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安徽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血液涂片直接和染色镜检法为检查的主要手段,对安徽各地的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兔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发病,调查的41家兔场均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为83,33%-100%)。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效果较好,贝尼尔+强力霉素的治愈率为92,7%,贝尼尔+土霉素的治愈率为85.4%。  相似文献   
32.
监测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免疫日龄,通过饮水给予不同剂量的新城疫疫苗,对雏鸡进行免疫,免疫后监测雏鸡的抗体水平,并用强毒流行株进行攻毒以检测保护率,探讨饮水免疫在雏鸡首免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雏鸡母源抗体在9日龄达峰值,14日龄时低于4(log2),饮水法效果较滴鼻点眼法差。因此,鸡新城疫首次免疫不提倡采用饮水法。  相似文献   
33.
为了摸清安徽省猪病流行情况,对2001年-2006年期间安徽省猪病的发生、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生猪疫病流行时间为每年5月~11月,流行高峰期集中在7月~9月,流行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发病原因不是由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协同造成.  相似文献   
34.
二氟沙星残留检测的Ci-ELISA方法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成的二氟沙星(DIF)人工抗原为基础,制备出了高效价抗DIF血清(1∶29×104),并建立了DIF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i-ELISA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23x+0.9631(r=0.9929),中值(I50)=119.21 ng/ml,最低检测限(LOD)=1.14 ng/ml,线性范围为1.14~10000 ng/ml,方法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CV)为4.83%,平均批间CV为10.69%。DIF以浓度15~10000 ng/ml在鸡肉中添加时,回收率为81.24%~90.64%,变异系数为8.18%~11.75%。  相似文献   
35.
应用Kappa检验比较猪蓝耳病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试剂盒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对390份猪血清进行PRRSV抗体ELISA检测,应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试剂盒联合检测出250份PRRSV抗体阳性和70份阴性,阳性一致性为80.65%,阴性一致性为87.50%,符合率82.1%,结果一致性为中度一致( Kappa值=0.552)。[结论]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建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PRRSV抗体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36.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测定法与免疫亲和色谱法等。就国内外有关FQs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7.
为掌握安徽省A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情况,2019年春季和秋季开展了两次横断面研究。用估计流行率方法,每次随机选取包括种禽场、蛋禽场、肉禽场、活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自然村和野禽栖息地在内的约193个场点,再用发现疫病抽样策略,在每个场点采集20份家禽咽喉-泄殖腔双拭子、环境拭子或野禽粪便棉拭子样品,使用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进行A型AIV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再进行H5、H7和H9亚型分型。结果显示:春、秋两季AIV群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17.9%、12.6%,群体真实流行率分别为16.4%(95%CI:11.2%~21.6%)、10.4%(95%CI:6.1%~14.7%);春、秋两季在规模养殖场、自然村散养户、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均检出了A型AIV,其中H9亚型阳性率分别为6.2%、4.2%,未检出H5、H7亚型;A型AIV流行率无地理和季节上的显著差异(P 0.05),但春、秋两季的活禽市场流行率比(prevalence ratio,PR)分别是养禽场的2.2倍(95%CI:1.2~4.2)、2.3倍(95%CI:1.1~5.0)。结果表明,2019年春、秋两季A型AIV在安徽省养殖和交易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交易环节流行风险较大,因此要特别注重活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禽流感防控。  相似文献   
38.
为落实国家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掌握安徽省小反刍兽疫流行趋势与免疫状况,2017—2019年,每年从安徽省16个地市、2个直管县的种羊场、商品代羊场和散养户抽取不同数量的羊血清和鼻拭子样品,分别用竞争ELISA、荧光RT-PCR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与病毒核酸。3年共抽样检测842个场点的15 943份血清学样品,平均免疫个体合格率为88.16%、场点合格率为89.31%,每年的个体合格率和场点合格率均在84%以上;检测12 411份病原学样品,未检测出阳性样品。但芜湖市3年的平均个体免疫合格率仅为68.24%,淮南市平均场点合格率仅为65.28%,未达到农业农村部要求的70%以上的标准。结果表明,安徽省小反刍兽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疫情暴发风险较低,基本达到了免疫无疫标准,但仍要关注免疫效果较差地区的免疫、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加大调运监管力度,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9.
使用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免疫30-40日龄商品猪,免疫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及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14d、28d、35d、42d、56d及二次免疫后7d、14d、28d抗体水平。同时,对接种疫苗的实验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注射合成肽疫苗试验猪未出现不良免疫副反应;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两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不显著;运用液相阻断ELISA及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进行检测,注射合成肽疫苗试验猪二免7d后抗体水平快速上升,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3%-100%。与注射高效灭活苗组比较表明:合成肽疫苗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较高,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优于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苗。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安徽省狂犬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3年来的效果,在项目示范区界首市,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开展了相关调查。调查发现,该项目通过采取强化犬只免疫、开展宣传培训、加强督查和规范管理等策略,取得了明显的实施效果:一是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2015年以来无人间和畜间狂犬病病例发生;二是公众对狂犬病的知晓率明显上升,由项目实施前的86.3%提高到95%;三是农村犬免疫密度和免疫合格率大幅提升,项目乡镇的免疫密度由2%提高到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由不到70%提升至94.6%左右。但该项目在实施期间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经费少、工作难度大、红项圈易损毁、流浪犬难管理、持续免疫难维持等。建议加大项目的经费投入,由政府统一部署流浪犬的管理,扩大项目实施范围,延长项目实施年限,并尽快在全国试点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