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268篇
基础科学   180篇
  202篇
综合类   1397篇
农作物   160篇
水产渔业   134篇
畜牧兽医   692篇
园艺   238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丽 《农家参谋》2011,(12):36-36
家暴行为大多是自身环境所致 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师曲玉萍介绍说:“有施暴行为的个人很可能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当在家庭中感受到挫折时,习惯性使用暴力或冷暴力解决问题。”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一项相关研究,50%-70%的成年加害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他们从小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行为,不知不觉接受了这种观念,并在长大后重演。  相似文献   
42.
以南非蟛蜞菊为研究对象,以粉色凤仙花叶提取液为保鲜剂,通过水提取法、乙醇冷浸渍法和丙酮提取法分别提取凤仙花叶中的有效成分,分别设置0.010、0.005、0.0025g/mL 3种不同的浓度梯度,研究凤仙花叶提取物对蟛蜞菊切花在瓶插期间水分平衡变化、花径叶生理代谢以及保鲜液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凤仙花叶的提取物对鲜切花保鲜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均有很强的保鲜作用;保鲜效应依次为丙酮95%乙醇水,最佳提取方法是丙酮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对蟛蜞菊切花保鲜最适宜的浓度均为0.005g/mL。  相似文献   
43.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250 mg/kg黄芪多糖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挑选24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50 mg/kg黄芪多糖。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 mg/kg黄芪多糖可提高1~14日龄樱桃谷鸭的平均日增重(P<0.05),可提高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P<0.05)、半净膛率(P<0.01),降低胸肌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 mg/kg黄芪多糖可降低樱桃谷鸭血清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5),提高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P<0.01),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 mg/kg黄芪多糖可提高樱桃谷鸭血清抗氧化指标过氧化氢酶(CAT)含量(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P<...  相似文献   
44.
45.
滨海盐碱地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滨海盐碱地定点设置连续3年棉花秸秆还田和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其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年棉花秸秆还田显著降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0~10 cm土层0.25 mm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0~10 cm土层5 mm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在0~2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棉花播前和各生育阶段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5%、18.57%、22.80%和22.57%;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含盐量,平均分别比对照降低18.29%和16.59%。在20~4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平均比对照提高37.20%和31.62%;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平均比对照降低19.06%。在40~6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38.26%和24.83%。3年棉花秸秆还田分别比未还田显著提高棉花籽棉产量11.57%、19.01%和13.24%和皮棉产量18.56%、19.78%和18.73%,但对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6.
1育肥原理 成年羊是机能活动最旺、生产性能最高的时期,能量代谢水平稳定,虽然绝对增重达到高峰,但在饲料丰富的条件下,仍能迅速沉积脂肪。特别利用成年母羊补偿生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肥育措施,使其在短期内达到一定体重。补偿生长现象是由于羊在某些时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饲草饲料摄入不足而造成的,若此后恢复较高的饲养水平,羊只便有较高的生长速度,直至达到正常体重或良好膘情。成年母羊的营养受阻可能原因为,一是繁殖过程中的妊娠期和哺乳期,此时因特殊的生理需要,即便在正常的饲喂水平时,母羊也会动用一定的体内贮备;二是季节性的冬瘦和春乏,由于受季节性的气候、牧草供应等影响,冬、春季节的羊只常出现饲草料摄入不足。在我国,羊肉生产的主体仍是淘汰的成年母羊。  相似文献   
47.
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理想药剂,分别在施秉、余庆进行了4种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清水对照处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处理防治效果相当,防效较好,预防效果最差的是10%氟硅唑水乳剂。在发病前开始用药,间隔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有效控制太子参叶斑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8.
从2017年4月中旬至12月上旬调查了南京城北地区银杏叶枯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南京城北地区银杏叶枯病发病高峰期的叶片症状可分为边缘黄化型、斑点型、焦枯型、均匀黄化型4类,其中边缘黄化型发生比率较高;南京城北地区银杏叶枯病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始发时期为5月中下旬,至7—9月是危害高峰期,病害迅速发展,10月中旬左右危害逐渐停止,病情指数达65. 28,11月后叶片逐渐枯黄脱落;不同的养护管理条件对该类病害的发展也有影响,至10月中旬,在有养护管理措施的新庄地区,该病害的发展较轻,病情指数为39. 3,而无养护管理的晓庄幕府校园内的银杏树的病害发展较重,病情指数达到85. 4;南京城北地区银杏雌雄株叶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雄株发病较早,5月病情指数为14,而雌株为5. 4,但雄株病情发展缓慢,至10月中旬,雄株比雌株个体表现更为抗病,雄株和雌株病情指数分别为40和56. 4。  相似文献   
49.
为筛选西瓜枯萎病拮抗菌株并探究其抑菌特性,以齐齐哈尔市青昕蔬菜基地根际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到1株能高效抑制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Fon)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16S rDNA、gyrAgyrB序列分析鉴定其菌种;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西瓜枯萎病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拮抗菌株不同生长时期的无菌发酵滤液及其不同贮存条件下的抑菌能力;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并分析无菌发酵滤液对Fon孢子形态和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菌株WD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能有效抑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抑制率达到57.57%,其无菌发酵滤液在衰亡期有较高的抑菌能力,对Fon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4.32%;无菌发酵滤液对温度、pH具有较高的耐受性,30 ℃、pH 7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可达58.36%;在4 ℃贮存至少45 d,且紫外光照120 min内对其抑菌活性没有影响;Fon孢子暴露在WD无菌发酵滤液下,孢子表面皱缩凹陷,膜完整性被破坏。综上所述,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D是1株高效的拮抗菌株,为西瓜枯萎病生防菌剂的研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尺度的合理确定是景观格局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研究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计算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2017年安徽省宿松县的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从类型和景观水平分析了各个景观指数在20~5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选取适宜的粒度范围;通过拟合函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结合景观面积损失精度评价模型确定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最适宜空间粒度值。  结果  景观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粒度效应性,其中大部分景观指数的可预测性强,但景观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数、平均形状指数、Simpson多样性、Simpson均匀度指数对空间粒度响应不敏感;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曲线可分为单调递减、单调递增、无变化、复杂变化4种类型;景观指数的拐点主要集中在70和200 m;在景观水平下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曲线拟合后的函数主要为幂函数,且拟合程度高。  结论  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适宜粒度为100~110 m,最佳粒度为100 m。图3表1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