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通过体外培养研究了 3窝(A、B、C) 二花脸猪的粪样微让物对大豆黄酮的降解和雌马酚的产生规律.每窝各含1头母猪和3头仔猪.通过HPLC测定培养液中大豆黄酮和雌马酚的含最,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图谱分析每窝猪粪样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头猪中有8头猪的粪样微生物可将大豆黄酮降解成雌马酚.其中A窝母猪粪样微生物小能代谢大豆黄酮,但在断奶后的2头仔猪粪样培养液中检测到雌马酚;B窝和C窝母猪粪样培养液中均检测到较高含量的雌马酚,在B窝1头仔猪和C窝3头仔猪炎样培养液中均检测到雌马酚.通过DGGE指纹图谱分析,每窝猪粪样培养液中可检测到雌马酚的猪粪样细菌菌群之间的相似性均大于60%,高于它们与未检测到雌马酚的猪粪样菌群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2.
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仔鸡公雏360羽,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B、C组于1~4日龄、7~9日龄、20~22日龄时在饮水中分别添加益生素和合生素,D组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于20、27、42日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5只肉鸡进行屠宰,无菌采集盲肠食糜,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分析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益生素和合生素可提高肉鸡盲肠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丁酸的百分比,提高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抗生素组盲肠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菌群多样性也降低.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旨在通过盲肠灌注丙酸,利用转录组测序,探究丙酸对生长猪结肠黏膜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16头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试验期内,通过盲肠瘘管给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猪分别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及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丙酸溶液,共灌注28 d。试验期结束后屠宰,采集结肠黏膜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灌注丙酸后,在生长猪结肠黏膜中共检测出121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FC)≥2,P0.05],其中78个基因上调,43个基因下调。其中,丙酸显著提高了酪酪肽(PY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 FBR7)、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LDOB)、ATP合成酶5I(ATP5I)、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4L(ND4L)、细胞色素P450(CYP39A1)等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促进了闭锁蛋白-1(Occludin-1)、生长抑素(SST)、G蛋白偶联受体5A(G PRC5A)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经GO与KEGG pathway分析发现,上调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主要包括糖基化合物代谢、糖类衍生物代谢等,显著富集的通路有氧化磷酸化、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等。下调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主要有心腔发育、干细胞群维持等,显著富集的通路包括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综上所述,盲肠灌注丙酸改变了结肠糖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肠道屏障与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丙酸对结肠代谢及机体健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阐明瘤胃中产乳酸菌的种类及其产乳酸特性,本试验以饲喂精粗比例为6:4的健康山羊瘤胃液为接种物,利用厌氧分离技术,经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法,从山羊瘤胃中分离获得6株细菌(分别命名为L2、L3、L5、L8、L10和L12).菌株主要为3类:L2、L8、L10为牛链球菌,L5为马链球菌,L3和L12为食窦魏斯氏...  相似文献   
65.
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窝34头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断奶后饲喂基础日粮(对熙组)或基础日粮+甘露寡糖(MOS组)4周,每天记录采食量和剩料量,每周称重,第7和28天采血测定与脂质代谢相关指标,以研究MOS对断奶仔猪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周,MOS对仔猪增重、料重比和腹泻率无显著影响,2周后特别是第2周,可显著促进仔猪增重、降低料重比和减少腹泻发生(P<0.05).血液指标显示,第1周时,两组各血液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第4周时,MOS组血糖、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H)、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于对照组,其中TG、LDL和VLD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唯有血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仔猪对MOS有一个适应过程,饲喂2周后可促进仔猪生长,减少腹泻的发生.连续饲用MOS可小幅降低TG、LDL和VLDL,升高HDL,对脂质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水牛瘤胃液和粪便中微生物区系体外发酵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除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外 ,还有很多功能有待探索。因此 ,有必要在体外条件下深入研究其功能。如果从瘤胃中直接采集微生物 ,就必须购买动物并安装和维护瘘管。这不仅费用昂贵 ,而且也有害于动物的福利。本实验以不同大小的稻草片段(稻草粉、1cm和2cm稻草片段)和精饲料为底物 ,利用气压转换技术 ,比较了2头水牛瘤胃液和粪便来源的微生物体外培养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体外培养96小进后 ,气体累积产量粪便要略低于瘤胃液 ,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气体产量累积图模式也无显著差异 ,但粪便的发酵落后于瘤胃液。因此 ,我们认为在生产应用中可试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区系替代瘤胃微生物区系。这种发酵落后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7.
来自6窝健康、体重相近的杜长大哺乳仔猪34头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于断奶后饲喂基础日粮或基础日粮+甘露寡糖(MOS),收集仔猪断奶当天(实验前)及断奶后7、14、21和28 d粪样,利用PCR/DGGE技术对粪样细菌16S rDNA的V6~V8可变区进行了分析,以研究日粮中添加MOS对断奶仔猪粪样菌群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前同窝仔猪带谱相似性较高(81%~88%),但存在个体差异;断奶后同窝仔猪的相似性下降(61%~70%);断奶后7、14、21和28 d相邻时间段之间,基础日粮组仔猪菌群相似性维持在61%左右,MOS组菌群相似性在断奶第一周下降后,逐渐增加至70%,说明断奶可引起菌群发生变化,而MOS具有使菌群快速稳定的作用。多样性结果显示,断奶7 d后MOS组菌群多样性增加,基础日粮组下降,14 d后两组的差异增加,28 d时基础日粮组多样性为1.52,MOS组为1.38,差异由断奶当天的0.09上升至28 d的1.14,但差异不显著(P >0.05);条带数分析获得类似结果,即断奶7 d时两组条带数均减少,14 d后MOS组条带数增加,对照组的条带数却减少,实验期内MOS组条带数均高于对照组。 结果提示,断奶导致了菌群的变化,日粮中添加MOS可加速菌群多样和稳定。  相似文献   
68.
研究粪微生物区系分子生态学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对微生物区系中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进行PCR-DGGE来了解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获得粪中细菌的核酸、细菌的裂解和核酸的抽提是技术的关键。已有报道应用于研究人、牛、猪等食草动物及杂食动物的粪微生物区系分子生态学(朱伟云等,2003)。食肉动物可能存在不同的微生物区系。本实验的目的是得到一种获取虎粪微生物核酸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源日粮条件下添加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因子分别为蛋白源[豆粕(SBM)、干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nisin (添加水平为0或30.5 mg·kg-1 DM),两两组合,配制4种等氮等能日粮。选取32只体重(23±2) kg的断奶湖羊公羔,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根据体重分为2个区组(低体重组,16只;高体重组,16只),每个区组的湖羊随机分配到4个组并分别饲喂对应日粮,单栏饲喂。试验预饲期1周,正式期9周,试验期结束时每组从高、低体重区组中各随机选取3只湖羊(共24只)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除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和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外,日粮蛋白源与nisin对其他所有测定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数量、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等)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日粮添加nisin对所有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饲喂豆粕湖羊相比,饲喂DDGS湖羊瘤胃乙酸、氨态氮浓度及总支链脂肪酸(BC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qPCR结果显示,饲喂不同蛋白源日粮湖羊瘤胃总菌、真菌及甲烷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但相对于饲喂豆粕湖羊而言,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原虫和嗜氨梭菌(C.aminophilum)数量显著降低(P<0.05)。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表明,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细菌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不同日粮处理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均为Bacteroidetes及Firmicutes;在属水平各处理组的主要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 1、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和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饲喂不同蛋白源湖羊瘤胃细菌在门水平上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14);在属水平上,饲喂DDGS湖羊瘤胃PseudobutyrivibrioRoseburia丰度均显著高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而Butyrivibrio 2以及Ruminococcaceae UCG-005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综上所述,使用DDGS作为日粮蛋白源改变了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原虫和C.aminophilum数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日粮添加30.5 mg·kg-1 DM的nisin对育肥期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0.
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仔鸡公雏360羽,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B、C组于1~4日龄、7~9日龄、20~22日龄时在饮水中分别添加益生素和合生素,D组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于20、27、42日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5只肉鸡进行屠宰,无菌采集盲肠食糜,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分析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益生素和合生素可提高肉鸡盲肠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丁酸的百分比,提高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抗生素组盲肠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菌群多样性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