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6篇
  34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试验选用36头崇明白山羊,分为对照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 lx光照强度的试验B组母羊繁殖性能最优,与对照A组和试验C组相比,发情率分别提高16.67和8.34百分点,受胎率分别提高4.04和1.82百分点,胎均产羔数分别提高5.35%和2.40%。  相似文献   
82.
烟草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孔导度模型是评价植物叶片气孔调节的重要工具。为比较几种常用的气孔导度模型对烟草的适用性, 本研究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 测定了大田条件下, 烟草叶片在控CO2(390 μmol·mol-1)和控温(20 ℃、25 ℃、30 ℃和35 ℃)情况下的气孔导度光响应曲线。以Ball-Berry模型(BB模型)、Leuning修正模型(BBL模型)、叶子飘和于强推导的机理模型(BBY模型), 对各温度下烟草的气孔导度进行拟合和比较, 将气孔导度模型与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修正模型进行耦合(耦合模型), 研究了烟草气孔导度的光响应特征, 并与Jarvis模型进行比较。拟合结果表明, 较之BB模型和BBL模型, BBY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各温度下烟草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耦合模型和Jarvis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烟草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曲线, 但耦合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且可以直接估算最大气孔导度和对应的饱和光强, 同时可以研究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是否同步的问题。结果表明, 各温度下, 烟草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并不同步。20 ℃下气孔导度早于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而其余温度下气孔导度晚于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83.
基于HJ-1CCD遥感影像的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区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橡胶林第一蓬叶变色-稳定期环境遥感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根据橡胶林这一时期特有的影像特征,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实现对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区信息的提取,解决了监督分类时树龄、品种和耕作制度造成的光谱差异问题;监督分类前利用NDVI阈值对非提取目标进行剔除,有效减少了分类数和工作量.分析表明,本次提取精度达到97.6%,较好地反映了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分布情况,同时对国产卫星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4.
中国绿竹文献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9-2006年的绿竹文献进行统计,文献计量共193个。绿竹文献以论文形式为绝大多数,占文献量的96%。91.2%的文献以期刊为载体,分布的前3名期刊合计占期刊文献的27.9%,60.8%的文献分散在其他70余种期刊当中。分布时间上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3-2005三年文献占文献总数的43.5%。绿竹文献的排名前三位作者人数有211人,但73.5%以上的作者仅参加过1次绿竹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85.
北仑区梅山乡土壤肥力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大力发展具有梅山特色的海岛农业,依据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析内容,对梅山90个土壤样品的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山乡的种植土多呈碱性土,pH值在7以上,全盐量在0.2%左右,盐碱性问题严重,氮磷钾比例失衡,54.4%的土壤缺少有效磷。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环境土壤中部分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多残留监测确证技术,采用符合实际的采样方案,应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前处理及净化手段,充分发挥气相色谱(GC)双柱双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选择离子监测(SIM)优势互补技术,建立了环境土壤中艾氏剂等10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残留检测确证方法。充分挖掘GC和MS的互补优化技术,通过标准添加和对实际样品的监测,证明方法具有前处理简洁、速度快、定量检测和定性确证结合、适合批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7.
1.本文研究了四川省桑树品种资源163份材料染色体的倍数性,发现其中三倍体13个,四倍体2个,六倍体12个,八倍体1个,其余135个为二倍体。 2.在163份材料中,栽培型119个,野生型44个,栽培型中三倍体6个,其余113个皆为二倍体。野生型中三倍体7个,四倍体2个,六信体12个,八倍体1个。多倍体数占野生型总数的一半。表明野生型中有极为丰富的多倍体。 3.在已进行分类鉴定的104份材料中,分属桑树8个种。在不同种群中多倍体数量和倍性均有很大差异,华桑中发现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倍性丰富。在蒙桑和鬼桑中有六倍体,为首次报道。在园叶桑、鸡桑、白桑中有三倍体。 4.多倍体研究在研究桑树起源,分化,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价值。四川省桑树野生资源中,倍性极为丰富,表明四川省在桑树起源研究上有重要地位。多倍体具有许多特殊优良性状。多倍体育种是现代桑树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8.
当前多丝量品种在农村原蚕队饲养,由于设施差,饲养水平低,导致原蚕虫蛹健康性下降,繁殖系数低,卵质下降,带毒率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设置不同环境条件饲养原蚕,对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1991年秋随机抽取我校蚕室内饲养的多丝量品种日_3和中_(5.6)的原蚕5龄起蚕,给两次桑叶后,定蚕头数,每区200头,分别设有自然温度饲养,5龄前期饥饿饲养,5龄后期饥饿饲养区,不良叶饲养区,以及目的温度饲养区(对照区)每区重复两次,每天给桑4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温度,5龄前期饥饿,5龄后期饥饿,不良叶等不同环境下饲养原蚕,组配的一代杂交种中_(5.6)×日_3,正反交的产卵量和卵质均低于目的温度的饲养区。目的温度饲养区的健蛹率、产卵量,良卵半分别为97.8%、660粒、99.5%。而自然的温度、饥饿、不良叶等饲养区则分别为88.5~90.08%、516~552粒、86.5~91.12%与目的温度区相比分别降低5.4~9%、15.6~23.3%,4.5~8.2%,因此,农村饲养原蚕在4、5龄期切忌低温多湿,保持目的温湿度,做好桑叶的采摘和贮藏,给以新鲜、成熟的桑叶饲养,防止蚕儿吊食受饥饿,以提高多丝量蚕品种的健蛹率,增加单蛾产卵,提高繁殖系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以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刈割和施肥处理,研究苏丹草生长情况及生理生化变化,初步探索苏丹草补偿生长原因,为苏丹草引种和种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显著影响(P<0.05)苏丹草比叶面积大小,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比叶面积逐渐增大,株高显著(P<0.05)降低,分蘖数增加,植株内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降低,补偿指数增大,说明刈割能促进苏丹草的补偿生长。施肥对苏丹草的比叶面积、分蘖数、丙二醛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施肥后,相对电导率随着施肥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施肥和刈割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施肥对苏丹草的补偿生长主要表现在促进营养生长方面,但施肥对补偿生长的作用具有时滞性,施肥在短期内不能抵消刈割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增加刈割造成的补偿生长量。施肥和刈割条件下,苏丹草发生超补偿性生长是通过改变植株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来实现的。施肥和刈割处理合理组合可获得更大产草量。  相似文献   
90.
随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猪流行性腹泻病例在国内相继有报道病例,而且,发病率、致死率均有高升趋向.此病多数经病猪及污染物传入猪场,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传播开来,危害极为严重.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单靠单一方案防治往往效果不佳.在此,建议用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饲喂管理,紧急免疫接种,严格隔离消毒,及时施治用药,确保降低此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