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稻粒黑粉菌侵染水稻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不育系开花期接种Neovossiahorrida的细胞学研究表明,病菌对“珍汕97A”比“D90A”“G46A”及“K17A”较高的侵染率,病菌不进入水稻的细胞,也不侵入胚囊,在菌丝周围的花柱及房细胞无可见的变化,也都具有正常的质壁分离能力,接种后12小时,水稻子房细胞膜透性高于不接种的对照,但在24小时以后,除“珍汕97A”的细胞膜透性显著上升之外,其余3个不育系接近或低于不接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红米稻,利用杂合不育系(D62A/红宝石B、933A/红宝石B),纯合不育系(D62A、933A、红宝石A)与2个白米恢复系(R527、R272)、1个红米恢复系(R31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6个三交组合和9个单交组合。结果表明:(1)杂合不育系比纯合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结实率高;(2)恢复系为红米,红米三交杂交稻抽穗期比较整齐一致,三交种产量比对应的单交种有显著的优势;(3)恢复系为白米,单交种株型比三交种整齐,生育期一致,米颜色不出现分离,因此选育红米杂交稻时恢复系的选择是关键;(4)对三交种、单交种12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性状主要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3.
朱建清 《上海农业科技》2007,(6):113-113,71
莲藕为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宿根性革本水生植物,荸荠是沙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水生植物。莲藕、荸荠在我国是一种用途甚广的水生经济作物,也是优良的水生蔬菜和副食品。莲藕、荸荠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食味清脆爽口,可替代水果,作菜肴可健脾、开胃、补虚弱。莲藕、荸荠还可加工制作糖水罐头、藕粉、荸荠粉等,在市场上均是很受欢迎的营养佳品。  相似文献   
14.
红米色素与微量元素硒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个富硒红米材料R319、R329、红宝石分别与白米材料蜀恢527、621A杂交配成6个组合,并随机抽取其F2植株上所获得的红、白糙米样本各50份进行硒元素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红糙米的硒含量平均值显著大于白糙米。对红米品种(红宝石)的糙米,按其着色深浅不同分别进行检测,发现其硒含量随着着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结果表明:红米色素与微量元素硒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红米的富硒能力要大于白米。  相似文献   
15.
再论唐代茶文化兴盛的表象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史学界中存在的对茶文化兴盛于唐朝还是宋朝的模糊认识,从茶文化兴盛的表象和成因两方面,对此进行澄清,分析了茶文化兴盛于唐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指出唐朝在茶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其茶文化的兴盛有着来自茶本身特性、宗教、政治、士族社会变迁、文化导向、经济发展等六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水稻多胚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籼型多胚苗品系与单胚苗品系杂交,构建了P_1、P_2、P_0、F_1、B_(c1)、E_(c2)、F_2群体对多胚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F_0出现多胚苗,反交F_0本出现;2)多胚苗遗传有胞质效应,其强弱因遗传背景而异;3)多胚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4)紫──绿多胚苗中,绿苗稳定,紫苗分离,但显、隐关系相反。  相似文献   
17.
Z优272是四川确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神农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育不育系Z7A与自选恢复系R27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米质较优、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等特点,200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7006)。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红米和白米做了石蜡切片观察,其色素位于果皮和种皮中;并对红米水稻材料红宝石进行了遗传研究及基因定位。红宝石与白色水稻R272的杂交F1表现为红色,表明色素基因受显性基因控制;同时,其F2群体米色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符合3∶1的分离比例,表明红色米皮的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R272/红宝石的F2群体和微卫星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上RM8006和RM21186两个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4.0cM和2.1cM,在物理图上这两个标记的距离为1.7Mb,并将该基因初步命名为Red。  相似文献   
19.
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提供的3个杂交水稻组合QL-081、QL-083和QL-052在孟加拉进行多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3个组合与孟加拉当地主栽品种相比不仅产量明显提高,而且抗病、无倒伏发生,适于在孟加拉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显微观察,有色米色素都着生在种皮和果皮中,种皮颜色比果皮颜色深,而且不同的细胞其颜色深浅不一致。以白米水稻珍汕97B、Ⅱ-32B、D62B、G46B作母本,以红米水稻红宝石B作父本杂交,F1谷粒剥去谷壳其糙米的果(种)皮皆表现为红色。说明红色果(种)皮色素遗传存在花粉直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