.05)。由此可知,饲粮能量分别降低210和420 kJ/kg后,不同程度降低了肉鸡后期及全期BW和BWG,提高了各阶段F/G。在低能饲粮中添加1 000 U/kg脂肪酶能够显著改善后期及全期F/G,从而改善肉鸡BW和BWG,且NC2+脂肪酶的效果优于NC1+脂肪酶。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茵(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为对照和试验二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试验组采用低温(low ambient temperature,LAT)和饲粮添加1.5mg/kg 3,3’,5-三碘甲状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T3)的方法诱导产生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AS)考察AS对肉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组织钙磷存留、生长激素及AS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组肉鸡生产性能显著降低(p<0.05),其AS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66.7%和23.3%,心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2)试验组肉鸡在第二周龄时对能量、粗脂肪、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及大多数氨基酸、钙磷的利用率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对精氨酸和脯氨酸的利用率却分别升高了22.62%和3.87%;第三周,除精氨酸外,试验组肉鸡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与第二周的变化相似;试验组肉鸡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试验组肉鸡心脏、肝脏、十二指肠中的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磷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心脏磷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知T3与LAT能成功诱发AS,使肉鸡生产性能下降,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血清GH水平下降,生长缓慢,组织钙沉积增加。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等量替代豆粕蛋白质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选用正大科宝肉鸡1 4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为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处理2(G2)和3(G3)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替代20%和40%的豆粕蛋白质,处理4(G4)和5(G5)分别在G2和G3基础上添加外源氨基酸与对照组各氨基酸含量相当.试验期分为1~21、22~42日龄2个阶段.44日龄从各处理每个重复中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用全收粪法测定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44日龄从对照组选14只体重相近的鸡,用TME法评定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的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结果表明:(1)肉鸡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以G2和G4最高,G2和G4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G3和G5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G3最小,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料肉比以对照组最小,G3和G5较高,且与其余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2)除回肠指数外,消化器官指数G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G4胰腺指数最小,与对照组、G3和G5差异显著(P<0.05);(3)G3肠道pH极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P<0.01),G2、G4和G5的pH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对照组蛋白质利用率及各氨基酸利用率都较其他处理高,与G3和G5差异极显著(P<0.01);(5)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总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均低于60%,可利用氨基酸不超过30%.以上结果表明,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替代20%豆粕蛋白质是可行的,但替代40%时抑制肉鸡的生长,降低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添加外源氨基酸后得到明显改善;赖氨酸发酵蛋白粉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利用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6.
不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在肉鸡小麦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的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复合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日龄的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350 kJ/kg能量水平的饲粮;NSP复合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NSP复合酶1(300 g/t)、NSP复合酶2(300 g/t)、NSP复合酶3(500 g/t)的饲粮,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各组在试验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平均采食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略低(P>0.05),料重比均增加(P>0.05),而添加NSP复合酶后有所改善。2)各组第21和42天的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重量降低(P>0.05),盲肠相对重量提高(P>0.05)。各组第21和42天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各肠段相对长度(第21天十二指肠相对长度除外)均提高(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均降低(P>0.05)。3)试验第21天,与PC组相比,NSP复合酶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NC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各肠段肌层厚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42天,与PC组相比,其余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均降低(P>0.05);与NC组相比,添加NSP复合酶后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4)各组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的腹脂率有所下降(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3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有所提高(P>0.05)。5)各组第7、21、42天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第7、42天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第7、21、42天双歧杆菌数量有所降低(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42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有所提高(P>0.05)。6)以PC组利润为100%,与之相比,NSP复合酶1组提高的利润幅度最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小麦型饲粮中降低一定能量水平后添加NSP复合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本试验中NSP复合酶1的应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采用2×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饲粮能量水平、来源,不同生理应激状态对肉鸡腹水症的影响及其机理.饲粮能量水平为13.79和11.70 MJ/kg,能量来源为高脂和低脂,肉鸡生理状态为正常和3,3′,5-三碘甲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T3)诱导的应激状态.32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高能饲粮(13.79 MJ/kg)极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心脏指数(P<0.01)、全期增重(P<0.01)和单位代谢体重耗氧量(P<0.01),显著降低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肉鸡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25.6%(P>0.05);2)饲粮能量来源对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脂使肝脏MDA含量增加了35.5%;3)在T3诱导下,肉鸡心脏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全期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MDA含量增加了17.8%(P>0.05);4)饲粮能量水平和T3对肉鸡心脏指数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以上结果提示:高能饲粮可促使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其机理是高能饲粮条件下,肉鸡生长速度快,单位体重耗氧量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且高能饲粮效应在T3诱导下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不同来源豆粕对大恒肉鸡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运用真代谢能(TME)法,在适宜强饲基础上,评定不同来源豆粕对大恒肉鸡能量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从四川省的饲料企业随机收集12个豆粕样品,评定代谢能和氨基酸真利用率(TAAA)。代谢能评定分3批次代谢试验,每批48只正常大恒肉公鸡,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TAAA评定分3批次代谢试验,每批36只去盲肠鸡,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批设1个内源组,批次之间设10 d恢复期。采用TME法测定,试验鸡饥饿48 h,强饲2%待测饲粮,收集48 h排泄物;内源组饥饿48 h,收集48 h排泄物。结果显示:12个豆粕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ash)含量和总能(GE)的平均值分别为85.74%、52.81%、、13.61%、6.47%、6.67%、1.52%、6.63%和19.790 MJ/kg;其中,NDF、CF和EE的变异系数(CV)大于15%。12个豆粕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0.56%~7.99%,CV为6.36%~10.94%;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26%,CV为7.35%;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4.66%,CV为7.10%;总氨基酸含量为43.92%,CV为7.18%。12个豆粕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真代谢能(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平均值分别为12.523、12.933、12.795和12.339 MJ/kg,不同来源差异显著(P0.05);TAAA平均值为78.16%~94.38%,不同来源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1)12个不同来源豆粕代谢能值存在差异,AME、AMEn、TME和TMEn的平均值分别为12.523、12.933、12.795和12.339 MJ/kg;2)不同来源的豆粕对于大恒肉鸡的TAAA存在差异,总必需氨基酸的真利用率平均值为84.32%。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1旨在评定赖氨酸发酵蛋白粉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试验2研究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等蛋白质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生长、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1:选用(25.0±1.1)kg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无氮日粮和以赖氨酸发酵蛋白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的试验日粮,预试期4 d,正试期4 d.试验2:选用(41.7±3.9)kg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00头进行饲养试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和Ⅳ组分别为饲喂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等蛋白质替代10%、25%、50%豆粕的日粮,体重达100 kg左右结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消化能为12.85 MJ/kg,代谢能为11.80 MJ/kg.总氨基酸含量为47.38%,总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分别为66.95%和70.52%,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分别为72.00%、75.14%和59.37%、64.52%.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期和全期,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在肥育期,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生长期和肥育期,Ⅳ组氮消化率、氮生物学效价显著降低(P<0.05).Ⅳ组背膘厚显著增加(P<0.05),眼肌面积和肌肉保水能力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与豆粕相比,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的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但非蛋白氮比例较大,氨基酸消化率较低.等蛋白质替代10%和25%豆粕对40~100 kg的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均无影响,可作为饲粮中的新型蛋白质原料.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产蛋水平肉种鸡繁殖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卵巢功能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差异。试验选用5000只同栋舍37周龄的爱拔益加父母代肉种鸡,记录2周内每只肉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筛选出高和平均2种不同产蛋水平的肉种鸡各90只,设为2个组,分别为平均产蛋率组[AR组,产蛋率(79.34±0.49)%]和高产蛋率组[HR组,产蛋率(90.03±0.34)%],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预试期2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与AR组相比,HR组肉种鸡产蛋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卵巢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卵巢促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卵泡发育相关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家鸡新型类催乳素(PRL?L)和转录因子GATA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盲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盲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肉种鸡盲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与卵巢BMPR1B和GATA4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盲肠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卵巢BMPR1B、GATA4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盲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卵巢caspase 9、BMPR1B、GATA4、PRL?L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盲肠螺杆菌属(Helicobacter)相对丰度与卵巢GATA4表达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蛋水平肉种鸡肠道组织形态、盲肠微生物区系和卵巢功能存在显著差异,盲肠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高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