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9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栽植密度和施肥对南洋楹早期生长的影响,在揭示主要栽培因素与单株材积、蓄积量相关关系和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密度与施肥组合栽培模式,使良种、立地、施肥等技术要素合理配合,为经营南洋楹速生丰产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和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试验法,对栽植密度和施肥量等4因素6水平按照均匀设计表 U6(64)建立南洋楹高效栽培试验方案;通过 Stepwise分析选择最优回归模型,确定主要栽培因素;采用 Uniform Design Version 3.00拟合林分产量与施肥量回归模型;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 Rsreg获得优化施肥量。【结果】不同试验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和每蓄积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01);影响南洋楹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栽植密度,从单株材积和每蓄积量平衡点考虑,最优栽植密度为3 m ×3 m;单株材积与施肥量的二次回归模型: Y3=6.54E-2+5.29E-8X22+3.47E-5X3-4.27E-5X4,复相关系数 R =0.9480,回归方程显著;优化拟合施肥量为:过磷酸钙(作基肥)274 g +尿素(作当年追肥)48 g +复合肥(作次年追肥)250 g,将此优化施肥量代入回归方程求得理论单株材积为0.0604 m3,比试验设计中单株材积最低值0.0443 m3提高36.3%;通过最优栽植密度和优化施肥栽培模式,蓄积量可达47.2905 m3·hm -2,比试验设计中最低值19.4040 m3·hm -2提高143.7%。【结论】南洋楹的速生特性在早期得到显著表达,对不同栽植密度和施肥响应积极,辅以集约栽培技术措施可以较好发掘南洋楹良种和土地的生产潜力。本研究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建立了南洋楹最佳栽植密度与施肥组合模式,从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中揭示出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大小和规律,并且进行优化拟合设计,缩短了研究周期和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筛选出同时响应褐飞虱和稻瘿蚊取食的基因,揭示水稻幼苗应对2种害虫时基因表达层面的差异,为后续挖掘广谱抗虫基因和解析水稻抗虫机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水稻品种9311为供试植物,分别对15日龄的水稻幼苗进行褐飞虱和稻瘿蚊接虫处理,观测幼苗表型,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对褐飞虱接入后24 h和稻瘿蚊接入后7 d的水稻幼苗进行转录组测序。以水稻日本晴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利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设定参数(|log2 FC|>1且P<0.05)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研究水稻响应2种害虫的机制异同点。【结果】鉴定出响应褐飞虱取食的差异表达基因3963个,响应稻瘿蚊取食的差异表达基因1206个,有251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响应2种害虫,其中108个具有相同表达模式,143个具有相反表达模式。GO功能注释分析表明,褐飞虱取食显著影响植物体内细胞壁合成和缺水响应,而稻瘿蚊取食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更显著,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水杨酸合成、茉莉酸信号转导和伤害响应等生物学功能,而具有相反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仅富集在乙醛酸循环。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褐飞虱和稻瘿蚊取食均显著影响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相同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及光合作用等6个通路,而相反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没有富集的通路。【结论】水稻应对褐飞虱和稻瘿蚊的基因表达调控存在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共响应2种害虫的调控通路可能在水稻抗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旨在研究他克林对猪精液冻后质量、抗氧化能力及糖代谢的影响机制。手握法采集12头18~24月龄健康杜洛克种公猪精液,在其冷冻保存稀释液中加0.10mmol/L他克林并冷冻保存,检测冻后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和畸形率、线粒体膜电位、DNA完整性,同时利用试剂盒检测总抗氧能力、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丙酮酸含量及己糖激酶活性。结果表明,与鲜精相比,冻融后精子活率和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DNA完整性、抗氧化能力及糖代谢指标均极显著下降,畸形率极显著升高。与空白组相比,他克林显著提高冻后精子顶体完整率、DNA完整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酮酸含量;极显著提高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线粒体膜电位、总抗氧能力、丙二醛含量、总胆固醇含量及己糖激酶活性,极显著降低畸形率。总之,猪精液冷冻前添加浓度为0.10 mmol/L的他克林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糖代谢水平改善冻融后猪精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4.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尧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 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袁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袁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曰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袁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曰3 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袁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袁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袁但差异不显著遥  相似文献   
25.
解磷菌能够溶解土壤中难溶性或不溶性磷,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生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物肥料中重要的微生物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得到解磷真菌5株,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利用液体摇瓶法测量解磷真菌对磷酸三钙的溶磷能力。结果显示,5株解磷真菌的溶磷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其溶磷量为2.69 mg/L—58.30 mg/L。经鉴定5株解磷真菌分别属于Hongkongmyces snookiorum, Aspergillus versicolor, Hongkongmyces snookiorum,Trichoderma asperellum, Linnemannia exigua。本研究分离得到5株解磷真菌,为开发解磷生物肥料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6.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适应性强,为广盐性热带鱼,在淡水和沿海咸淡水水域均能生存,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氧、易粗饲、产量高等许多优点。但罗非鱼不耐寒,生存温度范围是15~40℃,最适温度28~32℃,当水温低于15℃时,处于休眠状态,降至12℃以下会逐渐死亡。生产中,当水温降至16℃之前,需采取防寒保温措施,确保罗非鱼  相似文献   
27.
头孢噻呋(ceftiofur)是第一个畜禽专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胃酸和β-内酰胺酶较稳定、过敏反应少、毒性小、在动物体内残留低的特点[1].国内外已批准的制剂有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和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用于肉牛、奶牛、马、羊、猪呼吸道病和1日龄鸡细菌性感染的防治[2].  相似文献   
28.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正在国际兽医局巴黎总部出席有关疯牛病技术会议的专家表示,由于可能感染疾病的活牲畜,受污染的动物饲料及以牛为原料的产品的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往来,源自英国的疯牛病可能已经走出欧洲,扩散到其他国家. 出席会议的专家指出,6月8日捷克宣布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这表明疯牛病已经跨出西欧.他们认为,一些可能感染疯牛病的牲畜,以及一些受疯牛病致病体污染的食品有可能已经从正式公布发现有疯牛病病例的国家例的国家进入到其他国家. 上述信息应引起重视,应加强进口牲畜,畜产品,饲料,食品等的监测和检测,搞好预防工作. (本刊辑)  相似文献   
29.
广东农业产业化的几个科技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就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可能被忽视的几个重要科技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问题等作深入的探讨。明确提出种植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广东有利的气候资源优势,用现代的食品概念取代传统的粮食概念,打破传统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的格局,将高效作物优先安排在高效生产时段种植;认为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商品性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重点配套农产品商品性生产技术,提出一个改革水稻种植制度的农作物优质高效优化种植制度"123种植模式";提出把稻田种植结构调整与冬春高效作物开发种植作为突破口,真正凸显广东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同时提出要加速研究建立广东大宗特色农产品规格化和标准化技术体系。指出农业产业化是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一定要按照国际化和商品化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不断引进吸收和综合组装配套形成一系列有利于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生产的农艺技术体系和农业生产机械等。  相似文献   
30.
丙氨酸、半胱氨酸及精氨酸对牛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用的果糖-柠檬酸钠-卵黄-甘油组合稀释液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丙氨酸(0.25、0.50、0.75、1.00 mmol·L-1)、半胱氨酸(0.25、0.50、0.75、1.00 mmol·L-1)和精氨酸(2.50、5.00、7.50、10.00mmol·L-1),以观察3种氨基酸在牛精液冷冻中应用的最佳浓度.再以最佳浓度的3种氨基酸进行两两或三重组合,与3种氨基酸单一应用进行效果对比,检测这些氨基酸对牛精液冷冻后质量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单一或合并应用丙氨酸、半胱氨酸及精氨酸,均未能显著提高精液的冻后质量.但相同的处理应用于不同的公牛可能会有显著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