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两种母源维生素组合(组合A和B)与三种肉鸡饲粮维生素组合(组合Ⅰ、Ⅱ、Ⅲ)对后代肉鸡生产性能、血液抗氧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胴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肉鸡,公母各半,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①生产性能:种鸡饲粮添加维生素组合A的肉鸡在50~70 d及0~70 d的AFI比组合B分别提高4.24%(P<0.01)和2.40%(P<0.05),而F/G则提高了5.08%(P<0.01)和1.52%(P=0.065);肉鸡饲粮添加维生素组合Ⅲ的肉鸡50~70 d及0~70 d的BWG比组合Ⅰ提高了6.28%(P<0.05)和3.16%(P<0.05),50~70 d的AFI比组合Ⅰ提高了5.11%(P<0.01);种鸡和肉鸡饲粮维生素组合对肉鸡50~70 d及0~70 d的BWG有交互影响,而对F/G的交互影响只在50~70 d阶段。0~70 d的BWG和AFI最佳组为A+Ⅲ组(即:母源添加组合A而肉鸡添加组合Ⅲ),而F/G最佳组为B+Ⅲ组。②屠宰性能和胴体组成:种鸡和肉鸡饲粮维生素组合均不影响公鸡屠宰性能和胴体组成;母源A组母鸡屠宰率比B组显著提高了1.37%(P<0.05);肉鸡饲粮维生素组合Ⅱ全净膛率分别比组合Ⅰ和Ⅲ显著提高了3.75%和3.51%(P<0.05),而腹脂率比组合Ⅰ降低25.29%(P=0.052);母鸡最佳全净膛率和最低腹脂率组为A+Ⅱ组,最高翅膀率为B+Ⅲ组。③血清抗氧化指标:母源维生素组合对肉鸡70 d血清GSH-Px和SOD活性及MDA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肉鸡饲粮维生素组合Ⅲ的公鸡血清GSH-Px活性比组合Ⅰ提高了31.11%(P<0.05),MDA水平则降低了40.06%(P<0.05);公鸡血清GSH-Px活性最高组为A+Ⅲ组,而最低MDA组为B+Ⅲ组。母鸡血清GSH-Px活性受母体和肉鸡饲粮维生素水平的交互影响,活性最高组为A+Ⅲ组。结论:种鸡饲粮添加维生素组合A而后代肉鸡添加组合Ⅲ的青脚麻肉鸡有较优的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福美双诱导的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及骨骼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Cobb)肉雏鸡120只,试验1~21 d采用2因子设计,按磷源的不同分为2个处理(磷源DCP和MDCP),每个处理60只鸡;试验22~42 d采用2×2因子设计,将每种磷源按福美双的添加水平不同再分为2个处理(福美双水平为0和100 mg/kg),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福美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mg/kg福美双,于22~28 d饲喂,然后换喂对应不含福美双饲粮。结果表明:1)MDCP组肉鸡第35天TD评分相对DCP组有降低的趋势(P=0.09),但磷源对肉鸡第28和42天TD评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福美双显著升高了肉鸡第28、35和42天TD评分(P<0.05)。2)福美双和磷源对肉鸡第35天胫骨灰分、钙和磷含量交互效应显著(P<0.05)。福美双诱导条件下,MDCP组肉鸡第35天胫骨灰分、钙、磷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3)DCP组第35天血清甲状旁腺素含量高于MDCP组(P=0.12)。由此可见,相对DCP,MDCP对福美双诱导的TD发生有一定减缓作用,且与肉鸡骨骼钙、磷代谢密切相关。2种磷源对肉鸡最终TD评分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
旨在研究颗粒饲料中不同小麦粉碎粒度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85只1日龄健康AA肉公鸡,分为5个处理,小麦分别通过2、4、6、8、10mm 5种孔径的筛片粉碎成5种粉碎粒度,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饲粮为小麦-豆粕型。试验期42d,分1~21d和22~42d两阶段。分别在试验第22和43天,每个重复屠宰1只鸡,测定空肠形态、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和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及盲肠食糜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1)小麦粉碎粒度显著影响肉鸡1~21d阶段增重(BWG)、采食量(FI)和料肉比(F/G)(P0.05),且小麦粉碎粒度与阶段增重和F/G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对22~42d和1~42dBWG和FI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小麦粉碎粒度增加,F/G显著增大(P0.05),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2)随着小麦粉碎粒度的增加,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且与隐窝深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3)小麦粉碎粒度可显著影响21d肉鸡空肠黏膜occludin和IL-4的mRNA表达量(P0.05);小麦粉碎粒度线性影响肉鸡盲肠微生物的数量(P0.05),显著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降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在颗粒饲粮中(含木聚糖酶),小麦粉碎粒度为580~760μm(筛片孔径为4~6mm)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2种能量水平饲粮中添加大豆卵磷脂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960只1日龄科宝500白羽肉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各组试验鸡分别饲喂2个能量水平和2个乳化剂添加水平组成的试验饲粮,其中代谢能分别为12.13和11.92 MJ/kg(1~21日龄)、12.96和12.65 MJ/kg(22~49日龄),乳化剂添加水平分别为0和265 mg/kg(1~21日龄)、0和400 mg/kg(22~49日龄)。试验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能量、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利用率,以及血糖、血脂和胆汁酸含量。结果表明:肉鸡采食正常能量饲粮前期(1~21日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低能量饲粮(P<0.01),肉鸡全期(1~49日龄)采食添加乳化剂的低能量饲粮料重比能达到正常能量饲粮水平;饲粮添加乳化剂有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饲粮粗脂肪和能量表观利用率的趋势,可促进胆汁分泌,能显著降低前期及全期料重比(P<0.05)。结果显示,降低饲粮能量显著降低1~21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21日龄和1~49日龄料重比;饲粮添加乳化剂能够改善饲料利用率,特别是在1~21日龄肉鸡低能量饲粮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乳化剂与L-肉碱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脂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960只1日龄科宝白羽肉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后期(22~49日龄)和全期(1~49日龄)。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化剂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1~21和1~49日龄料重比(P<0.01,P<0.05),提高了21、49日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1);添加L-肉碱或乳化剂与L-肉碱合用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各期料重比(P<0.01,P<0.05),显著降低了21日龄血清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添加L-肉碱极显著提高了49日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1)。2)主效应分析表明,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了21日龄血清总胆汁酸、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添加L-肉碱极显著降低了各期料重比(P<0.01),提高了胸肌率(P<0.01),降低了21、49日龄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1,P<0.05),降低了21日龄血清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乳化剂与L-肉碱的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1~21和1~49日龄料重比、21和49日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1,P<0.05)。结果提示,饲粮单独添加乳化剂、L-肉碱或二者合用均可改善肉鸡的饲料利用率,提高胸肌率,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单独添加乳化剂或L-肉碱均可提高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二者合用较单独添加降低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高温(30~35℃)饲养环境下,建议在肉鸡饲粮中单独添加乳化剂或L-肉碱。  相似文献   
3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及环境安全意识的加强,尤其近年来,对饲料添加荆的处理和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和滥用,一系列与饲料有关的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相继发生,使人们对用饲料生产出的畜产品存在极大偏见,所以饲料企业和大型养殖场如何面对这一挑战,选用哪一种确保饲料、饲养、环境安全的保障体系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本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本试验旨在评定青脚麻肉鸡对30个不同来源玉米的代谢能值,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代谢能值的预测模型,为构建青脚麻肉鸡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和玉米代谢能值的快速预测积累基础数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48只体重相近的30周龄青脚麻肉公鸡,按照组间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组,做9批次代谢试验,每批做3或4个玉米样,每样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批做1个内源组,每批之间设10 d恢复期。试验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代谢能值,试鸡饥饿48 h,然后按体重2%强饲待测饲料,收集排泄物48 h;内源组鸡饥饿48 h,再继续饥饿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显示:1)30个玉米样品的干物质含量为(86.75±0.55)%(85.55%~87.79%),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为(9.21±0.52)%(8.27%~10.58%),总能为(18.716±0.106)MJ/kg(18.429~18.951 MJ/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13.00±2.21)%(10.00%~18.5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23±0.46)%(2.37%~4.36%),粗纤维含量为(2.28±0.28)%(1.89%~2.76%)。2)以干物质为基础,青脚麻肉鸡对30种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为(14.627±0.655)MJ/kg(11.727~16.225 MJ/kg),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为(14.672±0.641)MJ/kg(11.793~16.248 MJ/kg),真代谢能(TME)为(16.248±0.619)MJ/kg(13.333~17.727 MJ/kg),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为(16.293±0.605)MJ/kg(13.398~17.750 MJ/kg)。3)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青脚麻肉鸡AME、AMEn、TME、TMEn校正决定系数(R2cal)、校正标准差(RMSEE)及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99、0.035、0.24,0.99、0.029、0.20,0.99、0.031、0.19,0.99、0.030、0.18;交叉验证决定细数(R2cv)、交叉验证标准差(RMSECV)及RSD分别为0.92、0.117、0.80,0.93、0.106、0.73,0.90、0.113、0.70,0.91、0.108、0.66。结果表明:1)青脚麻肉鸡对不同来源玉米的AME、AMEn、TME和TMEn存在差异;2)近红外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青脚麻肉鸡的玉米代谢能值。  相似文献   
38.
本试验旨在评定喷浆玉米皮在樱桃谷肉鸭上的代谢能,并建立其代谢能的化学组分预测方程。试验选择体重为(3.3±0.3)kg的56日龄樱桃谷肉公鸭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其中一组作为内源组。采用真代谢能(TME)评定法,强饲单一原料,强饲量为肉鸭体重的2%,禁食排空期为48 h,强饲后,用集粪袋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表明,喷浆玉米皮营养组分中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异较大,按照国际饲料分类方法,部分样品属于能量饲料,部分样品属于蛋白质饲料。喷浆玉米皮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分别为(6.36±1.61)MJ/kg、(6.58±1.57)MJ/kg、(7.84±1.54)MJ/kg、(7.29±1.50)MJ/kg,变异较大,且其TMEn的最优预测方程为:TMEn=-0.219×中性洗涤纤维+16.940(R2=0.881 4,P=0.001 7)。由此可见,不同批次喷浆玉米皮在樱桃谷肉鸭上的AME、TME、AMEn、TMEn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化学组分建立的喷浆玉米皮TM En的预测方程决定系数(R2)较大,说明方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高剂量茶多酚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脂质代谢指标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80羽65周龄罗曼粉壳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纯度为63.58%,其中儿茶素含量为40.20%)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9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产蛋率(第1~3周、第4~6周和第1~9周)、平均日采食量(第1~3周、第4~6周、第7~9周和第1~9周),显著升高料蛋比(第1~3周和第4~6周); 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组的平均蛋重在第1~3周、第4~6周和第1~9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第2周哈夫单位(P0.05),且显著降低第2周蛋壳比率(P0.05);饲粮添加1 333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第4周哈夫单位(P0.05),且显著降低第2周蛋壳比率(P0.05);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均显著降低第9周蛋黄胆固醇含量(P0.05);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对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蛋黄比率、蛋白比率及蛋黄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饲粮添加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高剂量(1 333和2 666 mg/kg)的茶多酚会降低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但可以提高鸡蛋的哈夫单位,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蛋黄胆固醇含量,并上调肝脏AMPK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480只1日龄肉公鸡(Ross 308)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CP组)、CP+10 mg/kg恩拉霉素组(ENRA组),CP+10 mg/kg枯草芽孢杆菌(1010CFU/g)组(BS组)和CP+5 mg/kg恩拉霉素+10 mg/kg枯草芽孢杆菌组(ENRA+BS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期42 d。所有攻毒组肉鸡在第14天时口服混合型艾美尔球虫悬浮液[11 000孢子/(mL·只)],第16~18天时口服产气荚膜梭菌悬浮液[108CFU/(mL·只)]。结果表明:1)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肉鸡第1~21天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P=0.051);与CON组相比,ENRA组和ENRA+BS组肉鸡第1~42天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肉鸡第28天空肠病变计分极显著降低(P<0.01)。3)第21天和第42天时,ENRA组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CP组、BS组和ENRA+BS组(P<0.01)。第42天时,与CP组相比,ENRA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增加(P<0.05),BS组和ENRA+BS组VH/CD有提高趋势(P>0.05)。4)第21天时,与CP组相比,ENRA+BS组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显著增加(P <0.05);第28天时,与CP组相比,BS组和ENRA+BS组空肠黏膜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增加(P<0.05)。5)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第21天肉鸡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 ENRA组、BS组和ENRA+BS组第28天肉鸡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得出,枯草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当与恩拉霉素(5 mg/kg)合用时,其效果更好,从而起到减少抗生素使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