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4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进一步探讨安化云台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茶类适制性,采用实地观测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以槠叶齐为对照,对安化云台山30个茶树单株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其叶面积16.99~53.49 cm2,大叶占70%,叶片多为椭圆形,微隆起,叶缘平展,叶尖骤尖;栅栏组织1~2层,平均厚度73μm,海绵组织平均厚度142μm,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在0.6以上的有10株;运用正态分布,叶片厚度主要集中在241~285μm之间。  相似文献   
72.
在探明湖南省冬夏两季茯砖茶发花期间真菌种群的生长特性及演替规律的基础上,试验对分离鉴定的27株真菌微生物开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发花微生物均能在茶汁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同碳、氮源的培养基上以单糖、二糖和有机氮源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且利于产孢,发花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超过30℃或低于25℃将会抑制生长。但不同发花微生物个体之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别,表明不同季节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的种类和演变规律与发花微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存在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3.
为探明不同地域茯砖茶中"金花"菌的异同,采用陕西、湖南和浙江3个产区同等级的黑毛茶为原料,分别在本地及其他2个产区同一时期加工成9个茯砖茶样,运用纯培养技术,观察茶样中"金花"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同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茶样中的"金花"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9个茯砖茶样品中,分离获得了13株"金花"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形态学特征与散囊菌属的特征非常相近,且菌株G9、G10的形态特征与其他"金花"菌明显不同;通过对特异性区段ITS和β–tubulin序列扩增、测序,经同源序列搜索比对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并参照Hubka最新的曲霉属分类系统,最终将不同地域(陕、湘、浙)加工的茯砖茶中的优势菌鉴定为冠突曲霉,异名冠突散囊菌;浙江产区加工的茯砖茶中分离获得的非优势"金花"菌G9和G10鉴定为谢瓦曲霉。  相似文献   
74.
植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旗  徐吉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198-14202,14205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的逆境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植物抗旱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初步揭示了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笔者就植物干旱胁迫过程中,信号应答、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以及相关作用基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5.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得到的菌株进行菌落特征分析和个体形态观察,可初步判断为冠突散囊菌。并对冠突散囊菌的营养需求、孢子传播途径以及开发多功能复合保健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110个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205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多态性比率达91.22%,反映了黄金茶群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说明黄金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22~1.00之间,平均值为0.55。根据相似系数平均值,用UPGMA法将供试的110个株系分成七大类群,并绘制ISSR聚类树状图,揭示了黄金茶群体各株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今后加强对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用顶空吸附法与茶汤过柱吸附法分析绿茶香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顶空吸附法(HAS法)和茶汤过柱吸附法(TLA法)分析了绿茶提取液的香气,结果表明,HAS法提取的香气在感官上与茶叶香气较一致,通过GC检测,两种方法提取香精油的组分差异较大,在检测时间内相同的香气组分只有54.17%,TLA法未检测到芳樟醇的氧化物和异构产物,但检测到一些别的物质。  相似文献   
78.
为减少香气提取方法对茶叶香气组分的影响,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对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原料至浓缩工艺香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香气总量损失了89.84%,香气组分损失了64.15%,经干燥工艺后香气总量和某些香气组分有所增加.与绿茶初制工艺不同,在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没有检测到新形成的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